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京 | 这对父子的和解,才让日本有了性冷淡风。
1936年东京,
一个青年怀着叛逆的心情,
收拾好行囊,
准备到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
就读油画专业。
他回望家中那些,
斑驳的陶瓷、瓦罐,
破旧的织物、雕刻……
实在万分嫌弃这些玩意儿,
觉得一点儿比不上他心中的毕加索和克利!
可是父亲却把这些视作珍宝,
从他记事开始,
父亲就不停地往家里带这些物事,
青年觉得自己简直是在一堆“破烂”中长大。
这个心怀怨念的青年就是,
后来的“日本工业设计第一人”柳宗理;
而那个有“恋物癖”和“囤物癖”的父亲,
就是“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
父亲柳宗悦沉迷于民间工艺,

认为世间“至美的法则”

蕴含在这些拙朴的工艺中。

“须留意极其地方的、乡土的、民间的事物,
是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的无作为的制品,
其中蕴含着真正的美的法则。”
而儿子柳宗理却觉得父亲就像个老古董,
当时,他被崇尚简洁实用的
现代派思潮所吸引。
当时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
已经在艺术界名声大震,

柳宗理偶然听了一位

从那进修归来教师的讲座,

那名教师说:“我们现在处在机械时代,

我们无法否认;

未来的艺术和设计的目的必须要是为了

社会的实用,

才能有长远的价值。”
 
柳宗理知道父亲深深地厌恶机械,
父亲觉得虽然机器也能够产生美,
但机械的美是规范的,停滞的。
柳宗理不但不认同父亲的观点,
还被老师的革命性观点所感动,
于是毅然决定,
放弃画画,去专心研究现代设计!
偏偏就在这时,
柳宗理却被征兵入伍。
他对黯淡的未来感到沮丧,
但想到自己的设计梦,
只能在背囊里偷偷塞了本《明日之城市》,
决定死也要和偶像柯布西耶的书死在一起。
尽管这本书又厚又沉,
但这个不太强壮的小兵仍然随身携带,
终于有一天再也背不动,就挖了个洞,
把这本大书埋在里面。
其实,在那些残酷的日子里,
柳宗理曾无数次抚摸阅读这本书,
他也开始怀念,
那些记忆深处的“破烂”。
他慢慢开始理解父亲。
从战场归来后,
柳宗理成为法国设计师夏洛特·佩利安助手,
后者正来自勒·柯布西耶设计事务所
1950年,他自立门户,
成立Yanagi设计机构,
开始实现自己“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后来,他设计的家具、家用器皿
不断获得各种国际奖项,
而且大多数都进入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至此,柳宗理的理想与父亲一直推崇的
的理念竟然不谋而合。
柳宗理的作品中,
最为经典的有蝴蝶凳、象腿凳等,
这些作品多数被美国纽约近代美术馆、
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
法国卢浮宫美术馆永久收藏。
柳宗理的蝴蝶凳赢得米兰设计金奖后,
成为首个参与阿斯彭国际设计大会的日本人。
他说:
不知是不是为了向父亲致敬,
在父亲离世13年后,
1984年,柳宗理在《民艺》杂志撰写专栏,
每期挑一件海内外的工艺品,
学着父亲散文集《日本手工艺》的笔触,
描绘现代机械设计。
后来它们被集结成册,
名为“日常用品中不自知的美”。
那42篇真诚的小散文,
驳倒了父亲的论断,
柳宗理认同了父亲,
手工艺必须追求手工制作的美;
但他也证明了,
工业设计所寻求的机械生产的美。
或许正是这样,
才让日本有了“属于民众之美”的性冷淡风。
但不论是在艺术还是感情上,
他们其实从未真正走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喜欢的日本性冷淡风有这两父子的功劳
民艺与设计 —关于柳宗悦与柳宗理
柳宗悦与柳宗理的民艺与设计 | 后时代
柳宗理–世界之柳
蝴蝶椅 - 柳宗理的器物之美
这10位设计大师,占据了日本设计的半壁江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