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文溯阁甘肃馆:七阁最高,睹容最难(下)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宋主任为人爽快,他带我先去参观了古籍修复中心。在那里我看到了他们在古籍修复方面所做出的创新。近几年来,古籍修复行业逐渐由冷门变成了广受关注的热点,所以各种规范并没有完善的文本在,而相关的工作人员因为没有太多的约束,所以他们施展各自的才能,创造出了许多简便实用的方式方法,而我在这里又看到了一些未曾想到过的技艺。


高大巍峨的文溯阁


参观完毕之后,来到了宋主任的办公室,在这里见到了陈军副馆长。陈馆说,他已经知道我要去上山参观文溯阁,他为此已做过了安排,因为文溯阁距本馆较远,故那里平时不对外开放,若要看《四库全书》则要通过当地省文化厅的批准,而后馆方才会安排人上山开门,但因为郭馆事先打过了招呼,故今日已经安排人前往山上等候。陈馆同时告诉我,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馆长邓欣老师今早已经上山,于是宋主任带我和王家安乘馆方安排的车,前往山上去看书。


而今的名称是“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


一路上我跟宋主任聊着关于这部《四库全书》而产生的纠纷,宋主任对此很达观,他说无论辽宁还是甘肃,大家争这部书,都是为了能够将这部国宝完好地保存下去,而甘肃省为这部书特地修建了这样一个藏书楼,其保存条件当然好过他处。


对四库提供底本最多的马曰琯


汽车沿着黄河蜿蜒北行,而王家安则称,兰州市夹在两山之间,而中间则是黄河,所以兰州的城区变成了长长的一个条状,而黄河穿过的城市,唯有兰州是省城。我向河中望去,黄河在此清澈碧绿,完全没有壶口瀑布喷吐而出的黄汤,昨天我从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眼前所见,均为延绵不绝的黄土山,这些山上看不到一块岩石,而黄河流进这样的区域为什么还清澈如许呢?看来,造化的安排非我这等俗人能理解得了的。


新雕版


汽车驶出二十公里后,拐上了右上的盘山路,我注意到路口的位置没有任何的标志,这段盘山路的两侧有着稀稀拉拉的人工种植的小树。宋主任说,兰州政府为了绿化荒山,曾经下了很大的气力,但因为当地的土质存不住水,故而采取了很多的办法都难以种活,全市每年都号召植树造林,但种一批死一批,不过倒也省事,因为转年再植树时,就不用再挖新坑,直接在原坑上接着种下一棵即可。


仿真本


制作精良


盘山路坡度较大,沿途没有遇到车辆。宋主任说,这条路不是为文溯阁专修者,其也是一条省道。前行了一段路,身后的黄河时隐时现,兰州城区近在眼底。把一座藏书楼建在高山之上,这倒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至少在我看来,登临此处顿然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当年的编书场景


认真


车开到了一座山的山顶,从外墙的建筑风格,就能知道已经到达了目的地,门口的保安认识车牌号,因此我们很顺利地来到园内。下车的一瞬间,我就感觉到了空气的清新,在这里首先见到了邓欣馆长,同时她还带着一位讲解员,于是众人跟着这位讲解员一路地参观下去。


皇帝的御座


从外观看,右手的一座防火建筑,乃是新建文溯阁的办公处,而左手则是另外一排建筑。邓馆长说,《四库全书》就藏在这排房子的地库之内。讲解员先带着我等参观园内,我们是从文溯阁的后侧方开始参观,在这一侧首先看到的是碑亭,这个碑亭的建造方式跟故宫的文渊阁相仿佛,然而这块碑的碑文落款儿则是“甘肃省政府”,转到正面方看到乾隆皇帝所书的碑文。


二楼展厅


每阁的介绍


文溯阁的广场面积较大,在其左右两旁各有一尊雕像,分别是河图、洛书,然而其制式却跟古书上的图案差异较大,不知其所本。而文溯阁的外观,我看上去感觉到比沈阳文溯阁要大许多,其体量甚至超过了文渊阁。邓馆长说,该阁在建设时虽然也跟其它阁一样,按照天一阁的明二暗三制式,但从整体上,本阁进行了放大。


奇特式样的“河出图”


进入文溯阁,在入口出看一尊蜡像,邓馆长介绍说,这尊蜡像面庞乃是用硅胶制作,所以比一般的蜡像要逼真得多。而后她指给我看蜡像的面部的胡须和眉毛,果真一根儿根儿清晰可见。从这蜡像中一身黄袍看,站在这里的应该是乾隆皇帝,但他看上去颇为矮小,我估计其身高约在一米七左右。邓馆长解释说他们是根据真人大小制作者,然而他们是从哪里得知乾隆皇帝身高,我却忘记细问。


乾隆帝站在这里


在甘肃馆内宋主任的办公室里,当时有一位女工作人员进来找陈军馆长签字,在聊天时该老师称,他前几天刚给乾隆皇帝换了衣服,面对此雕像,我头疼地问宋主任,那位老师说给乾隆皇帝换衣服是否指的就是这尊雕像,宋主任说正是如此。我不知道当年在宫中,是谁给负责给皇帝换衣服,也不知道这样的工作有着怎样的职称,但以我的想象,这也应当是无上光荣的一个职业,只是不知道这位老师有没有这样的荣誉感。


