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是一部怎样的书?漫谈《周易王氏传》(一)


漫谈《周易王氏传》(一)——小记作者的某次谈话

 

转自微信公众号:王官学术,原文小编:唐安安(微信号:ichingtong

 

原文小编按语:本系列一共3篇文章,整理自王天苗先生与某古籍出版社编审的一次谈话内容。为使文章内容能紧密围绕《周易王氏传》展开,谈话内容经小编删减,未经当事人审校,若有错误之处由小编负责。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通过微信公众号“王官学术”联系小编唐安安。

 

编审:我看了几卦《周易王氏传》,里面卦辞完了是对卦的解释,然后是爻辞、解释,然后每一爻又有它的传。


王:对,它大概是三个方面。首先从文字出发,每一个字到爻辞的每一句话一直到整个卦,从头到尾都要说清楚。就是这样一个框架。从王弼、从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的注,没有像这本书一样全面而思想体系又简单的书。

 

编审:对,我看您的书最大的特点是卦传和爻传,是不是这样?你最大的特点是这个传,我看前面的好像差不多。


王:因为你现在看到的只是乾卦。但是你要看后面的。一般人说《周易》只知道乾卦,对后面的不是读没读过的问题,可能听都没听过。它是一个很严密的体系。可能乾卦的解释看着和过去的比较相似,但是看到后面体系就出来了。乾卦是《周易》架构的根本,这个体系是围绕乾卦搭建的。我《周易》做了很多年,原来觉得《周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但是现在我感觉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因为它是西周中期的书,当时没有系统的书,只有《周易》。后来到《尚书》,以及这些东西,都是严密围绕《周易》展开的。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汉以后对中国学问就越来越隔膜。尤其到了魏晋佛教进来,慢慢这些思想进来。为什么到后来大家都不读中国书了。不是说好不好,而是读不懂。比如《尚书》,很多人以为是古代公文,那读《尚书》有什么意义呢?读两汉书的时候,会看到汉朝《尚书》地位非常高。他们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学《尚书》。你读那些传的时候,里面经常看到说某某某从谁治《尚书》。可是从唐朝以后,尤其是宋之后,中国文化是比较弱的。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民族这八九百年文化是弱的。这个弱跟人没有关系,是文化出问题了。《尚书》和《老子》对《周易》都有很严密的对应,这个严密不是我说的,我们必须以文本论证文本。

 

编审:现在对《易》的很多解释来自战国,《老子》受到阴阳家和道家的影响。


王:你说的对。这就要对战国的学术史做梳理。战国的中后期,齐学已经进来了。稷下学宫形成了齐学,鲁学是孔子那个地方。过去是没有齐学的。那么齐学进来之后,对中原文化即《周易》原来的文化产生了冲击。齐国的文化本身就是虚幻、好高骛远的风格,他们的思想注重天人感应、比附,其实是蛮原始的,没有人文理性的根基,到汉朝发展成谶纬。那个时代因为齐学,大家对《周易》的理解产生了误差。包括后来对道家的理解也产生了误差。现在大家对道家的理解是建立在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在王弼、郭象对《易》、《老》、《庄》注的理解基础上。但是实际上《易》、《老》、《庄》不是他们那样的体系。因为他们是以佛教的类似小乘空宗、大乘般若的思想去注去理解《老》、《庄》,当然这跟正始年代前后的背景是有关系的。从战国到东汉中期,对《老子》的评价都是从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没有说《老子》是谈虚无的。王弼注的《周易》、《老子》,对《老子》已经不了解了。他们是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去注。我们最早都是读他们的书过来的,一开始我也只能是读他们的,这个过去是绕不开的。但是随着不断思考,以及对体系的掌握,后来就能知道《老子》是注《周易》的,因为它的每一章对应《周易》的每一卦。

 

