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徐树兰古越藏书楼:书楼开放之先声,烟叶种植之首倡

徐树兰为什么要建一个开放的藏书楼,或者说,是谁给他出的这个主意,我没有查到具体的资料。光绪二十八年,徐树兰在建古越藏书楼的同时,就给政府写了篇“为捐建绍郡古越藏书楼,恳请奏咨立案文”,此文的第二段讲述了藏书楼,也就是西方的图书馆对于文明开放的重要性:“泰西各国讲求教育,辄以藏书楼与学堂相辅而行。都会之地,学校既多,又必建楼藏书,恣人观览。英、法、俄、德诸国收藏书籍之馆,均不下百数处。伦敦博物院之书楼,藏书之富,甲于环球。一切有用之图画报章,亦均分门藏弆。阅书者通年至十余万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以旧幕府之红叶山文库、昌平学文库初移为浅草文库,后集诸藩学校书,网罗内外物品,皆移之上野公园,称图书馆,听任众庶观览。其余官私书籍馆亦数十处,藏书皆数十万卷。一时文学蒸蒸日上,国势日强,良有以也。

 

文保牌


段文字讲解了图书馆对于教育的价值,里面提到的国家有英国、法国、俄国、德国,并且说这些国家到图书馆看书的人每年超过十多万人,同时又列举了日本图书馆的情形。看到这段文字后,我产生了两个疑问:疑问之一,是徐树兰没有出过国——我是这么认为的,他何以知道国外图书馆的情形,当然他也可能是从报纸上看来的消息,可是他准备花一大笔银两建一个图书馆,然后对外开放,做这么大一件公益事业,似乎不应该只是在纸媒上看到一些只言片语的介绍就开始操作;第二个疑问则是关于楼名,因为徐树兰建古越藏书楼并非是原有的私家藏书楼然后转变了观念,由封闭转为了开放,这个书楼从建的那刻起,就是要对外开放,并且从上面的引文中也可知道,徐树兰已经知道日本把公共的藏书楼叫作“图书馆”,那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给自己的这个公共图书馆起名为“古越藏书楼”?因为这个名称怎么读都觉得很古雅,让人不能跟公共图书馆产生联想,当然,我不了解这是不是翻译的问题,也许那个时候就把西方的“Library-翻译成了“藏书楼”,但更大的可能是借用了日本的汉字写法。

 

《古越藏书楼书目》封面


对于书楼的建筑,当时徐树兰并无现成者,他是花了8600多两白银在绍兴城西购买了一亩六分地,在这块空地上盖起了书楼,而书楼的运作方式及其图书来源,以及书楼的建筑方式及其未来的营运费用等等这些细节,徐树兰全部都写在了他的这篇奏咨立案文中:“参酌东西各国规制,拟议章程,以家藏经史大部及一切有用之书,悉数捐入,延聘通人,分门排比,所有近来译本新书,以及图画标本、雅驯报章,亦复捐资购备,大凡藏书七万余千卷,编目三十五卷。建屋凡四层,前三层皆系高楼,分藏书籍,以中层之厅事为阅书所,桌椅器物皆备。延监督一人,总董其事,司事三人,分司其书。规模粗具,以备阖郡人士之观摩,以为府县学堂之辅翼。所需开办经费及常年经费,均由职自行捐备。

 

《古越藏书楼书目》牌记


从初期建设情况看,书楼的规模不小,一开始就有7万多卷藏书,而藏书楼竟然建有四层,然而我实地看了此楼之后,才明白徐树兰所说的“四层”应当是四进,也就是整个书楼有四进院落,而前面的三进院落,他所说的“高楼”,其实也仅二层高。即使如此,一个靠个人出资而对外开放的书楼,竟然有四进院落,已经是不小的规模。他为了建造这个藏书楼,又花了近33000两白银,但书楼还未建成之时,徐树兰就去世了,而他的长子徐元钊继续把此楼建成。徐树兰去世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04年,古越藏书楼正式对外开放,虽然这座书楼跟西方的公共图书馆相比,无论规模和质量都差的很远,但这犹如第一个登月者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那么古越藏书楼也同样可以说:这是中国藏书楼开放的一小步,但却是中国藏书史上迈出的一大步,用今人的评价话来说:古越藏书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人藏书楼向公共图书馆的过渡,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

