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戏觉得最棒的剧和人。2015年,上海。

岁入丙申,剧场一点点复苏起来,而好戏要在今天,最后一次回顾过去的2015。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好戏的伙伴们在上海、北京、乌镇、苏州、杭州、天津看了一两百场国内外的戏剧作品,有良多收获,也有复杂心情。

我们通过涓涓细流见证着剧场的不断前进,我们也相信在同样的时刻里,戏剧之光正在中国的更多地方萌生。

剧场最为残酷而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不可复制,不可持续,不可比特化,它只与此时此刻的你发生关系。

在早先,我们的好朋友奚牧凉已根据自己的观剧经历给出了北京版本的盘点,详见这里

今天我们汇聚了身边伙伴们的意见,以2015年在上海演出的戏剧作品为主,为大家评选出了我们心中的各项top1,帮助大家盘点过去的2015。


需要注明的是,这一次的常规奖项,仅限在上海演出过的剧目(所以重磅的乌镇戏剧节剧目并不在内)。


其中,


  • 最佳新剧限第一次在上海演出的剧目。


  • 最佳复排为非首轮演出的剧目。


  • 最佳演员的部分,须是本人亲临上海舞台演出过的,因此NTlive的作品也不算在内了。


  • 只有年度影响力奖不限“籍贯”在上海的人和事,而是对上海戏剧界影响最大的人和事。


我们设置这个奖有如下几个目的:


1,首先是和上海的观众分享一年的所见。


2,记录在上海这座城市平台上的戏剧状况。是那些自制的、邀请的剧目,共同组成了这座城市的戏剧之光。


3,我们没有设最佳编剧奖,设的是最佳原创/改编剧本,改编类的也是以创新为考量而不是原著质量,正是为鼓励原创的作品。


4,我们还将本市、外埠、港澳台、国外放在了一条跑道上,这是为以相同的标杆来衡量作品水准。


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戏剧,是关起门来“保护民族产业”(已在最佳原创剧本中保护过了);不希望是自己吹捧起来的虚幻泡沫;不希望每次说起“好”,总得添一句“在国产里算好的了”。


本土的戏剧也自有它的妙处与味道,未必全然不如外来和尚。


谨祝愿所有戏剧人有这个愿景和底气。




最佳新剧


提名?

小城之春

都是龙袍惹的祸

惊奇的山谷

尤利西斯

得奖?

小城之春




获奖理由?
打着中华儿女文化烙印的戏剧。


作品简介

李六乙为致敬费穆的《小城之春》而创作的戏剧。隆起的故纸堆是舞台上的山与石,穿插和昆曲、笛声、诗词。人物行吟其中,便是打开了时空阡陌。李六乙贯彻了自己的戏剧语言,致力于做出真正的“民族化戏剧”。




最佳复排


提名?

商鞅

秀才与刽子手

等待果陀

金锁记


得奖?

金锁记



获奖理由?
张爱玲阴冷却极好的中篇原著,王安忆去了寒的改编,许鞍华挂了圆月的执导,焦媛锋利精准的表演——过足瘾。


作品简介

《金锁记》被认为是张爱玲最好的中篇小说,写了曹七巧从少女到老妪的一生。自从嫁了夫家,便如入了铐。故事里有对一个妇人最残忍的戕害,也有一个妇人对他人最残忍的戕害。由编剧王安忆,导演许鞍华,主演焦媛联手献上。




最佳男主


提名?

周野芒(黑鸟)

吴兴国(等待果陀)

德米特里·雷先科夫(钦差大臣)

刘守正(都是龙袍惹的祸)


得奖?

刘守正



获奖理由?
卑贱、屈辱、狂傲、世故、担当、畏惧、可怜……诡异地集于一身。


作品简介

慈禧有位得宠的太监安德海,因权倾朝野、腐败谋私而遭恨。以办置龙袍为名行船路过山东时,遭山东巡抚丁宝桢阻截。然而随着故的进展,我们看到安德海、慈禧、慈安、恭亲王等等所有人的另一面。刘守正演绎出了大时代下一个小人物的深刻的两面性。




最佳女主


提名?

黄湘丽(你好忧愁)
玛丽-海伦娜·伊斯坦尼(惊奇的山谷)
卢芳(小城之春)

张璐(仲夏)

得奖?


玛丽-海伦娜·伊斯坦尼



获奖理由?
她让人看到女演员另一种长路漫漫的可能。


作品简介

《惊奇的山谷》是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的最新力作。讲述一个拥有非凡通感的女子在生活中的遭遇,她带领我们进入一片神秘、静谧的大脑丛林,通往心灵的池水中央。作品风格返璞归真,女主角是彼得·布鲁克几十年的合作者,表演极精到而具感染力。



最佳男配


提名?

