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路:苦行的意义

日本京都比叡山上,有一种“千日回峰”的修行。修行持续七年。前三年,每年有100天日行30公里。30公里什么概念呢?以1米每秒的速度,每天要走8.3小时。除了走路,还要礼拜260处,如果3分钟拜一处,要13个小时。第四、五年,增加到200天。之后,在不动明王堂里,9天断食、断水、不眠、不卧,念诵真言10万遍。第六年,仍然是100天,但增加到日行60公里。第七年,修行200天,前100天,日行84公里,相当于两个马拉松,假如速度1米每秒,每天要行走23.3小时,几乎没有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最后100天,恢复日行30公里。

 

无论刮风下雨,多么恶劣的天气,一旦选择这种修行,就没有退路。选择前,需要得到比叡山全体住持的准许,戴上桧笠,穿上白衣和草鞋,并佩一把剑。行走中,如果脚磨破化脓,感冒发烧,也不能中止。即便碰见毒蛇,也不能拿剑斩除。剑的用处只有一个,就是在无法完成时自尽。

 

比叡山开山建寺约1200年,历史上,曾有三人一生中两次修满“千日回峰”。七年不短。可以让小学生上大学,大一新生硕士毕业,可以让副主任科员混到正处级。但那些僧人,要将一生中体魄最好的七年,花在行走上。

 

这种修行,并不新奇,也不是日本的独创。发明“千日回峰”的僧人,是比叡山慈觉圆仁法师,曾经入唐求法,写过《入唐求法巡礼记》,后来开创了日本天台宗山门派。千日回峰,其实是天台宗“常行三昧”的翻版。

 

常行三昧,也叫“般舟三昧”。般舟,是佛立。三昧,是定。修般舟三昧,通常以7天或90天为周期,不能坐,也不能躺,要么行走,要么站立,总之,背部不能有所倚靠,这叫“身业无间”。口中要常唱阿弥陀佛名不停顿,叫“口业无间”。心中要常念阿弥陀佛无休息,叫“意业无间”。无间就是从不间断。

 

般舟三昧也不是中国的发明,是从印度来的。它只是古印度头陀的诸多苦行中很平常的一种,由头陀支的“常坐不卧支”演变而来。“常坐不卧”,是在一生当中,永远不能躺下睡觉,要休息,只能坐。到般舟三昧里,因为规定了修行时限和周期,具体条目才变得更加严苛。

 

但实际上,般舟三昧比千日回峰难,头陀支比般舟三昧难。千日回峰难度较低的原因在于,不是每天都如此。那样就超出了人类极限,没人能够承受。千日回峰中最严苛的9天,在不动明王堂中诵真言10万遍,不吃不喝不睡,正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虽然难,但周期短,小周期是7到9天。90天是大周期,如果90天不间断地修般舟三昧,人就渴死饿死了。头陀支看起来容易,实际很难,它要从受持的一刻起,一生永不间断。

 

头陀支里除了“常坐不卧”,还有很多。比如“冢间住”,只能跑到孤坟野地里居住,哪里白骨曝于荒野,有腐烂的尸体和粼粼的鬼火,就是修行者最宜栖居的地方。而且必须一个人,不能结伴。如果冢间住做不到,就“露地住”。不能住在能遮风挡雨的地方,住大树底下就犯戒了。如果连“露地住”也修不了,可以修树下住。

 

苦行的头陀,如果在路上走着,突然下雨,不能着急忙慌地跑向路边,那就破戒了。他应当以平常的速度,走向有遮蔽的地方。但也有例外,比如帮老者担东西的时候,为了令老者财物不受损失,则可以小跑。

 

这很有意思。为什么下雨的时候连跑都不可以呢?一旦跑,就意味着受了雨的支配和摆布,无常之力的侵袭发生了作用。你躲得了雨,躲得了生老病死吗?常人是什么观念呢?这里离屋檐两百米,走过去,身上淋两升雨,跑过去,只淋半升。常人从跑起来少淋的一升半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能动。但能动的力量有限,纵然跑,也不可能一点雨都不淋,你没有办法指挥雷公电母。头陀则是另一种见地:天不下雨,我如是行走;天下雨,我依然如是行走,下雨并不能对我有所左右。纵然身体无法躲避无常的侵袭,但心可以。

 

头陀的苦修,并非没有积极意义。苦修有助于开发觉性。觉性是什么?是能动的力量,是足以令一切有所改变的力量。眼睛能看,耳朵能听,就体现觉性。但常人对眼睛能看、耳朵能听,太习以为常,非到有一天得了白内障突然看不清的时候不能留意到眼睛的意义。正因为对司空见惯的事熟视无睹,安逸的生活总是泯没觉性,不适的外境则启发觉性。

 

很多人的苦闷和低落源于生活太安逸。不缺钱花,工作完全胜任,想要什么就能买什么,想吃什么都可以吃到。这样的人,会周期性地陷入低落和沉闷。这正因为安逸的生活泯没了觉性,让他无从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觉性会迫使凡夫追逐难以得到的事物,让他看到自身的努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进益和挫败,他就会感到生命充满了意义。

