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比「我爱你」更终极的父爱告白


《如父如子》先行公开短片


《そして父になる(如父如子)》,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代表作。从2013年戛纳首映以来,一提到家庭主题都会被强烈安利的影片,无论是经典重温还是相见恨晚,这部作品都是在这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不可错过的佳作。



《如父如子》剧照 两个家庭合影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这个影名会被译作《如父如子》,台版将之译为《我的意外爸爸》, 而港版也是忠于剧情起了个《谁调换了我的父亲 》,甚至有人觉得用粗暴的直译《然后变成了爸爸》都比这个影名来的简单直白。


「如父如子」词本身很平淡,不含任何情绪渲染。然而看完电影你才可能会顿悟,成为一个好父亲,成为一个好儿子,怕是再也找不到一个比这更好的译名了,语气平静,却莫名有种震慑力。正如影片展示给我们的,纵使故事人物里的情感暗藏千流万涌,我们自始至终看到的却都是朴素如温水的生活画面。



生活原本风平浪静的野野宫一家三口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日本安逸的中产家庭得知他们6岁孩子出生时在医院被抱错而陷入家庭伦理困境的故事,背景设定狗血,换作国产剧一定是情绪大起大落无加克制的铺张,而是枝裕和导演的这部影片,却是在这样悲剧性风波里,把生活的细枝末节不动声色地娓娓道来。




故事梗概


野野宫一家是生活优渥的中产阶级,丈夫良多工作努力,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严格,妻子则是标准的日本家庭主妇。突然有一天,医院来的一通电话让良多得知,六岁的儿子庆多竟然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故事的另一方,同样遭遇此换婴窘境的斋木家庭则是普通的乡下百姓。血缘的联系和相伴的亲情,两者之间做何取舍,成了两个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对等的家庭必须面临的抉择。


一家人为庆多过生日,父亲良多因为得知真相而有些心不在焉


电影着重讲的是野野宫的家庭。父亲良多冷酷、苛刻,儿子庆多乖巧、听话。面对这个和自己相伴了六年却不是亲生的儿子,他的抉择和态度,成长与改变似乎成了整部电影发展的主线。

从良多知道真相开始,他和儿子庆多的秘密约定任务也开始了。



任务一:周六在斋木家住一天


「庆多,明天呢,明天早上十点出发,

然后星期六就在琉晴家住一晚。

这是任务哦,知道任务什么意思吗?

这是为了让你变强、变成大人的作战」


父子两人一起玩着游戏时,父亲装作不经意,轻描淡写地提起让庆多去斋木家体验一天的事。


庆多一直很崇拜爸爸,很听从爸爸的命令。为了让爸爸开心,庆多可以弹着不喜欢的钢琴,执行其实不愿意的「任务」。话不多,不反抗,永远是睁着纯净的大眼睛。



左:斋木家  右:野野宫家


斋木夫妇俩随性豁达,家里另外几个孩子也是嬉闹活泼,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让庆多初有些不适应。

而对比之下,野野宫家高楼的住宅里,良太又无意识地教育起了琉晴。一如既往的苛刻要求,连妻子看了也微微变得局促不安。




在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斋木耐心、热情,能给孩子们修玩具,时不时当箭靶,还陪孩子们一块儿洗澡。鲜明对比之下的良多,似乎还不够格做一个爸爸。




斋木也曾告诫良多要有空多陪陪孩子,而良多在工作上得到的认可让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像处理工作一样完美处理好家庭。



任务二管叔叔阿姨叫爸爸妈妈


良多自己的家庭也不是完美的,他对继母的歉意和对父亲的崇敬与厌恶矛盾的心理让他在父亲这个角色上并不成熟。久违的回乡,听了父母各自观点不同的一席话。


父亲一直跟良多强调着血缘的重要性


继母则是不断劝导,相伴才是真正的家庭



与其说这是对斋木家的妻子问话,其实更是良多的自我质疑。


良多最终还是做了个决定,让抚育了五六年的孩子从此与自己断绝关系,而把一个陌生的亲骨肉交换回来。

于是在饭桌上,良多装作若无其事地冷不防跟庆多提出了第二个任务约定。



「到了那边的家,要管叔叔阿姨叫爸爸妈妈,

寂寞了也不能哭不能打电话回家」

「到什么时候?」

「还没定。」平静又决绝。



任务三:去了那边的家,什么都不用担心


决定交换孩子后,两家人的第一次野营。良多和庆多单独来到了河边。



「庆多,你去了那边的家,什么都不用担心」

「琉晴那边的叔叔阿姨都说可喜欢庆多了」

「比爸爸喜欢吗?」

「嗯,比爸爸还喜欢。」


野营结束后,两家人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

良多试着去和亲生儿子琉晴一起玩耍,试着做出了一些改变。琉晴也在无意中开始叫他「爸爸」。幸福似乎到来之际,作为父亲的良多,却突然开始为先前对待庆多的淡漠而懊恼不已, 在面对自己亲生儿子时,脑海里挥之不去还说庆多的生活点滴。