 

《古越藏书楼书目》卷首


古越藏书楼的确具有了现代图书馆的雏形,因为书楼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章程,这份章程的编写方式也极具当代公文书写形式,共分为七章三十节。章程里面谈到了书楼的名称、开办的宗旨、藏书管理的规章制度、阅读者的规程等等,内容很是详细。章程里面还规定了书楼的开放时间——每天上午9点到11点,下午1点到5点。这个时段跟当今的上班族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真是惊人的一致,这也正是让我觉得惊奇的地方——那个时代资讯并不发达,他从哪里学到这么现代化的规章制度?


其实古越藏书楼的现代化意识不仅仅如此,比如书楼规定来看书的读者不需要有铺保,这个“铺保”应当相当于今天的保证书,或者叫证明信,更确切地讲,就如同你到图书馆要看善本书,那需要一定级别的介绍信,而古越藏书楼从创建之初就废除了这种手续,其实不应当说是废除,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有起过头。章程还规定看书之人不需要押金,书楼更先进的一种意识是首创了存书制度,这个存书可能就是后来公共图书馆所说的寄存,比如说梁启超、胡适等人的书就曾寄存在公共图书馆里,可惜现在这个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

 

门牌号


书楼建成之后,徐家找到了状元张謇,请他写了篇《古越藏书楼记》,张謇在这篇“记”中首先回顾了浙东地区藏书的历史,讲到了祁氏澹生堂、范氏天一阁等等,以此来说明浙东地区乃是藏书之乡,然后张謇谈到了古越藏书楼来由:“会稽徐氏,世多贤者,藏书亦有名于时,吾友显民察使之太翁仲凡先生,乃举其累世之藏书,楼以庋之,公于一郡,凡其书一若郡人之书也者。其事集议于庚子,告成于癸卯。凡庋古今及域外之书,总七万余千卷,图器悉具。 



书楼外观


由此可知,徐树兰在建古越藏书楼之前,其家中已经藏有大量的古书,书楼建成之后,徐氏将家藏全部化私为公地捐出。对于徐氏的这种做法,张謇在文中感慨说:“嗟乎!世之号藏书者夥矣,要之璅璅,其贤者或仅著为簿录,以饗天下。下此者,则深键扃,得一善本,沾沾自喜,秘不使人知。其始也,以私其子孙,而终不能以再世。今先生独捐世舍故,不以所藏私子孙,而推惠于乡人,謇知其子孙必能嬗守而不失,亘千祀历万劫而无已也。

 

从院内向外看


张謇说,这个世界上号称“藏书家”者很多,但他们在得到善本后只是很高兴地秘藏起来,只会让自己的子孙看,而徐树兰的藏书却不是为了子孙,而是为了家乡的人民,这种大公无私的举措让张謇很感慨,并且认为这种方式反而是能将藏书流传万代。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开时代。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古越藏书楼就经历了第一次停办,四年之后,徐树兰的儿子又将此楼改名为“绍兴藏书楼”,他曾给教育部呈文,要求续办;到了1926年,徐树兰的孙子徐世南又接办此楼,四年之后,再度停办;1932年,绍兴县教育局将此楼收归公办,同时改名为“绍兴县立图书馆”;再后来,这座书楼就归了今天的绍兴图书馆。此楼还有一度改名为“鲁迅图书馆”,看来,在绍兴,除了鲁迅,没有谁比他名气更大。但无论怎样改,我都觉得古越藏书楼在中国藏书史上的地位不会受到改变。十几年前,我就曾参观过这座书楼,而今再到绍兴时,我仍然要来再次瞻仰它。

