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魂】龚隹育:两世递藏,无目难详(上)

也许是因缘未到,龚隹育的墓虽然处在繁华的西湖景区周围,我却两次未曾寻得,第一次在2012年,第二次在2016年,直到2018年5月28日,在盼盼的带领下终于得以朝拜这位清初的藏书先贤。


其实从各种文献中,大多能查到龚隹育墓所在的位置,甚至一些西湖的游览图中都标明此墓处在六和塔景区的山坞内,可是我两次走到附近问过多人都不知有这样一座古墓,甚至有人告诉我,西湖周围的墓葬早就被迁走了,说不定我查到的是老资料。这种说法听来倒是有些道理,然而我在网上却能搜到他人在近几年拍到的龚墓照片。由此可证,该墓确实存在于西湖边上。


西湖的周边永远是游人如织,为什么没人知道有这样一座古墓呢?后来我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墓主龚隹育名中的第二个字是“隹”而不是“佳”,而我到处问人的名称为后者,故第二次前往寻找龚墓之时,就改口说要寻找龚隹育,可是依然没人知道有这样一个去处。而本次的杭州寻访,我得到了盼盼的大力协助,我事先将自己的寻访目标发给她。盼盼是位认真的人,在我成行前的一天,她一一告诉我落实后的结果,然这些结果中唯有龚隹育墓未能问明具体情况。盼盼安慰我说,六和塔景区她很熟悉,到现场一定能够打听得到。


导航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停车场 


这天寻访的第一站是前往余杭寻找王蒙的遗迹,探访完毕后返回市区用餐,而后又再一次参观了潘天寿纪念馆。接下来就是前往六和塔寻找龚隹育墓,可能是盼盼手机导航用的版本比较高,上面竟然能以龚隹育墓为目的地。有这样的结果最为惬意,于是我开车她导航,拐来拐去导航把我们指挥到了西湖边的某处,然导航所说的目的地却是一处停车场。这个停车场位于西湖与一座青山之间,停在那里探看一番,却看不到古墓,于是决定驶入旁边停车场到附近探寻。而此时从旁边的一个商店走出一位妇女,她说这是内部停车场,而我告诉她自己只是寻找一座古墓,应该不会占时太久。此妇女开价20元,称可以不限时停车,而对于古墓她却不了解,只是告诉我们沿着斜坡向上走有一个纪念馆,说不定我们的寻访目标就在那附近。


迎面走出一位妇女说,这是内部停车场 


按其所言,一路上向上攀登,在山腰的一块平地上果真看到了一处新的建筑。远远望过去,这座不大的建筑门前拉着横幅:铭记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见此横幅有些泄气,显然龚隹育不会有这么光荣的称号,我还是请盼盼进馆内了解一下情形。走进之时我注意到,这处建筑的门楣上嵌着:杭州市见义勇为事迹陈列厅。


在这里打听到了龚隹育墓的具体方位


不一会儿盼盼从厅内走了出来,她说里面空无一物,也看不到人影。而我在门口等候时注意到后院有个人在那里扫落叶,我觉得上了年纪的当地人还是用当地话与之交谈更能问明情况,于是再请盼盼走过去向他请教。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所言,然而我从盼盼脸上绽放出的笑意,能够揣摸到应该是好消息。果真盼盼告诉我,她问清楚龚隹育墓的具体走法了。


步行来到六和塔景区入口


入口旁的小路


原路下山回到停车场而后继续前行,来到了六和塔景区的入口处,到此门前不进入,其门的侧旁有一条登山的小径,由此小径向山上走去。这条石板路景色颇佳,尤其路旁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今日的杭州一直阴着天,时不时地还会下一点小雨,但六和塔景区可能是因为有山的阻挡,走到这一带时感觉十分闷热。虽然我带着瓶水,但还是想倒掉瓶中的温吞水来接溪水饮用。盼盼阻止了我的鲁莽,她担心喝生水引起肠胃不适,故只好忍着继续前行。


