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么多大导演热衷拍摄“多重人格”,好像刺痛到了谁


从史蒂文森1886年创作的《化身博士》以及多部以此改编的电影,到希区柯克《惊魂记》,到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中的描写,到根据真实案例拍摄的1957年电影《三面夏娃》,再到名噪一时的《搏击俱乐部》、《致命ID》,时至今日,充斥着电影与文学市场的多重人格等人格障碍类题材作品,甚至在动视出品的《使命召唤》中,也玩起了这样的噱头。


由于严重的人格障碍患者本身与社会文化环境格格不入,容易产生剧烈的冲突,这一症状很好满足了文学影视作品对剧情及人物夸张演绎的需要,因而多重人格、人格分裂等人格障碍类心理疾病已经成为文学影视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但读者/观众通过作品对人格障碍的认知往往并不靠谱。


史蒂文森的小说《化身博士》
电影《惊魂记》海报

电影《致命ID》海报
电影《搏击俱乐部》海报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把多重人格障碍定义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后美国精神病联合会从1993年起改称为分裂型人格错乱(DID)。分裂是指游离于正常意识之外,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忘记某个熟悉的名字,心不在焉的驾驶,或者其他某些病态的表现。在极端病态的人格分裂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隐藏的人格——同时存在几个具有不同生活经历、记忆和性格的自我。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解释:多重人格相当于一个程序员在一台电脑上装入两个或多个系统以应付不同的任务,如windows xp与linux,用xp满足一般的要求,而linux则用来进行嵌入式系统的运行和开发,两个或多个人格共用一个身体,并通过“重启”的方式切换人格。而广泛被理解的人格分裂,则相当于在一个系统中装入虚拟机以虚拟一个其他的系统来运行其他任务,单一而独立的人格地位是不变的。多重性格则相当于一个系统中被装入的不同程序,以达到不同的功能,即人物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不同情绪反应。

电影《穆赫兰道》讲述了一个女子因生活失意而以梦境来补偿罪恶的惊悚故事


在《化身博士》中,杰奇博士通过药物来改变大脑结构,使善与恶达到极致,实现人格的分裂与转换。杰奇博士作为善的一面,是超我的体现,而在暗夜中产生的“本我”则毫无顾忌地在城市的黑暗下肆虐,最后杰奇不得不以自杀的方式,同时杀死本我与超我,来终结自己的罪恶。

而在两本据称是真实案例的小说《24重人格》、《我遗失了时间》中,患者都是因为儿时受到非人的对待而导致了精神分裂,并随着虐待的消失和心理治疗师对人格的融合来完成治疗,达到多重人格的治愈。

电影《致命ID》则是通过人格之间以打斗和设计的方式,在一个虚拟的荒外旅店上演生存大挑战的方式来完成人格的单一化,以剧情赢得了观众的芳心。而《搏击俱乐部》则没有探索多重人格的治愈,他以一种享受分裂并毁灭一切的方式来表达压抑的社会文化对现代人类造成的精神痛苦和通过暴力来宣泄人类被压抑的部分,使得作品有了非同一般的震撼力。

《致命ID》的主要故事情节都在这间郊外的旅店上演


典型的美国漫画与美国大片《蜘蛛侠》和《蝙蝠侠》也曾以此探讨人性两端的问题,当然,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能让主角产生黑化已经是一个不容易的选择,但英雄最终会自我治愈,显示出一个不受制约的权力如何完成自我监督和宗教式自律。

即使诺兰那部将蝙蝠侠提升到一定哲学高度的《黑暗骑士》有着一个黑暗的结局,却也指明了是一个“前传”,并且还会有续集,毕竟商业文化是不敢扫了观众的兴的。但不得不承认,作为一部电影,脱离出整个蝙蝠侠系列,其对于人性善恶的极致探讨是极其成功的。


