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院】保定张说书院:燕公微时,集贤之肇(上)

邓洪波在其专著《中国书院史》中谈及从各种地方志中查得41所建于唐代的书院,其中河北省有两所,其一则为张说书院。弘治版《保定郡志》卷二十《祠庙》中称:“相公堂,在郡城西五十里,属满城县。唐燕国公张说布衣时,此地山水清奇,尘嚣屏绝,率其徒若干人卜居讲道,后拜相。乡人思之,因广其制,构屋三间,周以桓墙,崇以台阶,塑像于中而奉祀焉。”

《初学记》三十卷  嘉靖十三年晋府虚益堂刻本,卷首

由此可知,张说书院又名张相公堂,位于河北满城县。唐代燕国公未发达时来到此地,他看到该处环境甚佳,于是率领弟子于此建讲堂,而后在这里读书讲学。后来张说官居丞相,当地乡人就在其讲学之处建起几间房屋,并在里面塑张说之像祭祀。

张说在此讲堂讲堂的具体情形,未见史料记载,然此书院的创建意义重大,邓洪波在其专著中说:“30余年之后,张说能总领朝廷丽正、集贤书院,与唐玄宗及其他大臣一起极尽‘开学’、问政、唱酬之盛,或许正与他年轻时在花阳山中的那段读书藏修的书院经历有关。”

《初学记》三十卷  明杨鑨九洲书屋刻重修本

唐代的丽正书院、集贤书院乃是官办书院之始,张说为创办官修书院起到了重大作用,而其书院观想来是酝酿于他在满城县办讲堂之时。从这个角度来论,满城的张说书院堪称唐代官办书院的肇基。

张说在满城开办讲堂的原因,跟其籍贯有关,张说为其父张骘所撰碑志《唐赠丹州刺史先府君碑》中称:“府君讳骘,字成骘,范阳方城人也。”故张说也自称是范阳人,比如他在《与凤阁舍人书》的落款为“范阳张说谨上”。

《初学记》三十卷 明嘉靖十三年晉府虛益堂刻本

范阳原属幽州,本属涿郡,天宝元年改称范阳,而范阳就是今河北一带。但也有的文献上说,张说家族后来迁居到了洛阳,《旧唐书·张说传》就持这种说法:“其先范阳人,代居河东,近又徙家河南之洛阳。”《新唐书》亦称:“其先自范阳徙河南,更为洛阳人。”

余外,关于张说的祖籍还有河东说,然总体而言,以范阳说居多。况且张说本人自署其为范阳人。关于他的家世,他在为其父所作的《府君墓志铭》中说:

府君讳骘,字成骘,姓张氏,其先晋人也。晋分,家世相韩;韩灭,留侯为汉谋主。至宇,为范阳太守,因居其郡;及华,博物亚圣,为晋司空。府君司空十二代孙也。曾祖讳俊,河东从事;大父讳弋,字嵩之,通道馆学士;考讳恪,未仕即世。

张说自称其乃汉张良之后,到张宇时,其做了范阳太守,其家族定居范阳,故称为范阳张氏。此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当属晋代张华。

《大唐六典》三十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广雅书局刻本,书牌

张说乃唐初时期重要的文臣,汪篯在《唐玄宗时期吏治与文学之争》中指出唐开元时期朝廷有以姚崇为代表的“吏治派”和与张说为代表的“文学派”,这两派斗争激烈。姚崇乃是由狄仁杰提拔起来的重要人物,此人长于吏治,颇受武则天的欣赏。姚崇把张柬之推荐给武则天时称:“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资历,则今之宰臣李峤、苏味道亦足为文吏矣。岂非文士龌龊,思得奇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务者乎?”(刘昫《旧唐书·狄仁杰传》)

可见姚崇极其看不起文人,虽然在武则天时期李峤和苏味道官至宰相,但其主要作为是草诏应制、监修国史,难有实质性的决定国策。中宗时期,上官婉儿渐渐左右朝政,其重视文士,《旧唐书》本传中说她:“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由此而形成中宗朝推崇文学之臣的风气,而张说正是受到了上官婉儿的提拔。

