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觅画记】李思训:迄今绘事者推李将军山水(上)

李思训是中国山水画史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山水画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绘画以人物为主题,山水只是作为背景和点缀的状况,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在唐代,以山水画著名的画家有李思训、李昭道、卢鸿、郑虔、王维、王洽、张璪等,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李思训和王维。

将自然山水做为绘画的主体,是到唐代才出现的大发展局面,由此而产生了多位大画家,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李思训和王维。到了明代,董其昌将山水画分为南北两宗,王维成了南宗的创始人,李思训则为北宗之祖,董其昌的这番论述出自他的《画禅室随笔》: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幹、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与维也,无间然。”知言哉。

李思训 《宫苑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将佛教禅宗中的南北两宗概念,用在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上,在谈到北宗时,他把李思训父子列在了最前面,而后谈到了南北两宗递传的情况。虽然从他的论断上看,有着贬北褒南的倾向,而对于这种观念,后世学者多有争论。但从绘画史的角度而言,他是将李思训父子列为北宗之祖。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称赞李思训是“国朝山水第一”,宋代的《宣和画谱》在“山水门”中也把李思训排在了第一位,这也足见李氏父子二人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李思训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如此之高呢?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录·画山水树石》中称:“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此话中的“吴”乃是指吴道子,“二李”则是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按照张彦远的说法,吴道子才是山水画变革之祖,但他的变革仅有开创之功,是李思训父子将山水画完善了起来。这样的叙述貌似没有问题,然而从年龄上说,吴道子要比李思训小二十多岁,从这个角度而言,李思训乃是吴道子的前辈。日本学者米泽嘉圃在《中国绘画史研究》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吴道子较之李思训,是约三十年的后辈。而且李思训没于开元四年;吴道子即使在开元以前,已开始‘山水之变’,依然不能说大成于李思训。但是,所谓‘二李’若系置重点于李昭道,则此一说法,大体可以首肯。”

李思训(传)《九成避暑》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米泽嘉圃也认为吴道子不可能是李思训的前辈,因为他们两者之间差着将近三十年,但如何来解释张彦远的这句话呢?米泽嘉圃认为张彦远所说的“二李”重点应当指的是李思训之子李昭道,这样的话,这段论述就可以圆满了。对于这个问题,王伯敏在《中国绘画通史》中有如下解释:“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这是指吴道子‘于蜀道写貌山水之体’之时‘始创山水之体’的‘始’。此时二李都健在,吴虽年轻,但是早熟,故以山水变革之‘始’属于吴。但是吴到了中年以后,虽画山水不辍,毕竟把主要精力放在佛道人物画上,而二李却一直孜孜于山水画,故以山水变革之‘成’归于李。”

王伯敏还是认为吴道子才是山水变体的鼻祖,只是后来吴把精力转向了佛道人物画创作,而二李却始终专注于山水画的变革,因此,这个画体的变革,虽然吴道子有开创之功,但最终在这方面有所成者则是李氏父子。可见,王伯敏认为张彦远的所言并没有错。

到洗车处问路

原来是惠陵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第二卷第四章的题目为“古典山水画的高峰——李思训”,第五章的题目为“山水初变——吴道子和李昭道(附王陀子)”,为什么将李思训排在前面,而将吴道子和李思训的儿子排列在后呢?他的这种分法也同样基于对于张彦远那句话作出的别样解读:“张明明说的是‘成于二李’,大李创其始,小李竟其终,‘成于’之时应落于‘晚’,而不应求于‘早’,落重点理应在小李。”

陈传席把大李和小李分开来说,认为大李有创始之功,而小李是最终完成者,故他认为张彦远的“成于二李”之意,乃是指的在小李时得以完成。这是因为小李的年龄应当跟吴道子相仿佛或略晚,那么张彦远这句话的叙述顺序就顺理成章地成立了。这样的论述为什么能够成立呢?陈传席接着说道:“李昭道取二者之长,使山水之变得以成功,……正是吴的墨骨加大李的色彩等的有机化合。吴画山水气势磅礴,但形貌不完;大李山水形貌完整,然艺术情趣不足。至小李,我们方有值得称为具有相当艺术情趣的山水画作品。”