这位乾隆爷手里握着一本书,细看之下,是一本真书,我想看清楚该书的书名,却未曾看到。我觉得皇帝手里拿着这样一本书,如果在电视剧或电影中,这显然有植入广告之嫌,于是向邓馆请教:皇帝手里的书,有没有特殊的安排?她告诉我只是随意放了一册,没有我想的那样有什么深意在。看来,我的这种过度解读也是一种毛病,真应该认真的改一改。


我更关心他手里拿着哪本书


讲解员首先带我参观这里的展馆,看到墙上那么多熟悉的书以及那么多熟悉的历史人物,这让我心中涌起的亲切感又忍不住地往外冒。在这里看到的第一位古人画像乃是周永年,而我本能地认为:处在这个位置上者应该是纪晓岚。邓馆解释说,把周永年安排在前面,是因为他倡导“儒藏说”,而正是他的这个观念才有了修《四库全书》之举。


首先看到了周永年


邓馆说的没错,然而周永年的观念,其实跟《四库全书》没有直接的关联,以我的愚见,排在第一的位置上,如果不是纪晓岚那也应当是朱筠,因为正是这位朱筠,他在乾隆三十七年,给皇帝上了《购访遗书及校刻<永乐大典>意见折》,他的建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同,而后皇帝下令在全国征书,开始做修《四库全书》的准备工作。因此说朱筠才是此时始作俑者,邓馆也同意我这个说法,但她觉得周永年可以说是这种思想的理论建设者。


我在后面的展板上还是看到了朱筠和纪晓岚二人的画像,只是这两位《四库全书》的大功臣混杂在了其他人之中,并没有像周永年那样,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上。接下来,在这里又看到了多位藏书家的画像,而正是这些人贡献的底本,才使《四库全书》有了编撰的可能。作为一个爱书人,我能够体会到自己珍爱之书被强令征走之后的纠结心情。


纪晓岚、朱筠等一些馆臣一并汇于此处


从历史资料看,最初乾隆所下征书活动进行的并不顺利,这让弘历比较恼火,于是他又多次下令,让地方大员向藏书家们解释,这些书只是拿来作底本使用,用完之后肯定返还,同时如果征来之书中有违碍字句,也绝不会追究藏书人的责任,他甚至直接点名,认为马裕献书太少:“马裕家夙称关于收藏,何所存仅于此,必系地方官办理欠妥,其家未免心存畏惧,又惮将善本远借,故所开书目不精不备。着该盐政善为询觅,务祈多多益善。”因为马裕家只上报了195种书,弘历认为他们家藏书那么多,怎么可能仅贡献这么少的数量?于是,他命军机大臣到马裕家去做思想工作。


既然有皇帝的点名,马裕当然要踊跃贡献,于是他献上了766种善本,其中658中被采入了《四库全书》中。马裕成为了四人献书中的第一名,而后乾隆皇帝赏给他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而他贡献的那些底本,原本按乾隆皇帝所言一定要退还,而实际情况地不了了之了。不知马裕认为他的这近八百种善本,换一部铜活字本的《古今图书集成》是否划算,但既然是皇帝的命令,估计划不划算也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事。


《古今图书集成》


这座新建造的文溯阁,从整体而言,全部被布置成了跟《四库全书》有关的展厅。我在这里还看到了许多纂修过程中的书影,基本可以完整看到的成书过程,能够感觉到这个两层的大展厅在编排布置方面下了较大的工夫,而展览完结部分,则以三分多钟的环形投影为结尾,可谓是完美的收关。


参观完展厅,众人跟邓馆,来到了后方的藏书之地,这里可谓戒备森严,照相机不准带入,每个人都要套鞋套带口罩,而后在两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穿过半米后的防爆门,沿着楼梯来到了地库。


文溯阁《四库全书》就藏在该楼的地库


在这里看到了一排排的樟木书架,这些书架的制式与其它馆完全不同,我在参观沈阳文溯阁时已经看到了《四库全书》的原架。看来,当年在搬运这部大书之时,并未一并拉走那巨大的木架。回来翻看《文溯四库》一书时,方才知道这些书架是在甘草店时所制作者。


摆放方式


文溯阁甘肃馆保存条件确实不错。讲解员解释说,这里常年恒温恒湿,始终处在恒定的环境内。这对古籍的保存最为有利,然而在这里却看不到《四库全书》那特有的小木匣,这多少没能让我的眼睛过了瘾。宋主任安慰我说他们以前拍过一些照片,回头她会给我发来,而后我从这些照片中,果真看到了这些樟木柜里面的情形。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城市记忆:浙江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杜泽逊·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笔记(四)文献的收藏和散佚(22-43讲)(1.6-1.7)
《永乐大典》史话⑥| 《永乐大典》的价值和利用
樊宁丨惠栋《春秋左传补注》版本考述
200多年前,中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诞生在济南
《济南大儒周永年》系列作品丨周永年成功创办藉书园新考(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