问题是,当我们把情绪压抑太久,潜意识就会跳出来说:“嘿,你需要帮你被困的兄弟把下面的事处理一下。”——《黑暗骑士》


不同于诺兰的处女作电影《追随》利用人格障碍作为骗局以逃脱罪行的设计,电影《一级恐惧》通过一个律师为一个可怜的杀人犯作辩护,探讨了法律制度下的正义如何被扭曲和被伸张、正义应该如何被定义。而在影片结尾则以一个戏谑的方式让本来峰回路转的剧情重新陷入了迷惘。

由于人格障碍的表现十分极端而容易引人注目,因此,不光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在这些作品的评论与研究中,人格障碍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但通常因为对人格障碍的定义不清,甚至是对作品和研究对象造成误解而产生错误,引发误导。

德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尼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把精神疾病的起源从遗传、性压抑和童年经历转移到社会文化环境与人自身的冲突产生的焦虑。这种理论可以很好的将人格障碍引入社会文化的领域。

《西游记》连环画 六十一回:两猴王寻到菩萨处理论


同样作为民族文化的超级英雄,孙悟空之于中国人完全不亚于蜘蛛侠、蝙蝠侠对美国人英雄情节的伸张。而在西游记第五十七回《真行者珞珈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中,孙悟空也遭遇了蜘蛛侠式的难题:孙悟空遭遇了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六耳猕猴的挑战。对这一情节的解读也是千奇百怪、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搬出了佛界阴谋论。

我们或许可以从人格的分裂性来看待这个问题。真假美猴王有着完全相同的生理特征,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性。真行者虽然顽劣却具有真善美的形象,而六耳猕猴明显是一个险恶之徒。正如《化身博士》将善与恶分开的目的是证明善不是孤立存在,只有正确对待内心的恶,才有可能使恶不跃出心灵之外。依照卡伦·霍尼的理论,神经症更多的是一个人与所处环境的冲突,其内心与文化环境不协调产生的焦虑导致了神经症,也即我们所谓的心魔。可以说,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心魔。在他的理解中,取经是可以一个筋斗云就能到西天的,而他对伪君子文化的反抗也被压制着。强盗和妖魔有何不同?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可以解答,但对于一个石猴是难以想通的。


《致命ID》剧照
荣格在《原始意向和集体无意识》一书中写道:人格面具是个人适应抑或他认为所该采用的方式以对付世界的体系。


有趣的是,多重人格的治疗好比对不同的人格进行洗脑,使之认同同一种理念,最终与主体合为一体。在我们看来,治愈或许是一件单纯的好事,但在诸多人格中的选择却事关伦理之常。


在多重人格中,一种大一统的文化是所谓'维持稳定'的必然因素,决定了哪种文化成为唯一的文化的,不是政治伦理,而是权力的意志。或许可以这么说,多重人格患者如同生活在封建统治的国家,这个国家没有所谓的政治,有的只是君王的特权和权力的意志。而政治伦理真正的建立,不仅要在认清暴力残酷性的前提下对造反进行去魅,也要在认清权力的两面性前提下破除权力崇拜。善与恶不是单纯的对立,而是共生在人心之中,任何试图剥离善恶的尝试,都会带人走进一个地狱乌托邦。


在电影《一级恐惧》中,引用了霍桑在《红字》中的一句话:“没有人能够长期的以虚假的面具面对众人,而最终不会对真相感到迷惑。”这句话虽然形容真正的解离性人格障碍的人来说不太恰当,但是对于那些可以用“人格分裂”来戏谑的变色龙们来说,或许会刺痛到他们的神经。



JIC书籍推荐
红书
作者: 荣格 / C.G. Jung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原作名: LIBER NOVUS
译者: 林子钧 / 张涛 
出版年: 2013-7-26
页数: 480
ISBN: 9787511716644
《红书》是荣格所著最为神秘的一本分析心理学实例及解说、猜想专著。

更多优质图书请前往JIC Bookstore购买,或致电我们进行预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个人都具有多重人格——是伪装还是怪诞科学
六句看心理学电影时可以甩出的装B箴言-微信精选-精彩电影
多重人格障碍探秘
多重人格?人格分裂?|关于解离性身份障碍的科普
精神分裂就是多重人格吗?| 内含福利
多面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