陈淑仪(都是龙袍惹的祸)

李传缨(桃姐)

市长(钦差大臣中的市长,查不到名字)

空缺

得奖?

市长(钦差大臣)



获奖理由?
圆熟得没有一点儿过分。


作品简介

《钦差大臣》是俄罗斯讽刺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因纨绔子弟被误认是钦差大臣而闹出许多笑话。导演瓦列里·福金被认为是梅耶荷德最好的继承者。该剧干净、别致又充满幽默,犹如一幅笔触老到的异国讽刺漫画。




最佳女配


提名?


冯庆龄(桃姐)
张艺恬(上海屋檐下)

佟蒙(群鬼2.0)

宋茹惠(长生)


得奖?

佟蒙



获奖理由?
三分钟充满爆发力的飙脏话,也是没谁了。


作品简介

阿尔文太太终于无法对迷恋花街柳巷的丈夫在逆来顺受,出走去寻找牧师,却收获了更深的绝望……《群鬼2.0》是王翀解构自易卜生的作品,采用舞台表演和实时摄像共同完成作品。多重视听同时冲击观众,如同置身数支河流的交汇之处。




最佳原创/改编剧本


提名?


四声猿·翠乡梦

山居

蚵仔夜行军

江小东和刘小文


得奖?

四声猿·翠乡梦



获奖理由?
肉是徐渭的没错,骨架和血液却是原创。对称结构、自由意识、珠玑禅语……一切都妙不可言。


作品简介

一部改编自明代徐渭原作的当代小剧场昆剧。唱的是昆曲,配乐里有爵士,舞美极简。先是红莲,后是柳翠。同是遇到和尚,性与心却截然而反。颠倒的境遇里,在讲何为“自在”。



最佳导演


提名?


彼得·布鲁克(惊奇的山谷)

司徒慧焯(都是龙袍惹的祸)

瓦列里·福金(钦差大臣)

哈里斯·帕索维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得奖?

彼得·布鲁克



获奖理由?
五光十色,合在一起,就成了白。


作品简介

同四楼。




最佳舞美


提名?


战马

魔笛

人鬼情未了

仙剑奇侠传


得奖?

战马



获奖理由?
他们穷尽心血,在舞台上重现了一个时代。


作品简介

一部一战背景下,以“马”为主角,讲述男孩阿尔伯特与烈马JOEY的分合历程,关于友谊、勇敢、坚韧、信念的作品。英国史诗级巨作的中文版复刻。



最佳音乐剧


提名?


我,堂吉诃德

犹太人在上海

人鬼情未了

Q大道


得奖?

人鬼情未了



获奖理由?
多情人潸然泪下、情怀党直呼过瘾、考究者瞠目结舌的国际化舞台工业标准。


作品简介

年轻的银行职员山姆与未婚妻茉莉相爱至深。而在一次看戏归来时,遭到歹徒的抢劫山姆中枪身亡,茉莉悲痛欲绝。而山姆却变成一个幽灵,与茉莉再谱恋曲。音乐剧由电影版导演,布鲁斯·乔伊·罗宾亲自操刀,女主角的歌喉也是过耳难忘。




年度影响力奖


得奖?


孟京辉

《伐木》




获奖理由?
孟京辉:第三届乌镇戏剧节,一个伟大的起点。



获奖理由?
《伐木》:是的,它没在上海演出,上海的戏剧人却无人不知。它的口碑,为这座城市的戏剧人树立起了无形的标杆,成为他们征途中的一道彩虹。




不过,好戏君始终不能代表所有人。


也来看看不同观众心目中的TOP吧。


他们看的戏就不限于上海了。


最被buy的是哪一些呢?


