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本细思极恐的自然科普,颠覆人类对于“我”的定义 | 阅读时差
FACT
当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数万亿的微生物以及数千万亿的病毒正在你的手上、脸上以及身体内部繁殖。
伴随着每一次呼吸,我们都会向空气中散播细菌——平均每小时三千七百万个。而我们每吃下一克食物,就会吞下大约一百万个微生物。
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微生物是可见的,生活还要如何继续——小编只是简单脑补了一下画面,就觉得无法振作继续完成这篇稿子。
不记得之前在哪里看过一个理论,大意是说人的身体由骨骼、肌肉、血液组成,这些东西本身是没有思想的,那么隐藏在这些东西背后的“我”究竟是什么。
进一步想,如果说骨骼、肌肉、血液是组成人的部分,那么是否可以随意更换——例如我骨折了,可能需要移入人造的医疗器械,失血时需要输入其他人的血液,甚至内脏出了问题,也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那么当我身体的百分之九十都已经不是原来的配置时,我是否还是我——这已经不单纯是科学领域探讨的问题了,其中包含着巨大的哲学命题。
今天要说的书,与微生物有关,同样也是细思极恐。
《我包罗万象》
I Contain Multitudes
作者 | 埃德·杨(Ed Yong)
出版时间 | 2016.8.9
这是一本讲述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关系的书,当然这里的“生物”,也包括人类。它揭开了关于人类、黄蜂、甲虫、考拉、蠕虫以及自然历史中的隐藏一面。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它就像是一部显微镜镜头下的纪录片。
英国科普作者、专栏作家,《大西洋月刊》《纽约客》《纽约时报》撰稿人,拥有《国家地理杂志》科普博客「NOT EXACTLY ROCKET SCIENCE」。
埃德·杨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体中一半的细胞都不属于“人体”本身。
人体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人身上共约有40万亿到60万亿个,这些数量庞大的人体细胞都来源于最初的那个受精卵。
而身体中几乎另一半的细胞,也就是微生物细胞,都不属于我们通常定义的人的范畴(如果“人”纯粹是指最初的受精卵)——只要摆出这一点,就会让人怀疑世界上究竟存不存在“我”这个东西。
微生物的力量是强大的,甚至在我们第一次呼吸之前,它们就已经和身体中的人体细胞混杂在一起。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人体细胞也不可能建构出健康的身体。
但什么是“我”?根据传统科学的解释,我们的免疫系统会通过阻止其他病毒入侵而保全所谓的“自我”。然而,你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本身就是由非人体细胞的微生物构成。
▂ ▃ ▂
我自相矛盾吗?
那好吧,我是自相矛盾的,
(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惠特曼《草叶集·我自己的歌》
赵萝蕤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书名显得颇有意味。“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这句取自惠特曼诗集的句子成了正儿八经的科学事实。
“当我们独处时,我们也从来不是一个人……伴随着微生物的存在,我们进行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在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会和我们一起;我们死了,它们会消耗我们的身体。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一座动物园,是封闭的殖民地。那里聚集着不同的物种,拥有一整个世界。”
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微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起源与进化、健康与疾病中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它从个人推及整个星球,改变我们看待人体以及自然的方式。
▂ ▃ ▂
微生物世界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它的形态第一次被人发现,是在十七世纪。
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安东尼·范·卢文霍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利用显微镜发现了皮肤、木材以及眼睛上的微生物。1683年,他从自己的牙齿上刮下一小块牙菌斑,将其放在显微镜下检查——看到了数量众多且正在移动的东西。
卢文霍克由此推断还有许多同样的物质在嘴巴里游移,而它们的数量甚至超过生活在荷兰的人口总数。不幸的是,他的发现很难被世人接受,因为没有人看到他所看到的东西。他就像是一个拿着显微镜的巫师,能够准确预测未来。
安东尼·范·卢文霍克
在那之后的两百年里,微生物学基本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直到十九世纪中期,微生物研究才再次引发轰动。
路易斯·巴斯德、罗伯特·科赫、约瑟夫·李斯特等人提出著名的“细菌理论”,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到微生物会“引发疾病”之上——而这也是支撑起整个西医发展的基础理论。
那一时期的自然学家正视图接纳达尔文的观点,细菌理论很好地契合了优胜劣汰与适者生存。自然世界很危险,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免受病毒侵蚀。
直到今天,大多数人依然相信这一点。我们的生命,需要在不断抵抗细菌的过程中维持。在埃德·杨看来,这样的想法揪住了微生物会导致疾病这一小概率事件,反而放过了微生物是构成人体重要元素的事实。
微生物比人类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要灵活……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同时分解出营养物质;能够弥补饮食中缺失的维他命和矿物质;能够分解毒素和有害化学物质;能够通过排挤更危险的微生物或是直接杀死病菌来保护我们的身体……
它们能够让免疫系统分清敌我,影响神经系统的发展,甚至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人体生物的每一个方面都与它们有关。
如果我们忽视它们,就等于是透过一个小的钥匙孔观察我们的生命。
▂ ▃ ▂
微生物是变化莫测的。
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地球的主导,人类本身也由微生物进化而来。它们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里生存,也能够决定碳、氮、硫、磷等化学元素的循环过程。
它能够选择自己的生存地。例如我们左手上的细菌与右手上的细菌只有六分之一是重合的——对于品酒师来说,同一个葡萄园里的葡萄会有阳面和阴面之分。微生物也是如此。对于它们来说,左手的“土壤”和右手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存在。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微生物会影响人类的生理、甚至是心理过程。它们会塑造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的决定,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会改变我们的命运。
它绝不只是阻碍我们健康的病毒,而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建构我们的身体,塑造我们的人格,赋予我们无法想象的能力。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或许,并不是我‘包罗万象’,而是我本身,就是‘万象’。”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直达购买链接
【资料参考】Brainpickings | The New York Times
【相关推荐】埃德·杨TED演讲视频
近期文章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查看)
热得想死的天气里,
唐代人民怎样才能吃到冰镇西瓜
今年夏天最热门的两本小说,
探讨同一个复杂的命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10%人 90%细菌 ————| 健康朝九晚五主题站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科学家称人体仅有43%算人类:过半细胞由微生物组成
住在我们身体里的“它”,数量超过人体细胞10倍,它们的三生三世我肿么才知道……
微生物不仅是细菌,它们还有这些“隐秘身份”!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秘密
【科普营养】身体里住着100万亿个细菌?6个冷知识,揭开人体微生物的秘密……
让你惊讶的我们和细菌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