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柏林金熊的问题,欧洲的问题

一个以社会人文关注而立足的电影节,当然有足够理由让这样集话题性、叙事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优质影片来摘得金熊。不过,一种关注往往也附带一种强求的绑架,《海上火焰》以移民问题中的一个切片试图辐射至整个欧洲,在抢占关注、满足野心的同时,其实已超出导演考量的种种,成为了这把火——乃至今年“柏林”或“欧洲”一词的孱弱之处。


文 | 顾草草  编辑 | Agnes 谭浩



如果说去年伊朗电影《出租车》获奖还算有些惊喜,那么今年的结果则证明,贾法·帕纳西的成功可以复制,相同套路的《海上火焰》(Fuocoammare)一举擒熊,简直于情于理都在意料之中。难民题材、儿童视角、手持摄影、真实场景,投柏林一贯政治关怀所好,吉安弗兰科·罗西 (Gianfranco Rosi)的《海上火焰》是完完全全的“金熊相”,一经入围就被影评人一路看好,首映之后的场刊评分也一直是高居榜首的3.3分,伪纪录片形式的再度胜利。



吉安弗兰科·罗西最终以《海上火焰》摘得金熊


电影发生之处在意大利的兰佩杜萨岛,该岛距离西西里海岸约120英里,是地中海上难民们抵达欧洲的门户。电影采用平行剪辑来实现双线叙事,一条线是难民视角,来自非洲和中东的难民登陆小岛,艰难求援,辛苦蹒跚以期新生;另一条线是当地一个12岁小男孩Samuele视角,他正处于从孩童迈入青春期的阶段,像任何一个海岛上的孩子一样,他每天和小伙伴玩耍,弹弓打鸟,海滩弄潮。两条线交替交织,剪辑诗意而独具匠心,景别切换之间,自然使不同命运所处的不同境遇互相碰撞,使得前者成为现实白描,后者辅为隐喻,同一片土地上却包容着截然不同世界的双面张力,以无惧镜头忠实记录,题材虽不新颖但也算契合时下欧洲的社会语境,讲故事的方式却不落窠臼,确实佳作。


《海上火焰》的摄影备受好评,如同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的前作,那部斩获威尼斯金狮的《罗马环城高速》一样,被持异见者批评为只是拍得美过头的伪纪录片。但诚如艾默生所说“没有历史,只有传记”,纠结这一点大可不必。导演在采访中说,他此次采用的ARRI Amira摄影机,轻松便携,简直是为这样的纪录片量身度造,即使在拍摄夜景时,画面的质量也令人满意。影片中描绘难民营生活真实揭露的近景、拍小男孩的动态感、拍摄大海深邃的固定镜头,都令人印象深刻。



电影叙述的内容才是吸引人的关键。对于难民处境的刻画,以难民、海上救护队、卫检人员、医生等多视角拼贴,将难民从获救到被安置的完整过程记录下来。导演聪明地打了点擦边球,与框外现实保持些许距离,更突出非洲难民。而肤色与服装的差别也就成为了视觉上的识别度亮点,身着防护服、面带防护罩的欧洲人,与衣衫褴褛、肤色偏深的难民形成鲜明对比,每个人几乎都被去除了个人化,游荡移动如无面目差别的鬼魅。


由于北非难民的特殊性,“文明社会”人类对于疾病恐惧被无声放大,成为一片笼罩不散的阴云。而岛上居民与难民间接接触,医生对着电脑屏幕了解情况的镜头也暗示,男孩视角的合理性:在这个不大的岛屿上,原住民和难民生活在互不干涉的世界是完全可能的。在难民营的不远处,原住民们悠闲地做饭、打扫、打趣、钓鱼,收音机里放着怀旧的老歌《海上火焰》,祖孙俩怡然自得。


 

而随着叙事的推进,影片慢慢地接近了真正的主题。镜头越深入,岛上的空间在我们看来就越分类。导演用这个门户岛屿绝佳的主体性作为他展开讨论的多维空间,用影片的绝对写实主义抨击孱弱的人道主义平等理念:人与人明明是不同的。难民们虽然身在兰佩杜萨岛上,却离真实的欧洲依然遥远。而这个岛奇怪的居民构成——只有老人和小孩——更意味着遥远的过去和不明的未来中的不确定空间里,被构建出了跨越历史的意识,于是十二岁的小男孩显露了他作为隐喻载体的主角身份。

