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 ▎这个关于长江、货船、女人与诗的电影,或成为中国胶片电影的绝唱···

我们可以活很长,

急什么呢?


长江图


凌晨两三点,

夜航客轮的前甲板上。

眼前没有任何光污染。




肉眼可见的自然光景中,

黑暗的大江浩浩展开,

又徐徐退去。




两三星星夜不眠,

涛声万里凌空越。

此刻的长江,

连风里都是古意豪迈。



杨超被眼前的壮丽深深震撼,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攒动,

一个故事在他心里清晰。




杨超是一名导演,

小众到不能再小众。

但是圈里人说起来:

哦、哦,那个天才。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作品《待避》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奖。2004年又凭借《旅程》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奖。




但你很少能在,

票房排行榜上,

看到他的名字。




杨超的创作史,

就是一部中国艺术电影血泪史。

这一次,他依然选择,

任性到底。




这是一个,

关于长江、货船、

女人与诗的故事。




台湾摄影大师——

李屏宾掌镜。




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你一定看过,

由他拍摄的电影:




《花样年华》、《恋恋风尘》、

《最好的时光》、《海上花》、

《南国再见,南国》、

《太阳照常升起》···



李屏宾和杨超,

都有着深深的,

胶片情结。




“电影若不能,

以35毫米胶片形式呈现,

那人们不过是在,

电影院中看电视。”




粗粝质感的画面,

时而出现的噪点,

放映机哒哒的声响,

是每个从胶片时代走过来的电影人,

最深刻的记忆。




不仅忠于情怀,

杨超和李屏宾,

更是执拗的电影匠人。




雾气蒸腾的长江,

视野时而清晰时而朦胧,

与陆地完全不同,

舱内舱外的光线效果也相差很大。




相比数字,

胶片的过渡效果更加平滑。

只有胶片能表现出画面层次,

准确地表达出色彩诉求。




为了最极致地体现长江的美和韵味,突出长江的厚重和历史感,带给观众最直观的视觉刺激,杨超和李屏宾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用胶片拍摄。




“用数字拍摄,

只能体现长江五分的美,

这也是一种不尊重。”




为了这份尊重,

他们付出了巨大代价:

耗时十年,

超过3500万人民币。




昆汀、诺兰等导演,

再死守胶片,

也扛不过时代的大腿。



胶片电影的成本之高,

操作之艰难,

让众多投资人望而却步。




从上海到湖北,再到重庆、宜宾,沿着整条长江航路拍摄的《长江图》, 是一个从未被开启的新视角的长江,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在江面上拍戏,

每个镜头重拍第二遍时,

都跟之前完全不一样,

经常要等几十分钟,

才能拍第二条。




几十斤重的胶片拷贝,

只要露一点光,

整盘就全都被毁掉。



经常还没拍完,

钱就烧没了,

杨超就屁颠屁颠,

到处拉投资。




为了这部有可能是,

中国最后的一部胶片电影。

杨超和主创人员们,

咬着牙坚持。



整整三年剪辑,

才完成这部史诗力作。




用光影诗意呈现出,

时光逆行中的长江。

在流动的时空里,

讲述的不仅只是一个,

爱情的山河故事。




2016年,

二月寒风萧瑟的柏林,

《长江图》一举夺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杰出艺术贡献奖”(摄影)。




也是今年唯一,

在欧洲三大电影节获奖的,

华语电影。




但是这部被外媒称为“最美中国电影”的国产胶片电影,在国内却面临残酷的现实:全国7000多家影院中,能正常放映胶片电影的,寥寥无几。




曾经门庭若市的,

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

一路见证中国胶片电影的蓬勃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国上映电影一半以上的胶片拷贝,都是在这里制作。每天,上万米的胶片在这里冲洗,检查装箱后发往全国各地影院。



2006年,

《满城尽带黄金甲》,

全国投放胶片拷贝650个。




2010年,

《让子弹飞》,

胶片拷贝虽有500个,

数字拷贝却高达3200个。




2012年,

《黄金大劫案》,

胶片拷贝只有20多个。




如今,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厂房已经开始拆除。从25公斤的胶片拷贝,到小U盘数字,短短几年,胶片电影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载誉归来的《长江图》

注定是我们与胶片电影的,

最后一场约会。



为了让更多的人,

看到这部作品,

制作团队又进行了更为复杂的,

4K再制作。




冷门的艺术电影,

末路的胶片电影···

种种任性的因素,

都注定了《长江图》的命途多舛。



但这一切,

都没有让杨超他们退缩。

投资人、导演、制片人、摄影、主演···

每个人都想在这个快时代里,

真正慢下来,

拍自己想拍的电影。




9月8日,

《长江图》,

全国院线上映。




他们并没奢望高票房,

他们只希望每一个走进影院的人,

都能感受到他们作为中国电影人的,

那份用心和坚守。




不必为谁唱一曲挽歌,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情怀是个烂大街的词,

说的人太多,

做到的人没几个。




做一件事,不计回报,

享受过程,是为匠心。

胸怀情志,心性淡然,

是为匠心·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江图》也是长江途,李屏宾还是李屏宾
专访《长江图》导演杨超:全方位诠释影片细节
关于《长江图》创作的种种深度幕后丨专访导演杨超
十年画得一幅长江图 | 内派福利
《长江图》深度解析二:导演故事多,摄影是大佬,感觉幕后比电影都有趣
“内地最后一部胶片电影”《长江图》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