 

入口处


在绍兴的寻访点我大约有六、七处,在寻找完祁彪佳墓之后,我接着再去瞻仰古越藏书楼。十几年前,我的第一趟书楼寻踪就曾经来看过这座书楼,这些年过去了,其实还是惦念着古越藏书楼今天变成了什么模样,于是乘上出租车,让司机把我送到胜利西路503号。司机听到我报出这个地点,马上跟我说:“你要去古越藏书楼吧?这个地点我可是经常去。”他的这句话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其实这是我的一大毛病,凡是喜欢跟书有关事物的人,我都会本能地将其引为同道。绍兴市的面积确实不大,转了两道弯儿,我就远远地看到了古越藏书楼的靓影。

 

楼内的说明牌


建筑仍是当年建筑。门楣上有“古越藏书楼”,大门左边是“绍兴图书馆分馆”的牌子,跟我当年看到者,几乎没有变化,唯一觉得不同的地方,是二楼木窗上的玻璃擦得极亮。进入大门后,左边的门口挂着“阅览室”,右边门口挂着“外借室”。一位大妈迎面走来,见我拍照说:“下午才开的,你下午再来吧。”原来此藏书楼至今仍在使用中,这一点也跟我十几年前所看到者不同,那个时候,这座楼只是封闭在这里,像一件化石标本,而今它又有了读者,我真想看看什么人还会到这里来阅览图书。

 

开放时间


除了古越藏书楼,徐树兰对文献史还有另外一大贡献,那就是他写过一本《种烟叶法》,这部书是不是中国第一部介绍烟叶种植办法的专著,我不敢下定语,但至少是较早的一部系统著作。此书从名字上看,似乎是实用的种植手册,但他有些说法很有趣:“欲制纸烟、雪茄,必先求种烟叶之法。古巴烟叶为天下第一,各处之仿制古巴烟者,已占十分之九,即小吕宋烟叶,每年出口实亦甚多。中国能种烟叶之处岂止新昌一隅?果能参用西法培植,以备仿制纸烟、雪茄烟之用,将来外销之广,能不驾小吕宋而上之?吾不信也。

 


古越藏书楼图记


徐树兰说古巴烟叶天下第一,因为名气大,所以到处都是仿冒品,他认为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也可以仿冒来制作雪茄。这种民族情绪以及大张旗鼓地宣传仿冒,不知道质检局或者专利局的官员们听到后会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徐树兰对烟叶的质量很内行,他接着说到:“烟叶之用甚广,种之之处亦甚多,而浙江新昌县所种颇著名,与广丰相等埒。广丰叶不善灼,和以新昌叶,则易灼而气愈香,故烟商争购之……如拣选佳叶,参酌纸烟、吕宋烟之法,制为洋烟,其销用当不减葡萄酒、咖啡、茶之属,亦中国一利也。

 

这里的书还可以外借


徐树兰用类比法讲解了种烟叶对中国的好处,尤其他在文中比较了哪种烟叶味道纯正,由此看来,他也是个老烟枪。而今全世界都在提倡戒烟,看来大家都意识到了香烟对身体的危害,然而读书却使人明智,这么一说,问题就来了,第一个提倡开放藏书楼的开明人士,又同样是第一个大力提倡种植烟叶的人,前者启迪民智,后者伤害身体,这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知道徐树兰先生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如此想来,徐树兰应当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措大,他懂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挣钱才是硬道理。虽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让他在一百年前就明白吸烟的害处,可是那为什么他在一百多年前就懂得藏书楼开放的好处呢?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树兰与古越藏书楼
【书馆】绍兴图书馆:存古开新,绍续前藏(下)
徐树兰和古越藏书楼的故事
千年姑苏小巷百载书楼往事
私家藏书楼:苏州文化的根
知道吗?河南约有50家传统私家藏书楼,来看一个古籍藏书家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