望碑跑死人

前行的土路

且不论中国山水画的变革始于谁还是成于谁,“二李”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不容质疑。杨华在《李思训对青绿山水画材料的贡献》一文中就本持这种观点:“‘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这个观点自唐代张彦远提出后,奠定了李思训在山水画史中的重要地位。对此观点纵有争论,也是围绕‘始’与‘成’中的两个主角吴道子和李思训出生的先后问题,来争论‘山水之变’,到底‘始’于谁‘成’于谁,但这并不妨碍李思训在山水画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而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说: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金碧青绿入画,不仅是为了色泽之美,而且也实为后来皴染之先河,弥补了上述的缺点,所以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我们可以说,山水画的精神发露于宗炳、王微;其形体则完成于李思训。李思训后,我们始有真正值得称为山水画的作品。

终于看到了人影

正在修理

关于李思训的生平,《旧唐书》中称:

孝斌子思训,高宗时累转江都令。属则天革命,宗室多见构陷,思训遂弃官潜匿。神龙初,中宗初复宗社,以思训旧齿,骤迁宗正卿,封陇西郡公,实封二百户。历益州长史。开元初,左羽林大将军,进封彭国公,更加实封二百户,寻转右武卫大将军。开元六年卒,赠秦州都督,陪葬桥陵。思训尤善丹青,迄今绘事者推李将军山水。

李思训的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李叔良以军功起家,在武德四年跟突厥作战时中流矢而死。李思训的父亲李孝斌是原州长史、华阳县开国公,故而李思训乃是唐朝宗室。乾封二年,李思训年14岁,补崇文生,举经明行修科甲,而后一路提升做到了扬州江都令。武则天登基后大杀李氏宗室,于是李思训弃官,到处隐姓埋名地躲藏达16年之久。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李思训被召入朝中继续为官,并受到重视,一路提升,在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大将军,后来又转任右武卫大将军,去世于开元六年。正是因为他的这些任职经历,后世把他称为李将军。虽然他任的都是武职,然而他在绘画方面却极有才能。李思训去世后,陪葬在桥陵,李邕给他写了碑文,碑文中夸赞李思训说:“一纵一横,一文一武,丈夫也,君子哉!”看来他在人们眼里是位文武双全的人物。

无论转到哪个方向都找不到通往碑之路

嗞嗞作响的高压线塔

李思训在绘画方面,不仅个人有成就,还影响到了家人与后世,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

李思训,宗室也,即林甫之伯父,早以艺称于当时。一家五人,并善丹青(原注:思训弟思诲、思诲子林甫、林甫弟昭道、林甫侄凑),世咸重之,书画称一时之妙。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彭城公,开元六年赠秦州都督。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时人谓之大李将军其人也。

走在田埂上

不如走在麦茬上安全

原来李思训乃是唐玄宗时宰相李林甫的伯父。李林甫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因为正是在他的任上埋下了“安史之乱”的隐患,但这是李思训身后之事,他不会知道后辈中出了这样一位奸相,而他所能影响者主要是在绘画方面。虽然李家出了五位有名的画家,但这五人中以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名气最大。《历代名画记》中称:“思训子昭道,林甫从弟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官至太子中舍。创海图之妙。世上言山水者,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昭道虽不至将军,俗因其父呼之。”

李氏父子均有绘画成就,虽然在技法上李昭道有超过父亲的地方,但将父子二人并称时,后世为了能作出区分,遂称李思训为大李将军,而李昭道为小李将军,其实李昭道并未任过将军之职,这只不过是一种俗称。

关于李思训在绘画方面的故事,以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的所言流传最广:“明皇天宝中,怱思蜀道嘉陵江山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时有李思训山水擅名,帝亦宣于大同殿图,累月方毕。明皇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在太阳的暴晒下,终于走近了碑楼

站在了楼前

唐玄宗想到了巴山蜀水,于是命吴道子到当地游览一番,返回之后,命他在大同殿将沿途所见画出来,结果嘉陵江的三百里江山吴道子一天就画完了。唐明皇又命李思训画同样的内容,李用了一个月才画完。命令两人画同样的题材,显然明皇是想让吴道子跟李思训PK一番,后来明皇将这两幅作品比较一番,给出的结论竟然是不分胜负。但陈传席由这段话推论出了另一个的结果,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中称:“他的山水画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如画史上触目可见的一句话:着色山水宗李思训。李思训把以前的青绿山水发展得更完善、更成熟,他画山水至‘数月而毕’,可见其精工之至。说李思训之后的青绿、精工山水宗李思训,基本上符合事实。”