 

如果追逐一样事物永远看不到进展,人就会离开这样的追逐。如果很快看到进展,而且进展真实,人也会很快离开这样的追逐,因为已经到头了。所以,与人长久作伴的,是那些捉摸不透的事情,让自己忽高兴忽失落的事情。倏尔觉得有了重大进展,十分兴奋,过了一段发现,先前的进展很微小,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又略灰心。不久后,又因为错觉而充满信心。在高亢与低落的循环中,消磨掉一生的时间。

 

庸常的生活,因为缺乏起伏,很难开发觉性。起伏并不是外观上的起伏,职务上的大起大落,而是一样事件在心中激起的波澜。越是让人内心波澜壮阔暗流汹涌的事,越能吸引人。这就是为什么修行者要到有猛虎出没的丛林去,因为危险和恐惧有助于启发觉性。

 

当身体和心理处在不舒适的状态下,觉性是很容易体现的。修行的过程,是让自己不断面对痛苦的过程。练武术的人,要想长进,需要几十年里,每天都承受痛苦,当你劈叉劈到120度没有感觉的时候,要增加到140度,140度没有感觉的时候,要增加到180度。总之,不断面对新的痛苦,当新的痛苦习以为常,不再痛苦的时候,制造别的痛苦。

 

常人的痛苦比较好制造,缺钱就是痛苦。无论挣多少钱,总觉得不够。欲壑难填的原因,其实也是觉性在起作用。一旦填满,你就找不到自己继续存在的意义。所以,烦恼和菩提并非两样东西。对钱不在乎的人,需要靠别的东西来开发觉性,修千日回峰的僧人,和古印度苦行的头陀,都是通过让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下来开发觉性。

 

有过非同寻常经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和常人是不同的。冬天的什刹海和玉渊潭,零下八度的气温里,依然有不少人敲碎了冰去游泳。常人看来是受罪,他们乐此不疲。在极端的体验下,人的感官也会变得不一样。据说,修千日回峰的人,在不动明王堂里不吃不喝诵真言到第四天时,可以听到香灰落下的声音。到第七天,可以闻到十公里外饭店的味道,以及水的香气。

 

也许是极度饥渴下产生的幻觉,也许是人在极端情形下,感官确实更灵敏。我曾请教过一位有过四天断水经验的朋友,问她渴不渴,她说并不渴,因为水就放在桌上,触手可及,所以有安全感。只是在第四天进水的时候,刚喝下去,汗就冒出来了。她曾经断食49天,当然不是任何东西都不吃,偶尔也吃一点点蔬菜,但极少。

 

她说,饥饿是一种错觉和想象。正因为常人习惯了每天吃那么多,一旦吃少就会感到饿。也许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求,只要极少的饮食就足够。她的话令我诧异。虽然道家的书上讲过吸风饮露,但我一向把那当传说。佛教里也有入定许多天不吃不喝的经验,大概类似人的待机状态,但没有亲眼见过。只能说,人与人之间,每个个体之间,差异非常大。

 

对常人来讲,没有必要为了尝试能否闻到十公里之外饭店的味道而戒断饮食七天。现代的生活不再需要人类拥有狩猎时代敏锐的嗅觉,以及足以茹毛饮血的肠胃。不过,充分认识个体间的差异有助于解除自己狭隘的见地。经常有人喊我去簋街吃饭,我一概拒绝,我知道自己吃点油腻辛辣的东西就会拉肚子,但有些人怎么吃怎么能消化。对差异的理解越深,越能认识自己和世界,而不至于盲目。

 

开发觉性需要技巧。并不是把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放到市长的位置上,他的觉性就能开启。他不会马上拥有市长应当拥有的一切素质,不会猝然改掉小市民习气。同样,逼迫一个胆小的人去坐摩天轮也未必能开发出觉性,倒有可能开发出心脏病。一支弹簧,越是使劲地拉,回缩的力道就越大,但当拉力超过了限度,它就变直了。

 

所以,佛陀也反对纯粹的苦修,认为并非正道。但苦修的意义佛陀依然认可,弟子大迦叶就是典型。人应当找到自己可以承受的不适的限度,并有次第地去纳受。纳受不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开发觉性。坚韧的品格、强健的体魄、自律的习惯,都是副产品,是伴随着觉性一起到来的。

 

佛教讲忍辱波罗密,正是因为一切不愉快的外境,都是精进的助缘。让你感到羞辱的事情,也会促使你奋发,但在奋发中,也包含了嫉妒、好斗等不善的质素,在羞辱中,也包含了惭、愧等善的品质。越是对觉性了解,就越能洞察得精细,越明白自己应当行走在什么道路上。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王路

公众号:i_wanglu

新书《唧唧复唧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歪解西游(四十七)孙悟空头上金箍的来历与功能解析
太殊胜了!泰国千僧徒步修苦行 穿越七省沿途行乞
昌耀论:苦修者的赞美(节选)(2)
话·敦煌之佛传故事 | 六年苦修
[转载]给踩般舟行者的报告
百日筑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