路名牌


拐上一条岔路


沿着小路向前走出不到二百米,就看到了禁止入内的告示,这是寻访中最怕遇到的状况,我本想绕开继续向前,没成想旁边闪出了一位保安立即制止了我的行为。我马上走过去向他解释自己要找龚隹育墓,保安却跟我说:你找的是龚jia育墓吧,从旁边的小路右转。看来,当地人还是读此字为jia,而在这个岔口处我看到了路名牌上面写着“六和塔牌楼路”。但我不确实是禁止入内的路叫此名,还是旁边的小岔路,然而我跟盼盼还是沿着岔路一直向山上走去。


一路上行


看不到龚隹育墓字样


站在介绍牌前却找不到墓


就景色而言,这条岔路感觉更为幽美:小路是沿着一条溪水蜿蜒上行,溪水两侧的绿植物生机勃勃。我边走边注意着路两侧的指示牌,沿途有不步的小岔路,而几乎每个小岔路都有特制的标牌,可见西湖景区在硬件建设上下了不少的功夫。每当遇到这样的标牌,我都会在上面细看,却始终没有看到龚隹育墓的字样,这种状况令我心生忐忑,真担心我们的前行之路又错过了转弯。正在彷徨间,迎面一位妇女骑车而下,她的左右两侧挂着两大桶水,因为道路狭窄,我跟盼盼躲到路旁给其让路。这位骑车人还是将速度慢了下来,于是我立即请盼盼问她龚隹育墓是否在前方,因为惯性的原因,这位妇女的车子通过我们二人十几米后才停了下来,她认真地告诉我们说,那个古墓继续往前走,看到一块平地就是龚墓所在。


取水人将车停在有台阶处


向打水人问路


路途的正确令我二人有些高兴,于是继续向前走,果真在路边看到了“龚隹育墓景点简介”。站在简介牌展眼四望,却完全看不到古墓的痕迹。此时又有两位打水人从山上走下来,我马上迎上前请教,对方称龚墓还要继续向上走。


巧妙的取水方式


沿着石板路继续前行,时不时地能够遇到担水之人。小径的前半段虽然有坡度,但石板路没有台阶,走到后半段时台阶渐渐多了起来,而打水人都是将电单车放在台阶之下,而后徒步走到泉眼把水从那里担下来。我在一个泉眼处接着向打水人问龚隹育墓,他同样能告诉我路的具体位置。今日得出了经验:这些到山上打水之人对这一带更为熟悉,因为这是他们常来之地。而我注意到他们用一段硬塑料管接到泉眼上,而后由此管把水注入桶中。上山的小径因为处在峡谷之内,这一带更觉得闷热,我忍不住把矿泉水瓶递给那位打水人,让他帮我灌满一瓶,我已顾不得盼盼的提醒,接过瓶就痛饮起来。果真水味甘甜如霖,但瞬间我就觉得肚子疼,这么快的反应应该不是细菌问题,这一瞬间让我想到了近期流行的中年人手中的保温杯。


听到了提示音


喝完水继续前行,刚走出不远,就听到了标准的提示语音,定神细看原来在一个平台上立着纸板做的警察。我们的走近触动了它的感应,它提示进山之人要禁止一切野外用火。而就在这个提示板的右侧,我终于看到了龚隹育墓文保牌。


