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好吃的冬笋,一定是自己亲手挖的


专栏│乡间小路


冬笋的味道


涂春梅-文

图片来自网络


进入冬季,山里的人们除了侍弄菜地里的萝卜白菜,没有其他紧要的活可干。在这个农闲时节,最适宜做的事情就是上山砍柴、进竹园挖冬笋。砍柴是需要花费很多气力的农活,捆柴火更是一项十分考究的技术活,倘若掌握不住要领,你即便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把一堆柴火捆得结实而且易于肩扛运输,所以孩子们绝大多数是断断胜任不了的。


相比较而言,挖冬笋则新奇刺激,是冬日里山里的孩子们最为投入的课外生活。沙沙作响的竹海私语、找到竹笋时的惊喜之情、挖出竹笋时的满足感、腊肉煨冬笋的美妙滋味,这些都是吸引孩子们进入竹园挥洒汗水的极大动力。


山里的孩子都知道,冬笋好吃但不好找。它们深深地躲藏在泥土里,隐蔽得很好。如果说春笋是精力旺盛、劲头十足的小伙子,那么冬笋就还是软弱无力、昏昏欲睡的小婴儿,它们身材矮小、肉质鲜嫩,最喜欢和人们捉迷藏。你这边找得汗流浃背、唉声叹气,它们却躲在暗处,竖起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偷偷地发笑,静静地生长。


有经验的大人会告诉孩子们挖冬笋的几个秘诀:如果有力气,不愿意费神讨巧,可以找一小片竹叶墨绿的竹子,就地开挖,一般不待你全部挖完,便能收获几根冬笋。运气好的话,挖到一根,顺着所在的竹鞭生长方向慢慢淘挖,可以收获好几根冬笋。要是嫌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枯燥无味,也可找寻“老坑”刨挖,几个下来,一般也定会有所收获。何谓“老坑”,就是以前挖到过竹笋的区域,这种坑特点明显,很容易发现。


擅长挖冬笋的人喜好找“裂隙”,这是最讲究眼力劲、最取巧的方法。如果冬笋隐藏的土层比较薄,或者冬笋的长势比较旺,尖尖的笋头就会撑开泥土表面,留下深浅不一的裂隙。这种方法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却极其不易。细心非常重要,你若一扫一大片那是定不能发现这种信号的。有些裂隙隐藏在枯叶下面,你需要小心翼翼地拨开查看,才不易错失良机。耐心也很关键,你若过于急躁,风风火火地巡视一阵,最后极有可能一无所获。


你还要善于区分那些“假裂隙”,竹园里的裂隙是很多的,但有些是人踩过后留下的,有些是树根、草根、竹鞭撑出来的,也有些是不明动物路过留下的。有经验的大人说裂隙新鲜、四周没有踩踏的痕迹,下面定有竹笋。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样的经验着实难以吃透,为了避免遗漏掉任何可能存在的冬笋,看到貌似大人所说的裂隙便用锄头去拨弄拨弄。有时,如同“瞎猫碰到死耗子”,冷不丁也会挖到一根笋。挖到一根后,自然按捺不住欣喜之情,于是沿着竹鞭方向刨挖,期待能有更多收获。


冬笋味道鲜美,但产量低,找寻困难,显得弥足珍贵。寒冬腊月,小贩们在各个山村穿梭,高价收购冬笋。所以,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年月,但凡能被收购的冬笋,山里人是定不舍得拿来做菜吃的,只有那些小的、破的、小贩拒不收购的冬笋才会成为农家餐桌上的美食。剥去一层层包裹紧实的外壳,娇小玲珑、新鲜嫩白的笋肉才会露出庐山真面目。


最为简单家常的做法就是把冬笋切成丝,放置碗里,加入一勺咸香的农家辣酱,另外再加点用自家年猪熬制的猪油,倒入适量的开水,点入几滴提鲜的酱油,而后放入米饭锅里蒸制。揭开锅盖,饭香、笋香一并扑鼻而来,一红一白,咸香翠辣,就着这碗辣酱冬笋丝,孩子们压根不会去理睬其他菜了。


农家腊肉炒笋片自然又是别样的滋味。腊肉出自农家宰杀的年猪,经过腌制曝晒,色泽油光发亮,肉质紧实有嚼劲。当农家腊肉与冬笋相遇,这一腊一鲜,一荤一素,完美和谐地在土灶上的铁锅里翻滚、融合,相互吸收彼此的精华,顿时,肉香、笋香交融在一起,随着炊烟的袅袅上升,飘向更大的空间,让闻到的每一个人都垂涎欲滴。


年夜饭上,孩子们还能吃到冬笋炖土鸡。八仙桌上,正中放置着一个小巧的炭火炉子,炉子上的小铁锅发出“咕嘟咕嘟”欢快悦耳的声音,铁锅里,土鸡、香菇与冬笋三者和睦相处,在炭火的威力下释放出自身最为精华的美味。翻滚的汤汁里,笋片还是脆嫩嫩的,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本色。香菇则已吸收了土鸡和冬笋的精华,更为鲜美,土鸡则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味素,提升一整锅汤的层次。一家人围着这锅热气腾腾的冬笋炖土鸡,就着其他菜肴,满满的都是新年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温暖的味道。


如今,运输条件和保鲜技术日益提高,一年四季,全国各地的餐桌上都不乏冬笋的美味,但鲜有人能有机会去体会挖冬笋的艰辛和乐趣,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获得正宗的农家食材,做出地道的农家冬笋味。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也非易事,每每忆起冬日暖阳下的小山村,和小伙伴们扛着锄头、背着小背篓在竹林里穿梭的身影依然那么清晰,饭桌上那碗再简单不过的辣酱冬笋丝依然会拨动我的味蕾,这就是冬笋的味道,这种味道里包裹着山里人的勤劳、智慧与和睦。



关于作者


梅子(涂春梅),女,1981年生,目前从事教师工作。生于皖南乡村的我,耳濡目染了大山里的风土人情和儿女情长,在脑海里积累了一份份生动的素材,创作灵感得以激发。现代文明给乡村输送了新鲜的气息,却也侵蚀了乡村太多美妙的风景。生于乡村、热爱乡村却又已经走出乡村的我,渴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用文字去挽留那些或深或浅的乡土记忆,让更多人了解大山里渐行渐远的那些物、那些人、那些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褪去精致外衣的农家小炒——【冬笋黑木耳爆肉片】
【百变年味】南方人的年味,笋炒腊肉
腊肉竹笋
地道农家竹笋炒腊肉,无调料,竹笋鲜甜脆爽,腊肉咸香不腻,香啊
江南旧闻录之我爱春笋
张家界日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