编审:(笑)我不知道出书你能不能这样写。我觉得你可以写《老子》和《周易》有关联,这个没问题。可以有作者自己的观点。



王天苗著《周易王氏传》


王:我知道你不相信,我自己也不相信。我们不是去为了论述而论述。不论是一家之言还是真的是这样,我们都要以学术的立场严谨地去做。最根本就是以文本论文本。打个比方,我注《周易》、《老子》、《尚书》、《庄子》这几本书,文字必须使用战国以前的用法,不能用两汉的甚至现代人的用法,否则一用就会错的。必须回到那个时代的文字本身,而且不能因为后来读过康德、读过西方的东西,或者佛学,一不小心把这些思想用上去。这是不行的。必须很小心地严密屏蔽,对于战国以后的用法、思想,这些都不能用的。必须严密围绕文本本身,这样才能知道它说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周易》还是天书,虽然注家几千家,尤其是现在谁都以为自己能写《周易》的书,多的是。但是你一看就知道,什么数学啊、现代物理啊、科学啊、人文啊、伦理啊、图啊,把现代的、西方的东西用一点过来,根本没法看,一看就知道是瞎扯,就是从卦画、文字本身开始天马行空式地展开论述一堆,其实说啥都不知道。这就说明现代的论述都没有深入到文本本身,这也是宋以来做中国学问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说他往往迫不及待地用自己的思想去阐述,于是就忘记了从文本出发。清人倒是看出了这个弊端,但他们过于在文字小学就纠缠,对文本的意思没有深入领会,反而乱比附文字训诂,走入另外一个极端。我的《周易》大概就是这样。包括《尚书》,《尚书》对《周易》也是一篇对一卦,很严密。我知道你没听到过,一开始我写书的时候也是不知道的。

 

编审:我看你这个语言很流畅,跟我们看的大学教授或者过去专门搞传统文化研究的人写的是不一样。他们的读起来比较困难,而你的这个很流畅。就是适合很多人读,有普及性。但是这个包装又显得很传统,又会把这个特点掩盖掉。这个封面拿出去,别人可能会觉得我看不懂,不想要。你倒是可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王:我写的时候就是定位在大学程度的人都能看懂,然后我要把道理说清楚。现在做《周易》的或者做文化的自己心里说到底都搞不清楚。所以只能望文生义地填充各种知识的碎片,这段能解释的就解释差不多,不能解释的就跳过去。都是这样的。

 

编审:对,因为学者不像我们这种,他不一样。比如我是某个大学教授,他要在这个圈子里。比如这个东西从来没有人解释过,我这一解释,如果弄错了,那会遭到攻击呀,那我以后怎么立足。你倒是没有这个顾虑。就可以大胆地去说。(笑)


王:其实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我本来是不想写书,包括上一本书我也不想写的。我们也知道做学问起码要到五六十岁,咱才能积淀差不多。

 

编审:(笑)那倒没关系。


王:不不不。不是这样。因为书写出来就不一样,要经得起审视,否则就成制造文字垃圾了。现在号称著作等身的人很多,其实咱们一看心里都明白,十本九本九都是垃圾,对吧?过了十年根本就没人看了,不要说百年。我被朋友逼着写了之后呢,然后就发现很多东西、架构。包括我跟你说《尚书》是这个体系的。我一开始也很惊讶,这个必须得自我怀疑。我就花了几个月把它从头到尾注完,看是不是对的。因为可能注到最后我是错的,那我这几个月就是浪费掉了。包括注《庄子》,也是一样的。《庄子》的七篇和《周易》的乾卦是严密地对应。那是不是对应,不能是我脑袋一拍,这是没用的。我们不能以论文的角度去说,因为论文思想很容易各取所需,替自己的论点找证据,结果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必须用文本,每个字都注,如果我是对的,那每个字都说得通。打个比方,《周易》450条卦爻辞,如果有一条我这个体系是解不通的,那我这个就是错的。这个是很关键的,必须严格要求。而且我再去看《尚书》的时候,过去读不懂的啪一下全懂了。而且他们的断句、标点从《尚书正义》开始就有问题。所以他们就会觉得很奇怪,《尚书》的话读不懂,这个字跳出来,那个字说啥。然后你就知道,《尚书》的体系是很严密的。然后《尚书》的今古文之争啊、用处啊,甚至中国的史学讲什么、春秋左传的定位意义、太史公书的定位等等等等,这些东西就理清了……

 

王天苗,浙江平阳人,主要从事中华古典学术的研究,通过对经典文本的严谨诠释,再现西周时代形成的中华文明核心体系。著有《周易元义》《周易王氏传》《尚书王氏传》《春秋王氏传》《老子王氏传》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的每一章是在注《周易》:漫谈《周易王氏传》(三)
周易八卦预测中得出卦之后怎么解卦
从阴阳看平天下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论易
刘雅萌:从《周易正义》论隋唐统一南北学的解释策略
周易大衍之数与文武周王在位年关系揭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