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衣服要不要这么肤浅? |婵琴


晚上看一个纪录短片。九十多岁高龄的奶奶,从箱底拿出一件年少时的嫁衣。是她的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给她的。老人的脸上充满了欣喜与羞涩。仿佛回到少女时期,得到一件礼物那般满足。


我通过镜头感受到了,光阴荏苒,母女两代人对衣服的珍视与善待。充满时间的温度,隐藏了情感的内心戏,足足跨越半个多世纪。

而我们,在对待衣服和衣服的心态上,恐怕很难再体会老一辈人,那样的情感。衣服在大量雷同、泛滥、缺乏个性消费的同时,也膨胀着我们内心的欲望。走在大街上,衣服带来的沉闷与无趣,像队伍一样整齐、有规律。

我们习惯了因为满足欲望而去购置衣服,而不是因为喜欢或真正适合自己去想得到一件衣服。我们的衣柜被各种衣服堆积,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搭配,依然觉得不得体、难以体现个人品质。

我们甚至习惯依赖专业的人员,来帮我们配置,最后,依旧不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衣服?

一个女人,在一定的年龄之前,应该知道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比如四十岁了,长丝袜短裙配高跟鞋,就是很失水准的了;如果你的后背不是足够修长、性感,吊带衫也是很滑稽的了。

衣服被穿在身上,最好是让你能撑起它味道,而不是它来给你提升能量和级别。就好像有人用一张破乱麻袋布料缝制的披肩,也能透出几分波西米亚风;有人用一件绣花小坎肩,也能穿出民国气质范。

衣服不应该是消费品,而应该是可以传递时间温度的限量品。它是否具有质感、能否长久使用?是愿意选择长久有温度的,还是愿意选择随时购买,随意扔弃的废品?全然在于主人选择时的魄力与眼光。

越来越觉得,衣服给人的应该是内心的纯朴与真实。它能勾起你很多的记忆。而不是向外界展示、炫耀,填补内心的欲望与虚空;也不是随意用来安抚情绪的工具。

当某一天,我们不再通过一个所谓的大品牌亦或小品牌去识别一个人的高贵、身份、段位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真正看到衣服背后的温度与故事,看到一个人内心的底气与自信。

“‘服装’是人人需要的东西,但并不需要很多,一年四季各有几套足矣,但’时装’更多出于欲望,或是自我表现,或是向外界证明,或是为吸引眼球……人们的欲望无止境,不懂得节制便会成为物质的奴隶。”这是马可关于服装的感受。

她还认为,现代人真正需要的不是衣服,而是感情,如果物质不能传递感情,那一切意义何在?

在我看来,衣服是每天都要和我们的肌肤相亲的载体,如何的爱惜、用心善待,存留温度,才是各自找回内心的真实与高贵所在。
 

晚期,在香港,萧红穿一件散落零星小印花的藏青色旗袍去朋友家、她说,这件衣服是自己的做的,布料,线啊,还有扣子,都是地摊上买的。就这么凑合,这不就成了一件上等的衣服吗?

朋友笑,说“衣服雅致大方,你真有自己审美,什么破布料到你手里一折腾,漂亮不得了了。完全不一样了。”

民国时期的作家,会穿衣服,有审美眼光的人,除了萧红,还有一个应该是张爱玲。相比得体大方,有点腼腆,喜欢穿一些经典,规矩款的萧红来说,张爱玲的服装则显得古怪稀奇,新奇超前。在“大红大绿的”年代,她从来都是“葱绿配桃红”。“要想人家在那么多人里只注意你一个,就得去找你祖母的衣服来穿。”

有人说,“穿祖母的衣服不是穿寿衣了吗?” 
“那有什么关系,别致就行。'

张爱玲的服装如同她的文章和人生,随性独特,个性凸显,不走寻常路。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仔细一想,服装还真有几分她人生写照和历史内心戏的味道。

《对照记》中,林林总总的服饰和表情,看到一个人的一生,如何通过服装散发出低调的妖娆和气质的秉性。最为经典的一张,应该是一手叉腰,一手放后背,带有滚边和暗色花纹的七分袖中式夹袄。绸缎散发出的奢华,有光泽的圆润,微杨下巴,睥睨前方,眼神肃静,傲岸不拘,人的气质与神态及衣服,浑然一体,真实,无以言说的“语境”自在其中。

“衣服是一种言语,那么照片中的服饰或许是另一种诉说”。这般有味,某种程度亦可以展现人本身所存在的性格和审美特征,即便是那么格格不入,不随大波人流,但气质的烙印就此定格。

这种气质不一定多么华丽奢华,时尚经典,但需要知道怎样的风格适合自己,最终找到人与衣服之间,能产生的对话语境。真心喜欢它,亦不需要用它去取悦别人。


生而为人,每个人的身线、比例、气质不同,选择的衣服,是这个款,还是那个调,则来自你对服装的态度和审美的眼光。它锻炼你对自我的认识,服装的品味,和意识形态的表达。

更具体点说,“知道我是谁?”,”什么才是适合我的?”,“如何让我形成风格?”这些同样是衣服能给予你的哲学思维和美学体验。
 
“衣物之美正如生命之美,源自自由……在精致微妙的褶皱中,把玩着光影和线条的平衡,这样才能追寻到这种美,而绝不来自于僵直死板的装饰中的那种无用的丑陋或者丑陋的无用。”

衣服不求时尚,只为艺术的王尔德,对服装的细节,态度和要求,今天来看,依旧不过时。

这个在西方生长的作家,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多重身份交织于一体的男人,甚至会像服装设计大师一样,谈论面料才是一件衣服的骨架。在他看来,”棉因为不导热加上质量轻,所以是最完美的面料。说若有一件华丽的麻质上衣和一件朴素的棉质上衣中选择的话,他肯定不会有任何犹豫:麻。”

棉、麻缝制出来的衣服,应该也算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只是时代的发展,人们似乎难以记起它的好。事实上,它承载了民俗风情,天性,本色,自由,清寂的生活态度。麻料的舒适和随意,代表了人性对待生活态度的单纯,质朴,明净,甚至极具禅意,颇有几分返璞归真的味道。
 
一件衣服,如何让它散发温度,回归自身气质,传递出语言和历史,才是主人真正惜物恋情的体现吧。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士购衣必学10节必修课
女性气质与着装
女性必看:女人穿衣服必备十技巧
36岁唐嫣撞衫39岁柳岩,气质完全不同,你喜欢哪一个?
阅人三十六术之三十五:穿衣
女人50岁以后,为什么差距越来越大?看这3点就知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