有天他无意中翻到相机相册。发现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庆多给自己拍了那么多照片,泪流满面。








任务结束


良多带着琉晴去拜访斋木家,庆多不愿面对他,故意避之而逃。良多急忙追上去为自己这六年来的忽视向他道歉。两人在一明一暗的小路上平行走着。到最后父子俩正好踏上两条小路的汇合之处。



「庆多,对不起。爸爸很想见你,所以违反约定过来了」

「你已经不是我的爸爸了」

「也是啊,但是,这六年,这六年间我都是你爸爸

我可能做的不好,但是我也是你的爸爸。」


「所以呢,任务结束了!」

向来严肃冷漠的成功者,放下尊严,向一个孩子请求原谅。这段话,是良多作为父亲对庆多最好的表白。




导演是枝裕和和他的「如父如子」


是枝裕和,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生于1962年,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作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独立电影人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被誉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他的电影作品多具社会关怀,充满人文主义色彩。代表作品有《步履不停》、《无人知晓》、《如父如子》、《海街日记》,新作《比海更深》也于今年五月在戛纳开启首映。




《如父如子》电影发布会上,有人问扮演良多的福山雅治「现实中你还不是父亲,如何演好一个父亲?」他回答说,导演在给他剧本时就告诉他「并不需要你演一个父亲,而是要演他如何成为一个父亲。」



>> 如父


「一个父亲到底什么时候才算真正成为了父亲?」事实上,这也是是枝裕和导演自身的困惑。

几年前女儿的出生,让这个还完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父亲一下子措手不及。忙于工作的他,每天很晚回家,见到女儿永远都是她睡觉时的模样。

之前拍摄《奇迹》这部电影时,他是去了九州将近一个半月。那么久时间待在外面突然回家后,女儿的反应竟然完全没有「欢迎回来」的感觉,反倒第二天出门时还寒暄「要再来啊」。这种感觉太糟糕,让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客人。

于是是枝裕和开始思考,「血浓于水是否就意味着一个男人成为了父亲,是血缘重要,还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重要?」这个问题,成了他创作《如父如子》的契机。



在电影中曾经提到一种蝉,它从虫卵到成虫要花费15年的时间,是枝裕和用这一点来隐喻时间的魔力。借《如父如子》,他告诉了我们他最坚定的答案:血缘上的生理相近完败于长时间陪伴下亲情的心理契合。


>> 如子


影片中加入良多和父亲的桥段,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是枝裕和生活中对父亲的歉疚。其实他在自己的随笔胡楂》中,也曾描写过一段自己和父亲的故事。

「  

    当时两岁的我正乖乖地坐在父亲腿上看电视,父亲是盘腿而坐的姿势。要说为什么知道这一点,因为和电视画面一起印入记忆的,还有父亲没刮干净的胡楂蹭到正看得出神的我的脸时,那硬扎扎的触感。

    父亲很喜欢在电视上看职业棒球赛。准确地说,此外他没有其他称得上爱好的东西。还在读小学时,我曾和他一起去过几次后乐园球场,观看巨人队的比赛,但我上初中后,父子两人好像生出了嫌隙,最后终于不怎么说话了。时隔许久见面,父亲还是会对我这个成年后早已对棒球赛失去兴趣的儿子说一句:“今年巨人队打得怎么样啊?”我含含糊糊地回应,尽量不跟他单独待着。如今父亲已经过世,回首往昔,不禁后悔,自己真是个冷漠的儿子。

    为父亲守夜那晚,当吊唁的客人尽数归去,寺庙里终于安静下来,我才与父亲有了久违的独处时光。打开棺木的小窗,看到父亲微微张着嘴,仿佛正在鼾睡。我心想,父亲这副样子举行告别仪式,实在不体面,于是把毛巾卷起来,垫到他的颚下。那时,我的手触到了硬扎扎的胡楂。时隔三十年,那令人怀念的记忆瞬间苏醒,我开始哭了起来,直至天明。

——选自是枝裕和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日)是枝裕和著,陈文娟译,南海出版公司,2016年2月




「人生里最珍贵的东西何在,它绝对不是源自于颠沛流离和惊心动魄,反而是在琐碎的日常里,那些始终陪着你走下去的细枝末节。」无论是电影还是随笔,是枝裕和无非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影片名《如父如子》,「如」既是良多,也是是枝裕和的感悟与成长,学会如何做一个好父亲,也学会如何做一个好儿子。

所以想回来,「如父如子」,所译极是啊。



chang / text
Internet / pictur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富爸爸不如好爸爸
好的感情,都是“陪”出来的
《如父如子》:如果当父亲也有KPI考核,你有信心能连任吗?
贡献一颗精子,就能够成为父亲?别做梦了!
《如父如子》:抚养6年的儿子并非亲生,血缘和亲情如何取舍?
《如父如子》撒狗粮惹的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