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本神秘天书,只有天才和疯子才能看懂

明天是6月6日。

2016年的第157天。也是心理学大师荣格的祭日。

1961年6月6日,荣格逝于瑞士。

荣格作为心理学家,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不过论名气,似乎还是比不过弗洛伊德。

实际上,他与弗洛伊德,也是相爱相杀。

他们的爱恨纠葛开始于一见如故、整整持续了13个小时的谈话。


▲佛洛伊德与荣格一见如故,畅谈了13个小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图为讲述佛洛伊德与荣格生平的电影《危险方法》剧照。

他们每周都通信,交流彼此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他们邀请彼此来自己家里做客并且热情的招待。

1909年,两人同时应邀去美国讲学,在船上共度为期七周的旅途生活。

1909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正式成立时,弗洛伊德力挺荣格当选为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在一封写给荣格的信中,弗洛伊德(比荣格大十九岁)亲切地称荣格为精神分析王国的“王储”,并称荣格是他的“长子”。


▲佛洛伊德与荣格等人的合影。佛洛伊德称荣格为自己的“长子”

but,荣格并不想当长子。他们在学术上产生了分歧。

佛洛伊德是现实主义者,眼睛看到的,现实摸到的,自身体验到的,都是可靠的研究课题;而荣格是理想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综合体,他自身的一些神秘体验就告诉后人——人心有灵,不仅仅是感官肉体。

他们决裂。分道扬镳。

之后,荣格的研究日趋于“疯狂”,他把自己的梦境、灵魔与精神追寻历程以及亲笔绘制的表达他学术思想的绘画都写在了《红书》之中。

虽然有数种流传于弟子间的不完整抄本,但是荣格生前并没有将它付梓,一个看过原本的弟子说,此书假若出版,大家可能会认为荣格“完全地精神失常”。荣格自己可能也担心,如果就这样面世,他会“永远离开理性科学世界的战场”。 

那么,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1.这是一本灵异之书

▲ 荣格手绘插图

按照荣格的自我陈述,他的一生充斥着幻视、幻听、预感成真和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从12岁那年夏天被小伙伴推倒从而引发长达数月的“精神官能症”,他在漫长的一生里既“见过”上帝、也“见过”魔鬼、还“见过”白日里的“鬼魂”,特别是1944年心脏病发作之际,他有一次刻骨铭心的“濒死体验”——他的“灵魂”在一千英里的高空中俯瞰地球,这种种体验和震撼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

2.这是一本精美的怪书

▲ 荣格书桌上的“红书”

此书古色古香,图文并茂,像中世纪的手抄本那样,将超过400页的羊皮纸装订为一个大开本,内部打有针孔以方便描线,用矿物颜料作画,以油墨书写,首写字母为花体,还有装饰性的花边和旁注。

荣格的一生中有两大“手工作品”,一是以二十余年的时间、一砖一石构筑的波林根塔楼,那是他的石头圣殿,再就是以十六年的时间、一笔一划写成的《红书》,这是他的纸上圣殿。这两大作品类似于一种精神治疗方式,解救了一直有“双重人格”的心理分析大师。同时,塔楼和《红书》也是一种用特殊语言构成的另类宇宙,它们充满象征,不易解读。 

3.这是一本梦书

▲ 荣格手绘插图

荣格一生号称解过八万个梦,可是写在《红书》里的“梦”,留给分析心理学派的后继者一个庞大的迷宫,也给了他们一个“解析”祖师爷的大好机会。

荣格在自传中说过:“我追溯我那些内心意象的年头是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岁月——一切根本性的东西都在其中确定了。一切都是从那时开始的,后来的细节详情不过是这一材料的补充和详述而已;这材料是从无意识中爆发出来的并在开头时把我完全淹没了。这,便是那可供终生进行研究的‘原始素材’”。

4.这是一本美丽的书


▲ 荣格手绘插图

荣格的手绘功夫出乎人们的意料,《红书》的英译本序言作者索努·山达萨尼(Sonu Shamdasani)指出,早在荣格的青年时代,他经常游览巴塞尔的艺术博物馆,尤为喜欢荷尔拜因、勃克林和荷兰画派的作品。作为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在他学业的最后时光,他醉心于绘画几乎有一年之久,此时的画作有具象主义风格,技法娴熟。

▲ 荣格手绘插图

《红书》共有205页绘有图像,十分工细,美轮美奂,图文对照的方式使人联想起威廉·布莱克。荣格画了曼荼罗、面具、红轮、大蛇、蛙、火神、巨树和其它神秘符号,画中的视觉元素来自巴比伦、埃及、印度、各古老文明以及想象的王国,融合变异了柏拉图主义、诺斯替、炼金术、印度教还有基督教的大量意象。

荣格本人不承认《红书》是艺术,认为它是象征符号的大集成,但是它的视觉效果实在太好,美国出版商初见书稿即“魂飞魄散”,说它“美得令人无法释手”。 

▲ 荣格手绘插图

1961年荣格逝世后,《红书》书稿由家族保存,追随者渴望一睹真容,视其为心理学界的“圣杯”。

经过异常漫长的过程,《红书》终于在2009年出版,原色原大,装帧精美,虽然索价高昂,依然数次脱销,并一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荣格自己可能想不到的是,专家们抢购《红书》是为了一睹为快、为了解读天书,而《红书》吸引普通读者的,却是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斩断了与佛洛伊德的“虐恋”,荣格铸就了一部“神秘天书”
斩断与佛洛伊德的“虐恋”,荣格花了16年时间铸就了一部神秘天书
荣格 | Carl G. Jung
“网红”弗洛伊德是怎么养成的?| 异人录
至今都无人能看懂的天书3
《红书》为什么这样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