《大唐六典》三十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广雅书局刻本,卷首

睿宗景云元年,张说被任命为太子李隆基的侍读,转年,张说立排太平公主之党,坚请太子监国,而后协助李隆基诛灭太平公主,后得以入相。《大唐新语》中载有此事:

景云二年二月,睿宗谓侍臣曰:“有术士上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卿等为朕备之。”左右失色,莫敢对。张说进曰:“此有谗人设计,拟摇动东宫耳。陛下若使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自然窥觎路绝,灾难不生。”姚崇、宋璟、郭元振进曰:“如说所言。”睿宗大悦,即日诏皇太子监国。

《张说之文集》二十五卷 明嘉靖丁酉年伍氏龙池草堂刊本,卷首

可见,正是张说向睿宗谏言,请太子监国,当时姚崇亦赞同此事。太平公主闻讯后,立即罢张说的知政事,命其分司东都。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决意谋反。先天二年,时在东都洛阳的张说派使者送佩刀给玄宗,暗示其尽早决断,于是玄宗下定决心,一举诛灭太平公主一党。

但是,玄宗掌权后,又起用姚崇再度为相,尽管张说对李隆基忠心耿耿,但因其与睿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张说被外放。姚崇倒台后,张说再回朝中,之后又得以复相。

《张说之文集》二十五卷 明嘉靖丁酉年伍氏龙池草堂刊本,序言

张说在任上的所作以及为人,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然而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后世无异议。比如清蔡世远在《古文雅正》中说:“昌黎公未出以前,推燕公为巨手。未能去排偶之习,然典重矜贵,有两汉之风味,而无六朝之绮靡,擅名一代,不虚也。”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而在此之前,天下写文章的第一高手乃是张说,《新唐书·苏颋传》中则称:“(颋)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张说撰《张燕公集》二十五卷  清乾隆武英殿聚珍版

张说一生三次监修国史,并且主持和参编了多部重要之书,例如《三教珠英》《唐六典》《开元大衍历》《初学记》等。《初学记》的编纂乃是缘于玄宗对于皇子教育的重视,玄宗跟张说谈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刘肃《大唐新语·著述第十八》)

抱阳山山门

玄宗说他的儿子想学文体,但《御览》等书部头太大,并且检索不方便,所以他命张说跟几位学士要撰写一部部头不大并便于检索之书。于是张说就带徐坚、韦述等学士来编纂该书,编纂完成后,署名权却给了徐坚。其实张说才是主抓人,因此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明确地说:“《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撰。初,张说类集事要以教诸王,开元中诏坚与韦述等分门撰次。”

沿小径前行

张说对于书院的贡献,主要是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官办书院——丽正书院。丽正书院又称集贤殿书院,其前身乃是开元五年建立的乾元修书院。唐玄宗儒道并崇,他广征天下之书,同时派人抄写稀见之书。李林甫在《唐六典·中书省集贤院史馆匦使》中说:“于乾元殿东廊下写四部书,以充内库。”

起初,乾元修书院规模不大。开元六年,玄宗到东都洛阳时,将该书院更名为丽正修书院,同时“置校理二十人”。开元十年,张说出任修书使。开元十三年,丽正修书院更名为丽正书院,由张说总其事。后来,丽正书院的学士被玄宗召至集仙殿设宴款待,诏令改集仙殿为集贤殿,同时丽正书院更名为集贤殿书院。

路遇小庙

张说在集贤殿任上起到重大作用,《旧唐书》卷九七《张说传》中载:“时中书舍人徐坚自负文学,常以集贤院学士多非其人,所司供膳太厚,尝谓朝列曰:‘此辈于国家何益,如此虚费。’将建议罢之。(张)说曰:‘自古帝王功成,则有奢纵之失,或兴池台,或玩声色。今圣上崇儒重道,亲自讲论,刊正图书,详延学者。今丽正书院,天子礼乐之司,永代规模,不易之道也。所费者细,所益者大。徐子之言,何其隘哉!’玄宗知之,由是薄坚。”

