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杭州东太平巷生活过的她,抗战时期竟做了这样了不起的大事儿!

在杭州上城区东太平巷有一幢青砖砌成的建筑,它的主人就是被邓颖超誉为“伤兵之母”、“难童之母”的蒋鑑。

蒋鑑(1902-1940),女,浙江镇海人。自小由舅舅顾维钧(曾任国名政府驻英大使)抚养,就读于上海裨文女校。18岁与同济大学医科毕业生、留德儿科医生专家周明栋结婚。婚后,两人往来于沪杭之间行医,东太平巷3号就是他们在杭州的诊所兼居住之地。

旧居建于民国十七年(I928),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由两庭一楼组成,主楼是砖木结构坡顶式楼房,两层,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石膏天顶,落地门窗,木制楼梯,镂空花纹栏杆,坡顶筑有阁楼。



楼房建在一平台上,南北两侧各有一小庭院,大门楣框上饰白色花形图案。北墙角嵌有“川蛟周界”界碑一块。整体建筑装饰简洁,体量适宜,风格朴素。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鑑夫妇迁居汉口,创办民众诊所,并加入第五陆军医院做义务护士,积极参加战地伤兵护理工作。


俗话说:“最难侍候是伤兵。”伤兵火气大,动不动就骂娘。因此,每天早晨8点,蒋鑑便准时到达医院,然后一整天都呆在伤兵中间,为他们换药、盥洗、缝补、写信。平常住六七百人的病房,三个多月总共住了三四千伤兵。在几千伤兵中,很少没有受过她护理的。她的护理不计时间,白天劳累不算,晚上在家里还继续替伤兵写信、缝补衣服。


民国二十七年(1938)5月16日,战火逼近武汉,第五陆军医院奉命西迁至四川合江,蒋鑑护送重伤兵到宜昌后返回。这时,由于日机狂轰滥炸,有数百名难童急需向四川转运。受李德全、邓颖超之托,蒋鑑随船运走100名难童到重庆临时保育院。在轮船上,她为百名难童的护理和生活忙得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和吃饭,还要随时和船长、老师商量躲避追踪扫射的敌机。著名文人潘孑农还拍摄了一部600多米长的新闻片《第二代》,记录了蒋鑑与难童的生活全貌。不仅在国内放映,还发行到英、美及新加坡等国,将中国妇女界及爱国进步人士抢救战时难童这一壮举昭扬世界,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由于常年的劳累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民国二十九年(1940)10月,蒋鑑因肠癌不幸去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难童(1-5)
民国二十六年蒋像铜质纪念章
民国四十五年蒋七秩华诞纪念铜章一枚
燕园被日军占领的三年零十个月
中国历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中华民国
民国三十七年中央银行壹佰圆 绿色蒋像金圆券全新挺版稀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