整修完好的墓道


文保牌背面


望柱


登墓之路已经修造好了层层的台阶,沿着台阶一路上行,大约经过了七个平台才走到了龚隹育的墓前,而这些台阶越走越陡,墓的位置已经接近山顶。在路的两侧,看到了几对石像生,其中一座石牌坊的横梁雕造得颇为精美,但我感觉有些部件近期作过修补,张建庭主编的《西湖全书·西湖八十景》中对龚隹育墓给出了这样的介绍:“龚墓坐东北朝西南,墓区面积约960平方米,墓道长62.7米,依山势砌筑成七个台基,远远望去,有绵延不尽、深邃肃穆之感,气派威严。墓前方的华表、牌坊、碑亭、石羊、石马、石虎、石翁仲均保存完好。尤具艺术价值的是第四台基上的碑亭,共有两座,形制相同,分置于墓道两侧。全亭均用石条、石块砌筑而成,亭顶为重檐歇山式,檐角高翘,亭脊正中为葫芦形宝瓶,两旁各盘有一龙,龙须刻出三角形锯齿纹,这是清初瓷器中的龙纹装饰特点在建筑中的反映。整座碑亭形制奇特,优雅美观,在杭州极为罕见。”


相对的一侧还有一个


有探头


从上面看过去


这段话只是介绍了龚墓的大致情况,而对于此墓的整个情况,该书中又有如下说法:“因龚墓原有景观效果较差,道路破旧,溪流景观杂乱,与附近六和塔景点不和谐。为此,从保护文物、整治环境入手,2002年开始实施龚隹育墓保护工程。在整修墓道、拆迁住户的基础上,工程充分利用山石、水体、植物等载体,结合山林清泉等组景,巧妙布局,塑造和体现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时以原有的园路为主游步道,其间穿插开辟次游步道,与弯曲的小溪若即若离,使龚隹育墓与六和塔两大景区串联成片,成为濒临钱塘江畔的西湖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


看来,我所见到的状况乃是2002年之后整修后的结果。但基本上能够看出,当年的整修工作颇为专业,龚隹育墓所有的石构件都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于这些石构件的价值,我还是引用专业人士的说法吧。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的《杭州师范学报》载有陶水木所撰《清初光禄寺卿龚隹育墓调查报告》对此墓进行了详细地丈量和解读,比如我所看到的那座石牌坊,该文中的介绍是:“第二台基宽14.60米,进深14米,高2.5米,上置华表和牌坊,华表通高5.23米,原立于牌坊前两侧,现已倒在地上,石盖及云板也已失散。华表的制作并不十分考究,只有顶部刻出卷云纹,牌坊全用石条砌筑,面宽4.05米,台基平面至小额坊高3.1米。牌坊望柱,下为方形,中部起变为小八角形,大额坊以上刻出云纹,望柱顶上伫立‘望天吼’石兽,张口呈怒吼状,这是清初石牌坊与望柱相结合的特殊形制,这种形制在北方地区较为普遍,这次发现,为江南地区提供了实物例证。”


龚隹育是南方人,为何他的墓葬却是北方制式呢?沈建中在《龚隹育:慎以持躬,勤以莅事》一文中对龚的生平有如下简述:“龚隹育(1622-1685),初名隹胤,避康熙帝皇太子名,改名为隹育,字祖锡,晚字介岑。祖上自曾祖至父亲,‘皆隐居不仕’。龚隹育出生在明朝末年,他出生的前一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而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也已在他出生前6年创立。同时,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崇祯末年,龚隹育流寓北京昌平,亲历了明政权的灭亡。”


看来是因为战争的原因,龚隹育从杭州来到了北京的昌平。虽然他没有功名,可是他努力上进,之后他做到了甘肃巩昌府安定县县令,两年之后又回京为官,先后任户部主事和员外郎,之后又做到了山东按察使和安徽布政使,而布政使已是从二品的高官。龚隹育在京时娶了顺天大兴人李氏为妻,康熙十二年李氏病卒,五年之后,龚隹育将李氏之墓移葬到了西湖边的月轮山麓。康熙二十四年,龚隹育病逝后,转年他的儿子龚翔麟扶柩南归,葬父于母墓旁。陶水木在文中讲到了这一点:


龚隹育妻李氏,顺天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县人),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五岁出嫁,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于京师。卒后五年,移柩钱塘(杭州)葬于今月轮山麓。十七年后,龚隹育卒,第二年其子龚翔麟运柩杭州合葬于月轮山。龚妻于康熙三年初封“孺人”,康熙九年进封“宜人”,康熙十八年赠一品夫人。龚夫人性“庄静而明敏”,她“抚子女极慈爱,然教之特严”。她还是龚隹育的助手,志载:龚隹育在各地为官“悉以廉称,夫人实赞之,至斥卖铀饵不靳也。”