1、《秀才与刽子手》
剧本是王道,戏剧结构非常棒

2、《鲁镇往事》
肢体剧的想象力

3、《安德鲁与多莉尼》
身体知道答案,身体就是语言

4、《极致·李慧娘》
中国式肢体剧新出路,老故事新味道,想象力堪比世界级

5、《蚵仔夜行军》
台湾剧可爱的卖萌代表,故事既轻松有深刻,即现代又情怀

6、《4:48精神崩溃》
诗一样的台词,字字珠玑,值得反复回味

7、《等待果陀》吴兴国版
中国式表达的最佳语境,京剧永远是一击重拳

8、《死神与少女》
田水老师的表演太赞了

9、《物理学家》
乌镇开幕大戏,最荒诞的舞台,最奇怪的导演,最温情的谢幕假摔

10、《好肉的》宇宙即乐团长篇即兴剧
完全没有剧本,上海国际戏剧节完美合作,让世界看见中文长篇即兴

陈疯(戏剧老师、演员)

2015年接近尾声,已然记不得这一年自己看了多少戏。洋洋洒洒地落到纸上,总感觉遗漏了不少,然而,先写下来吧(参照豆瓣5分标准)


《等待果陀》  4.8

荒诞戏剧和传统曲艺的精妙结合,很多人喜欢,很多人不喜欢。好像正好符合梅耶荷德对于一部“成功”戏剧的定义。


《安德烈和多莉妮》 4.6

一封75页情书创作出来的肢体剧。抛开了语言、表情,原来肢体一样打动人。


《牡丹亭(大师版)》4.5

今时今日,仍然有幸能欣赏昆曲之美,何其幸哉。


《我这一辈子》 4.3

原汁原味还原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我”,和“我”生活着的“北平”,还有那个世道。


《离婚(老李对爱的追求)》4.1

一样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那点诗意,总让人恍惚中恍惚了。


《桃姐》  4.0

其实严格来说,我并不喜欢这部戏,这4分是给几位老演员的,表演扎实、到位。有种看一眼少一眼的感觉。


《资本.论》3.9

一场关于戏剧生存的思考,其实很期待徐峥的那个版本。


《拼死为上位》3.8

两个演员的穿插表演,真的是拼死了….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3.6

只能说我很喜欢导演的构思和对音乐的应用。作为一部给成人看的儿童剧,完成度相当高。


《四声猿·翠乡梦》 3.2

构思巧,音乐妙,符合绝大部分当代人的审美,就是别说自己是昆曲儿,就更好了。

吸烟客(律师)

选年度十佳其实真有点困难,因为今年的“NT live”项目和乌镇戏剧节都带给我很大的惊喜,可能仅此两个项目的戏加起来就已经不只十部了,不过还是从不同审美功能和社会意义上稍作取舍,选出了以下十部,且排名不分先后。

1.《天窗》:今年的六部“NT Live”点映项目中,《天窗》成了我的最爱与我学语言的出身脱不开干系,面对如此高密度的细碎文本,演员将戏剧冲突处理得起伏得当,细节处的小动作小手势也体现了其用心的设计,是部温暖细腻的现实主义佳作。


2.《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该戏为一些喜欢喧宾夺主的戏剧人敲响了警钟——哪怕剧作结构解构得再大胆、硬件设备再先进,尊重原著精神才是改编上策。跳戏地谈谈李安导演,尽管电影《色戒》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对原著小说做了故事上的改编,但并未破坏原著人物的行动线和心理依据,因此即便做出了改编还是保留了原作的底色。


3.中文版《战马》:舞台美学高度统一的集大成者,但若用重视玩偶戏份的态度来对待文戏,必将更上一层楼。


4.上话版《禁闭》:象征性的舞台设计和激情得体的演员为本就出色的剧本锦上添花。


5.《乡村》:以色列盖谢尔剧团的《乡村》利用了舞台有限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呈现了一个疏离于战争之外的完整世界。


6.《钦差大臣》: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剧院的《钦差大臣》不但使用了果戈里亲手绘制的画稿作为舞台的布景,并且考据精细的着装、演员松弛的表演,都让人们信服这就是果戈里时代的戏剧。


7.《伐木》:现实主义的当代剧场史诗,从观剧体验到艺术观都是一次洗礼。


8.《女仆在飞地》:位于人民公园7号口的“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的开幕之作,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黄芳翎领衔的“a.f.art theater”制作演出。观众们由来来往往的街道游客组成,趴在橱窗上观看一场荒诞派戏剧,观看的既是当代艺术展,同时也是舞台剧,不失为一次别致的艺术体验。


9.《樱桃园的肖像》:用音乐剧场的方式对契诃夫的原剧作做了一次充满诗意的诠释。

10.《魔笛》:井喷之势的视觉创意与传统歌剧的有机结合。

阿之(剧评人)

我的评选标准:


剧场性强,视觉享受,作为一个热爱中途退场的人,愿意看两遍


题材新,手法新,文本有美感,主题有内涵


创作者的风格明显,在同类型的作品中完成度高


有些口碑好戏没有看到实在是好忧伤画圈圈……


以下:


伐木/陆帕——抛却戏剧冲突,玩弄剧场时间,将心理现实主义放大到梦魇的境地,年度视觉格调最高。


钦差大臣/圣彼得堡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正统风味的喜剧,剧末的名场面无懈可击。一支全员高水平的演员队伍令人佩服。


哈姆雷特/奥斯特玛雅 柏林邵宾纳剧院——“丹麦是一座污秽的牢狱,我选择疯癫以对之。”风格相似但是比老孟玩得狠多了,头回在舞台上看见杰宝要记一笔。


两男关系/飙舞剧场——不是舞蹈,是舞蹈剧场。情感纠缠迂回,动作却流畅轻盈。钢琴伴奏有些偶发艺术的意味。当舞台上打起羽毛球,什么还可以不是戏?


电子城市/前进进戏剧工作坊——德国人的本子,写的是金融危机里人人自危的男女,奇异地符合香港这座城市迅速和薄情的灵魂。忘记斯坦尼吧,新文本的排演多少要靠导演的脑洞大开才行。


十方一念/爱丽丝剧场实验室——瓦格纳,达利,阿尔托和张爱玲,集体创作下诠释的四个故事,声色绚烂,能量充沛,称之为整体剧场,应该不虚。


物理学家/瑞士苏黎世国家剧院——舞台像个蹦床,所有人从造型到表演都带着种马戏团一样的浮夸感也是没谁了。荧光绿如同核恐惧的具现,难得是经典文本的每个场面都被排得花样十足。


樱桃园的肖像/波兰羊之歌剧团——歌舞剧吗?精准抓住契诃夫原作的内核,忧郁到撕裂尖叫,取消了缠绵的人物关系,场面是独白性质,但是怎么可以这样美。不光是提琴,舞蹈,歌唱,还有诗本身。


帝国专列/过士行 易立明——借古讽今,嬉笑怒骂一绝。应该是化用了一些本民族的身段做派,然而我才疏学浅不能一一辨认。导演好,剧本好,表演好,无冷场。


北京法源寺/田沁鑫——格调正,情怀深。原著是块难啃的骨头,排成这样实属不易,导演总算发挥出了应有水平,戏剧民族化做好了,是好看的。

备选:(附落选原因)
惊奇的山谷——表演一流,要是在小剧场演就完美了。


迷乱——形式相当前卫,内容也犀利,但切分太多,只能形成破碎的观感。


信任——大型舞蹈剧场,然而舞蹈语汇创新不多是短板。


异形三姐妹——形式上相当有意思的戏,但是,故事走向翻转太多次,显示出导演在挖掘深度上的胆怯?还是绕行?或许是有意为之但日语让人跟不上剧情发展,是件很痛苦的事。

回形针(中戏研究生)

趁着这个机会梳理了下15年看过的舞台剧,要从中选出十分之一来,真的有点难。


下面的絮言,更多的是,在我看过的戏中选出值得推荐给大家看的,而不是在评论孰优孰劣;因为一部“的质量,有很多戏本身之外的因素,并非短暂和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所能表现的。


如果一定是要评论,那我觉得先应该批判舞台下的观众,而不是台上和幕后的努力着的工作者。

1.舞姬(芭蕾舞剧)
演出本身是完美的,无须再碎烦。值得点赞的是,在没有首席出场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对经典最佳的演绎,这才是一个剧团最具生命力的地方。

2.尼伯龙根的指环
很多人觉得下半场来劲,可我更欢喜上半场的严谨;

很对人觉得这部戏不行,我倒是觉得,把这么宏大的故事在七个钟头里说清楚,就值得一看!

3.红楼梦
这是“文不对题的作品,却在和原本的神交之间,多了飘逸;这是性别错乱的演绎,乱便乱了,倒也入木三分,可惜,若有四分,就更好。

4.物理学家
神经病式的戏常有,到也正常了;不过神经病到这个层次了,是真的着魔了。

5.我们存在
这本身是对另一部戏的脚注,那么对脚注再做评论,有时候会很苍白无力
尽管是冰山一角,但它剖开了,戏之所以为“的本质。

6.都是龙袍惹的祸
对于话剧的理解,我们多数时候,是建立在西方人的理论之上;而真正具有东方舞台观念的并不多;看完这部戏,我更要推荐早些年的《万历十五年》,和八零年代的《铁轨之舞》

7.伐木
把一件“叨逼叨的事情搬上舞台,且了五个多钟头,没有让观众睡过去;重点是,充满舞台张力和较之原著更为升华的哲思。

8.夫的人(新编昆戏)
较之众多《麦克白斯》的改编,故事讲得不够顺畅和严谨;较之传统的昆戏,唱腔简直糟糕透顶;但用华人的思维诠释西方的经典,用东方的美学展开舞台表现,足以可圈可点!

