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独读

毕竟,世界上所有最要紧的事都需要“一个人”来完成,比如生、死,比如思考,比如品尝,比如了悟,比如信仰,比如,爱上谁。

有一天下午去看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舞美华丽,剧情热闹。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大老远把一股仿佛“还乡”般的感慨温柔地拉到近前。然而,等看完,我心里冒出来的唯一的句子竟是——“所以,其实不论怎样的人生,也不过是梦一场。”

每次新年伊始,我会认真规划两件事,第一件是计划今年学点什么新把戏,比如去年学了阿根廷探戈,今年想学一点日文。作为一个心理暗示严重的水瓶座,对世界的好奇远远大于对“实用”的在意,因而感受过程变成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可话说回来,不论是不是在意“实用”,难道我们所有人最终的“结果”不都是一样的吗。 这就要说到每年认真规划的第二件事:

好好地整理一遍遗嘱

说来好笑,其实我压根没有什么“财物”值得以遗嘱的形式被认真安排。之所以坚持这么做,因为整理遗嘱之于我有两个意义。一是代表我对“死”的看重,总需要在一些重要的时刻,对“死”表达一番敬意,让它知道,我没有忽略它的存在。

另一个意义,略狭隘一点的,就是我会非常清楚地把每年出版的或未完成的作品指名道姓地留给一些我信任的人在万一哪天我不告而别的时候,妥善处理。我不觉得自己那点版税能引起什么纷争,而是,作为一个对文字抱有神圣感、对出版态度审慎的人,坚持认为,一个作品是否要出版,必须由写字之人自己决定。比方说,个人认为张爱玲的很多作品在她身后被陆续出版成册是对张奶奶一世创作英名的重大伤害。一个生前精神如此有洁癖的人,完全不能保护自己的作品,真是天大的悲剧。 我们的习俗当中好像特别避讳谈“死”。 印象很深,小时候,有一次邻居问我奶奶在不在家,我回答说:“她走了。”答完这句,我被我妈叫进房间,很严肃地对我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从此我心头死死记住了她立下的规矩:在一个人的基本教养中,不能说别人“走了”,而要清楚地说明ta“去哪儿了”,更不能说ta“不在了”,而要完整地说明ta“目前不在家”。 对死讳莫如深是常态,似乎不谈,就可以掩耳盗铃,假装这件事没发生。然而对一件事情的困惑绝对不会因为不谈就获得答案。《与神对话》里有一句话说

人的一切行为都基于,也只能基于两种动因,一是恐惧,一是爱。

“死”是我的终极恐惧。凡事没有绝对的好坏,譬如说,对死的困惑和恐惧,也成了我活到今天坚持不懈努力的最大动力,和试着以“爱”的面貌去看待人和事的不断迁善的理由。 这个动力和理由,总需要一些方法论。 这个我们活着的世界上,最有效对应终极恐惧的恐怕非信仰莫属,最有效训练人心的,恐怕也非信仰莫属。 信仰是一种对自我有要求的、内心的修炼道路。艺术、信仰和哲学是生活里真正的奢侈品,需要有安居乐业做前提。 它们会不会让内心更清净更丰富?会;它们会不会让生活更富庶更安稳?未必。

看清孤独需要足够的安静与“性情”。而性情在生产力的爆发面前,显得如此稀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刻越来越少。因为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性情中人”比例太少。 随便抬眼看一看周围就能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人脉”,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圈子”。 当遇见谁或计划学一项技能的时候,内心的评估是这东西有没有用,有多少用,它就已经屏蔽了半数的幸福感。 “有用”是一个非常“势利”的思维模式,它让一个人远离性情,忘了自己。固然“势利”可能让一个人走近名利,但“势利”绝对不可能让一个人走近幸福,更不要说看清孤独,最终到达“一个人”的圆满。 毕竟,如木心所说,“艺术是上帝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可以用它抵御孤独。”

或,不是抵御孤独,而是借由艺术看清孤独,接受孤独,在孤独中更深入更深情地活着。 1

一个人,学会孤独

许多女性的问题其实是不能忍受“一个人”,必须抓一个人来填满自己的生活,然后是无穷无尽的问题。人们太害怕落单,太害怕孤独,但仔细观看,'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卡夫卡)。如果不能学会自处,有爱人陪伴的孤独,才是致命的。

2

一个人,学会生活

为什么今人难再写出古人骏爽洒脱的魏晋风度?

我想,大概是由于我们外在的世界相比于古人变大了,而内在的世界却变得更加局促。

耍不开,又何来洒脱?

3

一个人,学会去爱

我的疼痛只是我自己的,对方不是救命稻草,他未必能理解我的处境,更不用说感同身受。即便我们经历过共同的伤痛,他给了我暂时的安慰,也极有可能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法带领我去穿越它。

他会感到沉重,因为承受了不属于自己的伤痛,抑或是挫败;因为眼睁睁看着爱人痛苦而束手无策——无论是哪种情绪,对对方、对关系,都是一种消耗。

4

一个人,学会行走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曾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

5

一个人,学会一个人

若我能安驻在自己的路上,不再企图世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就不再为看似平庸的日子所困。心里的光能够穿透表面趋同的生活,听见花开的声音。我的路就是我的家,不存在某个终点。

(文/秋微,本文摘自现代出版社新书《一个人,从心活》,38个奇女子,38个“一个人”的故事,写给每一个对生活心存疑惑的姑娘,指引你认清内心,修炼生活。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结婚要看清别人,离婚要看清自己
带着一句话上路
“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不喜欢也是”
人在孤独时,才有时间思考;人在静思里,才会用心感悟
【微情书670】遇到你,喜欢你~~
【每日意图】每个人内心都藏着恐惧:害怕孤独,不敢去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