如此说来,龚隹育在北京成家,其妻又是北方人,所以他的墓为北方制式。而此墓的碑亭制式却更为少见,陶水木在文中写道:“第四台基宽27米,进深5米,高4.3米,两侧各置碑亭一座。碑亭面宽2.60米,进深2.38米,通高7.05米,两碑亭相距8.23米。碑亭全用石条石块砌筑而成,各构件互相衔接处都采用榫卯结构。四角重檐歇山顶,并雕有筒板瓦陇,勾头滴水,翼角高翘;四个脚柱,下为方形,宽30厘米,栏板以上柱子转角刻出幽度。角柱间栏板宽28厘米,外侧面都刻有三片荷叶纹,置于一宝瓶形器物上;碑亭阑额也凸雕二狮舞球。亭顶正脊长1.65米,正中刻制28厘米的葫芦形宝瓶,两端正吻刻出龙纹,两龙首相对,口中衔有宝珠;龙须刻出三角形锯齿纹,这是清初瓷器中的龙纹装饰特点在古建筑中的反映。吻高47厘米。碑亭雕刻精致,形制美观而又特殊,为杭州市所罕见,这次发现为研究杭州地区明末清初的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奇特的碑亭


碑的材质与碑亭不同


眼前所见的碑亭确实有些独特,而亭内的碑石则与石亭所用的材质不同,其颜色发白,远远看过去我以为是新近翻刻者,然而细看碑面的风化程度,却的确是老碑。不知道为什么在建墓之时没有用同一种石料,碑亭所在之地坡度有些陡峭,真不知道当年的那些建墓人员是用什么方式将这些巨大的石材运到山上的。而墓两侧的石像生也基本保持完好,看来它们能够逃过文革的劫难,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此墓处在少有人能够走到的山谷之内。正如陶水木在文中所言:“西湖区文物普查工作队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发现了清初光禄寺卿龚隹育及原配一品夫人李氏墓。龚隹育墓规模较大,构件保存完好,是迄今为止杭州市发现的构件保存最完整的古墓。”如此说来,八十年代初期,杭州有关部门做文物普查时,已经不知道在山谷内有这样一座大墓,他们是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才再次发现了龚隹育墓。我想文中所提到的群众,很有可能就是前来这里的打水人。


龚隹育墓处在近山顶的位置


龚隹育墓外观


郁郁葱葱的墓顶


墓道的尽头已经接近了山顶的位置,在此处看到了重新整修过的龚隹育夫妇合葬墓。墓接近于正圆形,以石块为砌,而墓碑的落款已是2004年。看来这是龚墓的最后整修时间,墓的顶端长满了绿植物,盼盼说按照江南的习俗,当地人每到扫墓之时都会将墓顶的草除去。江南雨水丰沛,估计一年的时间就会变得郁郁葱葱。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将墓顶用石块封闭起来呢?想来其中必有讲法,只是我没能搞清楚这种讲法的意义所在。


上山容易下山难


虽然有完整的台阶,但一步一步地走到这里已经令我双腿发软。站在墓前回望,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走过的路,咬牙坚持的结果还是能够给自己带来些许的成就感。龚墓背山面水风景绝佳,想来也是十分难得的旺地,然而这样的福泽却没能体现在他的儿子身上,真不知道如何解读这其中的因缘。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百年南宋古墓藏身番禺 牌坊形碑龛很特色(图)
贵州深山发现一座豪华古墓,走进一看,原来是贵州的大人物
吴之珽 ||拜昌谷李贺墓
重庆万州罗田古镇连载 之十六——用坪古墓群石雕精美
广州清真先贤古墓
西考村任氏家族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