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版】洞庭席氏:席丰履厚,刊书廿百(上)
洞庭席氏乃江南望族,李雅在《江南席氏的藏书与刻书》一文中总结说:“席氏家族是江南一带的一个望族。唐朝后期,为避北方战乱,唐僖宗时期的武卫上将军席温,携三子从北方迁居江南,定居于太湖之滨,开始了席氏家族在江南一带的繁衍,迄今已传40多代,绵延1100余年。”

对于席氏一姓的来由,杨丽莹在其专著《扫叶山房史研究》中,根据康熙元年席启纮纂修的《席氏家谱》、雍正年间席鏊纂修《常熟席氏族谱》,以及道光年间席存震纂修《洞庭席氏族谱》中的所载,将该族的情况综述如下:“其先祖本姓籍,楚汉之争时避项羽的名而改姓席。洞庭席氏一族,始祖为唐朝武卫将军席温。自席温始,席氏世居洞庭东山达五百多年之久,至明中期后逐渐有人外迁,但仍以祖籍称洞庭席氏。”

先扫苏城码才能购票


洞庭席氏到明万历年间富甲一方,杨丽莹在专著中从席端攀讲起,其字公援,别号右源,世称右源公,他是洞庭席氏始祖席温的第二十八世孙。根据江用世《右源公传》所载,席端攀弃儒经商,与其兄席端樊在青浦开当铺,此后他们以青浦为基地,沿着运河长江贩运布匹和粮食。

席端攀的独子席本桢接替父业,使席家的财富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崇祯十四年,江南闹灾荒,席本桢捐八千金赈灾,为此,获赐文华殿中书舍人,晋太仆少卿。席本桢的所为使洞庭席氏家族在当地有了义名,顺治十六年,席本桢名列吴郡乡贤祠,他在经商之余,也读书撰述,辑有《古今格言类编》十六卷、《明诗脉》一卷等。
席本桢有四个儿子:席启兆、席启图、席启疆、席启寓。其中启图和启寓在藏书和刻书方面颇有成就。启图为岁贡生,候补内阁中书舍人,汪琬为其所撰的《席舍人墓志铭》中称启图“好读书,贮书累万卷”,席启图另编有《畜德录》二十卷。

票价减半


席启寓在康熙年间授文林郎工部虞衡司主事,故人称席工部,他曾延请著名学者陆陇其做其二子的家庭教师。康熙四年,席启寓认为“东山僻处湖中,读书服贾大半各游。索处无俦,见闻弗广”。(席永恂《显考治斋府君行述》)于是他举家迁往常熟,而常熟乃著名的藏书之乡,他受当地风气影响,也开始致力于藏书与刻书。他所刻最有名的书乃是以琴川书屋名义刊刻的《唐诗百名家全集》。

启园入口


该书有三百二十六卷之多,按照席启寓的自称,他编纂此书费时三十余年,到康熙四十一年完成了二百八十六卷,其去世后,长子席永恂、次子席前席继续编纂、刊刻此书。对于该书的价值,叶燮在为本书所写序言中称:

虞山席治斋虞部,壮岁官于朝,即陈情乞归养,高卧家园,以著述为己任。暇日出其箧衍所藏唐人诗,自贞元、元和以后,时俗所称为中晚唐人,得百余家,皆系宋人原本,一一校雠而付之梓。意以为是诗也,时值古今诗运之中,与文运实相表里,为古今一大关键,灼然不易,奈何耳食之徒如高棅、严羽辈,创为初盛中晚之目,自夸其鉴别,此乡里学究所为,徒见其陋已矣。今观百家之诗,诸公无不自开生面,独出机杼,皆能前无古人,后开来学。诸公何尝不自以为初,不自以为盛,而肯居有唐之中之地乎?虞部于此,不列开、宝以前,独表元和以后,不加以中晚之称,统命之曰《唐人百家诗》,以发明诗运之中天,后此千百年,无不以是以为断,岂俗儒纷纷之说所得而规模测量者哉!

旁边的东山宾馆


叶燮的这段话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唐诗百名家全集》主要收集中晚唐五代诗歌。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把唐诗分为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及晚唐体,严羽主张“当以盛唐为法”,然宋人却多宗法中晚唐。到明弘治间,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为了反对台阁体,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口号,在这种风气下,席启寓却专选中晚唐人的诗歌。叶燮很赞赏席启寓的观念,所以叶燮夸赞席启寓所选该书“皆能前无古人,后开来学”。

启园在东山所处位置

叶燮在序中注意到了席启寓选本的底本问题,其称这些底本“皆系宋人原本”,可见席启寓所编该书的底本均为他搜集到的宋刻本。他在刊刻时,保留了宋本原序,同时还为一些诗人写了小传,这正是该书受后世所重的原因。