9.这辈子有过你
我常常在想:为何走近剧场?是仪式的敬畏、是艺术的审美,抑或是其他?那为什么不能是纯粹的感性体验?这部戏,是15年唯一让我看得掉眼泪的,够了!

10.一粒沙
人们常说,台湾保留了华人的传统,殊不知它的摩登化进程远超大陆二十年一年;一部差不多二十年前排的戏,放到现在的大陆,依然没有“过时。不但如此,作为上剧场的开幕戏,兴许对大陆话剧市场有划时的意义。

11.人鬼情未了(音乐剧)
算是附加的(原本说好是十部),在上海的看剧,如果忽略了音乐剧,那么就是不完整的;我之所以推荐《人鬼》,而不是在它之先上演的《伊丽莎白》,是因为,后者基本算是完美到没悬念,而后者像十七八岁的小鲜肉,美中不足地有看头。

 

方大宝(创意工坊合伙人)

1. 以色列盖谢尔剧院《乡村》(首都剧场)

 

魔幻现实主义的国族寓言,以色列人的《百年孤独》,如此情感充盈,又如此举重若轻,活泼和节制兼得,太伟大了。个体命运和历史悖谬就这么融化在热烈的喜剧色彩里,有淡淡的悲悯意味。剧本、导演、演员、舞美、灯光、音乐很难分开说哪个更好哪个没那么好,因为,这是浑然天成,已然不着痕迹了。

 

2. 邵宾纳剧院《哈姆雷特》(天津大剧院)

 

冷峻, 锋利,现代,非凡的想象力。开场的电影镜头感实在酥爽。原来《哈姆雷特》可以排得这么酷这么好看。大胆巧妙的剧本改编,整出戏的节奏和力道当当当一路往上(虽然莎剧需不需要排得这么皮肉紧致可以再商榷)。男主角魅压全场,震撼了我对表演的认识,那样似是而非的游戏境界,角色的跳进跳出如此自由,剧场真正流动了起来。唯一可惜是结尾处玩得有些过火,把观众挑逗得太过开心,想往回刹车有点来不及了,没有沉淀出应有的厚重。

 

3. 《伐木》(世纪剧场)

 

很深刻,导演得节制,叙事得从容,但是节奏控制又妙到巅毫,有交响乐的严谨美感。还没遇过这么有文学质感的戏,以前只有读乔伊斯的小说才有这样的感觉,生活流中的闪光(epiphany)。只是有些部分略微沉闷冗长了些,我一直认为,深刻不一定非要沉闷不可。

 

4. 《惊奇的山谷》(天津大剧院)

 

戏里诉说的那种事物间微妙的联系,其实就是诗意。奔涌的诗意,引人入胜的故事有回甘,爱极!整出戏讲的是通感,而呈现出来的也是通感,音乐有画面,情节有味觉,动作有听觉。舞美布置看似简单,实则是绚烂至极尽头的简约疏淡。Katherine Hunter真的是太有感染力的演员,一个眼神说尽一切。败笔是与观众互动的魔术,拖了节奏,有哗众取宠之嫌,那一刻有了魔术,反而少了魔法。

  

5. 《酒神》(古北水镇长城剧场)

 

气质残酷,气场凝聚到爆炸,透着史诗的极致。呈现上没有一寸多余,是精确的剧场美学。铃木忠志的演员真的是令人无话可说,好得令人心跳停止,阿高埃发现杀死的人是自己亲生儿子的一刹那,我竟然感觉有点缺氧。但是,这样的故事题材对我来说有些形而上了,有些时刻难免有“隔”的感觉。


庄一(新锐编剧)

也许正因为剧场只属于当下,也由此,剧场没有穷尽。


有种莫名的恍然——评选一遍TOP,竟如历数了一遍美丽可爱的时光——那些时光是并没有序数之差的。


逝去的总在记忆里,在心尖。


未来在前。


愿我们在2016,依然剧场常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戏剧欣赏入门指南
14 戏剧:揉合西方与中国的尝试
评・德国塔利亚剧院《奥德赛》 | 后戏剧语境下的戏剧游戏
“能成为人艺人,此生足矣”北京人艺院长任鸣猝然离世引舞台朋友圈深情缅怀
高广瑞:人生如戏
《等待戈多》剧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