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乳精:你知道你的儿时饮品曾到过南极,上过前线吗?| 食物志

很多70-80年代出生的孩子,对麦乳精都有一种怀旧的情绪;而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记忆里也少不了美禄和高乐高。冬天里喝上一杯甜丝丝充满麦香的热饮,真是暖人心脾。那么这些麦芽加奶粉做成的速溶饮料是怎么来的呢?

Horlick兄弟与世界第一瓶麦乳精

对于任何一个商人来说,如果产品能够让人如此念念不忘无疑是一件振奋心情的事情,我想麦乳精的发明者Horlick兄弟也不例外(你看人家的姓——Horlick,好利口。天生就是要做食品行业的)。


Horlick兄弟


麦乳精,根据名字就可以猜到,这是由麦制品与奶制品混合而成的。在Horlick兄弟之前的1865年,德国化学家Justus von Liebig发明了一种麦汁汤,用于治疗婴儿腹泻。它的主要成分就是麦芽汁。这个化学家也很有头脑,仅过了两年,他就在这种汤剂中加入牛奶和小麦,放到市场上销售了。(不知道这种液体饮料的保质期有多长,是放在瓶子里卖的吗?)


想必这种东西很快就从欧洲大陆来到了英国。格洛斯特郡劳尔丁镇药剂师James Horlick开始改造这种汤剂,让它变得更加营养、更适合儿童。1869年,在本国没有取得成功的他跑到大西洋另一边的新大陆找弟弟William,弟弟这时候正在威斯康辛州拉辛镇采石场里打工。兄弟俩一拍即合,联手要闯出一番大事业。


1873年,Horlick兄弟在芝加哥附近成立了J&W Horlick公司,专门制造婴幼儿食品。10年之后,两人在配方中加入奶粉、小麦粉并取得了专利。(专利号278967,专利说明:用热水冲调的混合粉末)。他们把它叫做“'Diastoid”,在1887年正式销售的时候改称“麦乳精”(malted milk)。



J&W Horlick公司旧址




装瓶生产线


Horlick兄弟不满足婴幼儿食品市场,决定把产品卖到全世界。人家说:“吹牛吧你,还全世界呢?你能卖到南北极吗!”


Horlick兄弟微微一笑,于是就真的……开始赞助了当时的南北极科考活动。那是1909年。北极探险家罗伯特·佩里(Robert E.Peary)、第一个到达南极的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以及著名的罗伯特·斯科特船长(Robert Scott)都接受过公司的赞助。麦乳精质量轻、不易腐坏、高能量,简直就是为冰冷严酷的极地定制的饮品。


科考小帮手


它对极地科考有多大的帮助呢?举个例子。1935年,美国探险家理查德·博德船长(Richard E. Byrd)为了感谢Horlick公司,将南极罗斯冰架边缘的一个山峰命名为“Horlick”峰。


Horlick 峰在南极大陆的位置


除了探险,战争中也有麦乳精的身影。一战期间,麦乳精就跟着士兵上了战场,成为补充体能重要的饮料。为表彰Horlick公司为英国军队做出的贡献,哥哥James被英国王室封为从男爵(baronet),成了贵族。到了二战,Horlick公司发明出来的“Horlick Candy”,又被盟军士兵装在军需包里,带上了前线。


还记得在1873年,麦乳精的最初功能还是小儿药剂。之后竟做成了全世界著名的饮料。不过在1969年,Horlick公司被英国药剂公司比切姆集团(Beecham、如今的葛兰素史克)买下,也算是一番另类的轮回。


乐口福:国货麦乳精的传奇

与外国老祖宗麦乳精相似的是,“国货”乐口福麦乳精也是从制药公司生产出来的。


1931年,中国医药巨头黄楚九去世。黄楚九,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留下赫赫声望,他是中国西药业的先驱,创造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制药企业——龙虎公司,生产显赫一时的“名药“龙虎人丹;他也是中国医药广告界的先祖,他曾找了一个老外假扮医学专家,推销毫无疗效的“艾罗补脑汁”,专门骗脑残,赚了个盆满钵满。现如今在X度上卖假药的,都得拜他当祖师爷。可是他死了。“死去元知万事空”,曾经拥有21个医药工商企业的黄氏集团陷入了风雨飘摇。