康熙三十八年,玄烨第一次南巡,途经太湖时,席启寓进呈他已刊刻完成的《唐诗百名家全集》中的四册,朱彝尊在《工部主事席君墓志铭》中谈到此书时称:“天子幸第时,曾进乙览。一时言诗者返之正音焉。”因为这件事,使得该书名扬天下,然此书的初刻本乃是用“红筋罗纹纸”所印,这种纸仅见于《唐诗百名家全集》,而今偶有零本出现在世面上,每次都能售得善价,但其当年进呈给康熙帝之书,不知是否是用这种纸张刷印的。

启功题匾


由以上这些可知,洞庭席氏在藏书刻书史上的成就始于席启寓,席启寓的两个儿子,长子席永恂一支后来居住到了常熟,次子席前席一支迁往了青浦。席永恂有七个儿子,席前席有三个儿子,此十子中只有席永恂的第七子席鉴在书史上有名气,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中载有席鉴事迹,书中谈到:

玉照藏书极富,所刻古今书籍,板心均有“扫叶山房”字。余曾见所藏《宝晋山林集》,有“萸山珍本”印。

空旷的停车场 


而玉照乃席鉴之字,《常昭全志稿》中有载:

席鉴字玉照,藏书极富,于说部小集尤留心搜访。所刊书籍板心均有“扫叶山房”字。别号茱萸山人,所藏书有姓名及“萸山珍藏”、“学然后知不足”诸朱记。

启园简介

洞庭席氏在书史上有两件事为后世所称道,一是购买到毛晋所刻《十七史》版片的故事,二则为开办了在书店业极具名气的扫叶山房。关于扫叶山房开办的时间,杨丽莹在其专著中首先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在文中引用了不少前人的说法,比如叶九如在民国间撰有《上海书业公会的历史沿革》一文,该文称:

远在明万历年间,松江席氏买下有名的毛氏汲古阁《二十二史》等书版,与苏人洪、谢、陆三人合资在松江开办扫叶山房,不久移设苏州阊门内。

茂密的植被


此文发表于民国三十二年,文中称是松江席氏一支在明万历年间买下了汲古阁二十二史版片,松江席氏后人于是以此为基础与其他人合办了扫叶山房。然而毛氏汲古阁所刊乃是《十七史》并非是《二十二史》,同时《十七史》的刊刻时间始于明崇祯年间,而书版的刊刻完成已是清顺治年间,所以这种说法难以取信。

朱联保注意到了这个矛盾,他在《解放前上海书店、出版社印象记》中虽然也说:“扫叶山房,是旧中国历史最长的一家书店,有四百多年历史,创于明朝万历年间。”但是在谈到席氏汲古阁的书版时间时,则称:“店主席氏,先世居苏州洞庭东山,于明末清初,得常熟毛氏汲古阁各书版本而设此扫叶山房。”

因疫情不能入室参观

然而杨丽莹在专著中说现在没有看到过扫叶山房刊于明万历或者明代的印刷实物,而现知扫叶山房所刻最早之书乃是《旧唐书》和《旧五代史》,关于后者,则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来的,武英殿刊刻于乾隆四十九年,而扫叶山房乃是覆刻武英殿本,故其刊刻时间只会晚于该年。

沿左路前行


扫叶山房何时得到了汲古阁的《十七史》版片,以上所引均为他人的说法,而扫叶山房在宣统元年于《图画日报》中刊登的广告中自称:

国初汲古阁毛氏所刊书籍。如《十三经》《廿一史》等不下数百余种。后版张全归吴中席氏。席氏既得此书版。即开设书肆于江苏省垣,牌号曰扫叶山房。

幽静


关于这种说法,缪荃孙在《云自在龛随笔》中亦称:

淄川唐济武《日记》云:毛子晋《十七史》板。以逋负赋,质之故粮道卢澹岩,得四千金。已而卢负官库将还,以于晋无以偿也,乃再质之洞庭席氏。席,洞庭巨室也,以史板故,分一子住常热,然则席氏史本毛子晋原刻也。翻本图记云:平江赵氏,非席氏。

拍照点


按照缪荃孙的所言,《十七史》版片是毛晋抵押出去的,但杨丽莹在小注中说:“毛晋卒于顺治十六年(1659)。时卢綋尚未任职苏州,故毛晋不可能把《十七史》质于他;且毛氏一身致力于刻书,不可能在生前典卖自己的书版;因此,文中所称‘子晋’,可能系笔误,当为毛氏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扫叶山房史研究”一席谈
苏州洞庭商帮与藏书文化
自是东山称大族
近代苏州的刻书与藏书
明代的刻书事业
从汲古阁书跋试论汲古阁刻书性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