 

至此,对于察觉隐喻的观众来说,看这部电影就完全变成了一场解码游戏,堕入后现代的无尽深渊,虽是趣味,也是负担。尸横遍野,触目惊心;少年生活,轻松幽默。这样极端的对比,更增添一分语境中的肃杀。导演打开的这般上帝视角,很难说这是一种圣母心,还是思考多余关怀。不过至少,这部影片还是感动了全场观众,首映结束后,掌声一直持续到字幕结束。



但无疑,吉安弗兰科·罗西十分取巧。在政府的举措重点和知识分子的关注热点中,难民的登陆今天看来已是有些过时的阶段了;如今的欧洲,正在缓慢度过容纳难民的阵痛期,巴黎爆炸、科隆性侵案、瑞典凶杀案之后,一系列的文化、治安、宗教等社会问题似乎更值得关注的地方,相比之下,《海上火焰》对于难民进入当地生活的思考还是一定程度流于表面的,前线难民营的赤裸展现无非是在重复一些我们已知的残酷,而后方欧洲内部难民营的生存生态是另一种修罗百态。

 

齐泽克在援引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的绝症接受理论来类比欧洲现状时,已经默认,难民的全面扩散是欧洲的不治之癌,难民现象是我们实现全球化经济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更有观点认为,渗透进欧洲每一个角落的难民及其所造成的问题,已经是恐怖主义所升级的新型战争的一部分。一个需要对外宣战,对内治疗的欧洲,作为一个松散的共同体,所需要面临的问题远不是救一两条生命、捞一两天尸体了。而罗西对于这样前置问题的关注,是利用无知和盲区别有用心吗?极端点讲,刻意的温和不可谓诛心?还是回到源头,再次用拷问人们粗糙的道德标准?如果算是历史的回溯和检视,似乎又卡在不算早不算晚的时机尴尬之中。他选择的难民切片,更逃避了难民心中真正“乌托邦”的梦想:抵达土耳其、抵达意大利南部、甚至抵达法国都不算幸福终点站,他们的目标,明确地锁定德国、锁定北欧。身为难民便垄断了苦难的信念,让他们认为自己的梦是自己无条件的权力。殊不知如齐泽克语:“苦难之中从未存在着救赎”。

 

耐人寻味的是,另一部主竞赛单元影片《公社》(其中的Trine Dyrholm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以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与朋友共同生活的“公社”为政治隐喻,讽刺了欧洲目前欣欣向荣、各国和睦共存的假象,给无家可归者以牺牲之所,给践踏权威者以言论自由,揭露了道德绑架、价值判断扭曲的大环境。加上今年电影节选片良莠不齐的现状,本届的柏林电影节总体上还是比较让人失望的,拿奖多半靠政治诉求似乎已成规律。

 

一个以社会人文关注而立足的电影节,当然有足够理由让这样集话题性、叙事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优质影片来摘得金熊。不过,一种关注往往也附带一种强求的绑架,《海上火焰》以小角度试图辐射至整个欧洲,在抢占关注、满足野心的同时,其实已超出导演考量的种种,成为了这把火——乃至今年“柏林”或“欧洲”一词的孱弱之处。

 

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


金熊奖(最佳影片)

Gianfranco Rosi《海上火焰》(意大利)


评审团大奖

Danis Tanovic《死于萨拉热窝》(波黑/法国)


阿尔弗莱德奖

Lav Diaz《悲伤秘密的摇篮曲》(菲律宾/新加坡)


最佳导演奖

Mia Hansen-L?ve《将来的事》(法国)


最佳编剧奖

Tomasz Wasilewski《爱情合众国》(波兰/瑞典)


最佳男演员奖

Majd Mastoura《赫迪》(突尼斯/比利时/法国)


最佳女演员奖

Trine Dyrholm《公社》(丹麦)


最佳艺术贡献奖

李屏宾《长江图》(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6年金熊奖最佳影片:《海上火焰》,当之无愧的电影良知!
柏林难民营发生惨案,警方击毙了性侵受害者的父亲
悲情难民 尴尬德国
【每天9张老照片】二战北非难民营罕见老照片
实拍缅甸北部难民营,房屋低矮,破破烂烂,为难民感到心酸
实拍非洲难民营的真实生活 你能想象么(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