黄氏集团旗下有家九福制药公司,本来是黄老板给长女婿臧伯庸用来练手的小公司,生产两种药。一种叫“百龄机”(缓解胃胀、消食),一种叫“补力多”(咳嗽药水)。黄老板去世的时候,百龄机涉嫌虚假宣传,销量不行;补力多呢,刚刚从一桩专利权纠纷的官司中解放出来,还没恢复生产。“眼看起高楼,眼看楼塌了”的节奏。




臧伯庸不乐意啊,好不容易丈人不在了,有了真正自己的地盘,可不能倒了啊。他和厂里的药剂师胡振汉商量开发一种新产品来拯救公司。他们认为当时市场上生产的冲剂饮料都是洋货,比如“华福麦乳精”(Ovomaltine,阿华田的瑞士原名)。如果能做出一款国产麦乳精,肯定销量不错。



进口华福麦乳精就是阿华田。外文标志Ovomaltine是瑞士公司所用,卖至英国时被错印做Ovaltine并被保留下来。


到了1937年初,通过引进瑞士同类产品配方,九福公司终于研制出中国自己的麦乳精——乐口福麦乳精(商标为九只蝙蝠围着一个“福”字),代替洋货成为了居家旅行、探亲访友必备之佳品。可惜没多久,战争爆发了。乐口福麦乳精的原料供应和销售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一直惨淡经营。


直到60年代,这个产品就被卖给了上海咖啡厂,更名为福牌乐口福,并出口国外。根据上海咖啡厂的记载,至1965年,乐口福产量达554.5吨。在文革期间,因为“福”字涉嫌封建迷信,属于“四旧”。于是福牌乐口福更名为上海麦乳精。而后,因国际贸易问题,巴西可可豆不能进口到国内,于是生产方拿掉了原配方里的可可粉,加入了其他营养成分,改名为“上海牌强化麦乳精”。



改革开放以后,福牌乐口福商标被租借给了诺华制药,几经周折在2008年又被英国英联食品接手。而英联旗下的另一个冲剂饮料正是阿华田。作为“国货版”阿华田的乐口福和真·阿华田归于一家集团,这该算是另一个轮回了吧。



现在回想起来,在懵懂的80年代,也只有去看望姥爷的时候才可能喝上美味的麦乳精,自己家里应该是舍不得买这种“补品”。没尝过几次的味道,竟留在记忆里30多年,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呀。


最后来区别一下那些麦乳精品牌吧。


Horlick’s malted milk: 最早的麦乳精,用麦芽糖不用蔗糖。现属于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

阿华田(Ovamaltine Or Ovaltine):在瑞士发明,加蛋粉(Ovum是拉丁语“蛋”的意思)。现属于英联公司。

美禄:加巧克力粉,属于雀巢公司。

高乐高:1946年西班牙努德莱斯巴集团出品,需冲兑牛奶饮用。

福牌乐口福:中英合资,中方有品牌所有权,英方有使用权。



(来自今日头条签约原创号:你真的知道吗)


特邀撰稿人:赵老实
历史学研究生,网络电台签约节目撰稿人。致力于收集小而有趣的历史碎片。诚实可靠、无底线恶趣味。家有萌猫的铲x官。
喜欢作者文章的,欢迎长按二维码打赏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隐食记 |麦乳精:一杯麦芽饮料里的黑白历史
中国人收藏最多的饮料,奢侈品待遇的麦乳精,为什么现在消失了?
上海小囡饮料图鉴
70、80年代最火的零食,满满的回忆,为什么现在市面上见不到了?
80年代的“星巴克”,麦乳精为何如今不见了?真相残酷但却很现实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国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