尽管唐玄宗的这段话说得不偏不倚,但朱景玄又写道:“天宝中,明皇召思训画大同殿壁兼掩障。异日因对,语思训云:‘卿所画掩障,夜闻水声,通神之佳手也。’”从这段话可以作出如下猜测:唐玄宗更偏爱李思训的绘画风格,所以朱景玄认为李思训所绘的山水才是唐朝的最高水平。

果真是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侧旁的通风窗

后世经过考证,却认为这个传说不可靠,因为朱景玄明确地说,唐玄宗命吴道子和李思训PK的地方在大同殿。后世专家经过一番考证,证实大同殿的建造时间大概在开元八年之后,而李思训去世于开元六年,他已没机会跟吴道子在大同殿一较高下。那么如何解释朱景玄的这段生动描绘呢?宁晓萌在《李思训绘画研究》中作出了两种存在其他可能的推论:“第一,李思训曾经为明皇作画,或至少明皇可能看到过或藏有李思训画作;第二,作画者另有其人,比如李思训之子李昭道。前一种可能,由于缺乏材料支撑,目前无从讨论。只能说如果明皇曾经看到过在当时极富盛名、且为宗亲的李思训山水,是极有可能的事。”

这种推论方式近似于前面把“二李”重点解释为小李将军,为此,宁晓萌对后一种可能作出了如下解释:“从《李思训碑》残存的文字看,李昭道曾任职‘集贤院’,作为以山水称名且独创海图之妙的画手,在其任职集贤院期间被明皇召至大同殿作画是极有可能的。同时,考诸画史,并无李思训画壁之记载,而《历代名画记》中则有‘万安观,公主影堂东北小院南行,屋门外北壁,李昭道画山水’的记载。据《长安志》,万安观当为玄宗长女永穆公主宅,‘天宝七载,永穆公主出家舍宅置观’。虽李昭道为公主宅作画时间不可考,但至少从这两条信息可以看出,李昭道生活在开天年间,并曾画壁。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粗略推测,即使李思训本人未曾真的作画大同殿,代表着李家山水风格的李昭道或其他人曾经有此故事是极为可能的。”

介绍牌上已看不到文字

从时间上论,小李将军有可能跟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绘画,更何况历史记载中并没有谈到李思训绘制壁画,李昭道却有相应记载,然而朱景玄的这段话只是说玄宗命吴道子和李思训到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并没有明确点出是画在大同殿的墙壁上。到了宋代,《宣和画谱》中却明确地称,唐明皇命李思训就是在大同殿的墙壁上画画:

李思训,唐宗室也。弟侄之间,凡妙极丹青者五人,思训最为时所器重。官止左武卫大将军。画皆超绝,尤工山石林泉,笔格遒劲,得湍濑潺湲、烟霞缥缈难写之状。天宝中,明皇召思训画大同殿壁兼掩障,夜闻有水声,而明皇谓思训通神之佳手。讵非技进乎道,而不为富贵所埋没,则何能得此荒远闲暇之趣耶!其子昭道,同时于此亦不凡,故人云大李将军、小李将军者,大谓思训,小谓昭道也。今人所画著色山,往往宗之,然至其妙处不可到也。

背面同样没有文字

且不管李思训在大同殿的绘画,究竟是画在纸上还是墙壁上,他无法活到那个年代却是事实。如果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的记载确有其事的话,那唯有把李思训改为他的儿子李昭道才有可能。从留传后世的画作来看,李氏大小将军在绘画风格上极其相似,因此,将两人的画作弄混了也不是没有可能。邵洛羊在《李思训》一文中说道:李思训的真迹作品,甚至于他的儿子李昭道的画,现在很难说还能够看到其亲笔真迹,目前标签着存世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作品,也恐是后人的摹本或仿拟他们风格的作品,但我们仍可看出这一画派的风格面貌。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 李思训开中国画非专业创作之路
唐代山水画的特征(上)
他们父子是“将军”,还是杰出的山水画家—李思训、李昭道
李思训 - 唐朝宗室、官员、书画家
唐代山水画风略论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