池水

此处称中书舍人徐坚认为集贤院内的学士大多徒有虚名,但是朝廷给他们的待遇却很丰厚,故其认为朝廷不应当花这种冤枉钱。然张说听到后,却坚决反对这种观念,他说很多帝王功成名就后都变的骄奢淫逸声色犬马,而今上却崇儒重道,不但与文臣探究学问,还搜集图书予以校正,当今的丽正书院正是国家崇尚文治的重要体现。丽正书院的花费,对国家来说乃是小钱,但它起到的文化作用却很巨大,徐子的所言太过狭隘了。后来玄宗听闻此事后,也对徐坚有了看法。可见,玄宗皇帝认为张说所言在理,继续支持丽正书院。

奇特的石质

然而徐坚在开元十三年,丽正书院更名为集贤殿书院前,做过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并未做过中书舍人。《唐会要》中载:“院内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中书令张说充学士、知院事,散骑常侍徐坚为副,礼部侍郎贺知章、中书舍人陆坚并为学士。”

可见,中书舍人乃是陆坚而非徐坚,然无论是哪一位,张说都不允许他们诋毁丽正书院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前方带路

以上这些说明了张说对书院作用看的何等之重,这正如邓洪波先生所言,他对书院的看重应当是本自他在满城讲学之时。对于他当年所办讲堂的旧址情况,《全宋文》中收有《保州抱阳圣教院重修相公堂记》:

相公者,唐之张燕公也。燕公开元贤相,布衣时肄业寓此山,今宝教寺之东岩书院,乃其所也。院有石室三,南而下者曰五经堂,上者曰进士堂,北而又上者,其名不传。石室与山同生,皆非人力之所能为也。燕公贵,念生平为学之所依,思有以传其贵,重其报,遂自山叠石为岸,以广寺地。就山镌室,贮泉为石。寺之上构宇,引流以为上方;寺之下七曲,石磴以便登降。书院之上,因山南北,廊百步,廊下又得三泉,皆镌石堂以蓄之。石堂之东,别构一堂,造白石像以为堂之庄严,仪像之美,宛然生动。时人德公,思欲旦夕奉之,乃塑公像于此堂。此堂所由名也。

带刺的树枝

对于该文的作者及文本情况,《全宋文》的小注中先说明该记作于元丰三年二月,并称该文有节略,该文的作者则标明为元丰间乡贡进士张纬。可见在宋代时,已经重修了位于保定抱阳山的相公堂,此堂位于宝教寺附近。并详列出该书堂处在宝教寺下方的山崖,那里还有储水的池塘,同时那里有一间屋内供奉着张说的塑像。

民国版的《满城县志略》中载:“旧志在抱阳山东岩下深一丈五尺上篆书大唐张燕公读书处,谨按此篆刻今追寻不见,惟寺后东岩下西北隅下有一堂,内有石床,岩上有横嵌石碑处,疑石在此,今不见矣。”

找到了小亭

看来到民国时,抱阳山东崖下所刻的篆书“大唐张燕公读书处”的字样不见了,但是那时还有一个房子内有一石床。

对于该书院如今的情况,吴洪成,刘园园等所著的《河北书院史》中称:“现今去抱阳山可见其八景之一的读书堂,为天然石洞,即为‘滴水堂’的一部分,堂前荆盘藤绕,岚气升腾,壁间刻有‘大唐张燕公读书处’8个篆书大字,由此可见,读书堂即为张说书院的所在地。”如此说来,原来石壁上刻的篆书又找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丽正书院或为国内最早官办书院:始于唐开元年间
翰苑群书 翰苑羣书卷四
傅璇琮 | 李白任翰林学士辨
徐坚
卷九 中书省集贤院史馆匦使.读书人心系天下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