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觅苏记】广东惠州白鹤峰故居:营建新居(上)

绍圣三年正月,程之才调离广东,没有了程的庇护,惠州一些官员对东坡的态度迅速冷淡了下来。东坡觉得不能在合江楼再住下去,何况此前他听闻到皇帝已经明确地称“元祐臣僚,一律不赦”,这让东坡觉得想再北还朝廷已经没有希望了,东坡在给王巩的信中提到他决定“明年筑室作惠州人”。东坡决定在惠州定居,而后他开始到处找地,准备营建一处居所。东坡把这个想法写信告诉了程之才:

兄去此后,恐寓行衙,亦非久安之计,意欲结茅水东山,但来有佳处,当徐择尔。令长子迈来此指射差遣,因挈小儿子一房来,次子迨且令设法赴举也。

示意图仍然叫东坡祠

示意图仍叫东坡祠

东坡说得很明确,程之才离任后,广东当地已经没有人罩着他,如果再住在官衙内,显然不合适。他想在江边寻找一块合适的地,然一时找不到,但他的长子苏迈一家准备前来惠州团聚,如果再来一大家子人,住在官舍内更不方便,所以即使找地不容易,也要努力寻找。

经过一番寻觅,东坡终于在江边的白鹤峰找到一块宅基地,他在给毛泽民的信中写道:“某已买得数亩地在白鹤峰上,古白鹤观基也。已令斫木陶瓦,作屋三十许间,今冬成。去七十无几,矧未必能至耶,更欲何之。以此神气粗定,他更无足为故人念者。”

东坡雕像

东坡雕像

白鹤峰顶原本有一处白鹤观,后来废弃成了空地,东坡将其买了下来,而后开始购买建材,以及做整体的规划。当时在惠州找合适的建筑工匠及建材并不容易,东坡是从河源找来木工头王皋,他同时托博罗县令林抃帮助找木匠,又派苏过到河源去督办此事。经过一番折腾,总算在白鹤峰上建起了新居,东坡对这处新居的位置十分满意,他在给毛泽民所写的另一封中提及:“新居在大江上,风云百变,足娱老人也。有一书斋名思无邪斋。”

白鹤峰处在宽阔的东江边,新居建在峰顶之上,坐在家中即可俯看东江,其景色之佳令东坡有陶陶然之感。在建造的过程中,东坡只要有空,就会到现场去监督。等到框架搭成时,他特意写了篇长长的《上梁文》,此文起头一段为:

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海山浮动而出没,仙圣飞腾而往来。古有斋宫,号称福地。鞠为茂草,奄宅狐狸。物有废兴,时而隐显。东坡先生,南迁万里,侨寓三年。不起归欤之心,更作终焉之计。越山斩木,溯江水以北来;古邑为邻,绕牙墙而南峙。送归帆于天末,挂落月于床头。方将开逸少之墨池,安稚川之丹灶。去家千岁,终同丁令之来归;有宅一区,聊记扬雄之住处。

还有游客登临

还有游客登临

该文起手一句的“鹅城”乃是指惠州,据当地传说,有一位仙人骑着木鹅由北方飞来,看到惠州有山有水风景绝佳,于是降落在惠州西湖边不愿离去,木鹅化作一座山岭卧于湖畔,此后惠州有了鹅城之称。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称:“仙人乘木鹅至此,古称鹅岭,在罗浮西北,即惠阳也。”

东坡习惯于把惠州称为鹅城,比如《东坡志林》中有如下一段:

昙秀来惠州见予,将去,予曰:“山中见公还,必求一物,何以与之?”秀曰:“鹅城清风,鹤岭明月,人人送与,只恐它无著处。”予曰:“不如将几纸字去,每人与一纸,但向道:此是言《法华》书,里头有灾福。”

林婆酒肆

林婆酒肆

昙秀又称芝上人,是北宋著名的诗僧,他特地赶往惠州去见东坡,等要离开之时,东坡说你跑这么远来看我,我应当有所馈赠,你想要什么东西呢?昙秀说他只喜欢鹅城的清风鹤岭的明月,只可惜这些自然美景带不走。东坡拿出几张他所写的《妙法莲花经》给昙秀,让其带回去分赠朋友。他还让昙秀告诉受赠之人,《妙法莲花经》包含着灾祸的人生至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东坡在惠州期间虽处困境,然始终没有消磨掉他的风趣诙谐。同时也说明了那时的东坡生活拮据,朝廷拖欠了他三年的薪水,他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道:“政府一共欠他两百贯当地的货币,照京师币值算起来是一百五十贯,那是他三年来该得的薪金。苏东坡没有领到钱,就写信给好友广州太守,请他利用职权叫税吏付款。王古曾经照苏东坡的建议设医院,赈济贫民,不久就因‘妄赈饥民’而遭到免职,苏东坡到底有没有领到钱,史上并无记载。”东坡在这种困境下,竟然还能营造出一处新居,难怪他所写的《上梁文》充满了快乐。

匾额

匾额

此文的前几句乃是夸赞白鹤峰地理位置之佳,而后说旧宅基原有道观,乃是道家的福地,只可惜废弃后荒草遍地狐狸出没。但东坡觉得物有兴衰,有兴起就有废弃,此乃自然之理,所以他不觉得这块地有什么不好。之后他写自己南迁万里,侨居在惠州近三年之久,根据现况,他经过权衡,决定定居在惠州,于是有了此居之建。接下来东坡写出了欢快的上梁歌:

儿郎伟,抛梁东。乔木参天梵释宫。尽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儿郎伟,抛梁西。袅袅虹桥跨碧溪。时有使君来问道,夜深灯火乱长堤。

儿郎伟,抛梁南。南江古木荫回潭。共笑先生垂白发,舍南亲种两株柑。

儿郎伟,抛梁北。北江江水摇山麓。先生亲筑钓鱼台,终朝弄水何曾足。

儿郎伟,抛梁上。璧月珠星临蕙帐。明年更起望仙台,缥缈空山隘云仗。

儿郎伟,抛梁下。凿井疏畦散邻社。千年枸杞夜长号,万丈丹梯谁羽化。

东坡与人喝酒

东坡与人喝酒

这段上梁歌把东西南北上下都写到了,为了能够让这处建筑经久耐用,东坡拜谢了各路神仙。只是他没想到这首上梁歌的其中两句“尽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给他带来了大麻烦。

绍圣四年二月十四日,东坡父子从嘉佑寺迁入白鹤峰新居,长子苏迈也从宜兴带着家人以及苏过的妻儿前来惠州团聚。一大家人又聚在了一起,虽然经济上增加了压力,但东坡还是很兴奋。未曾想,东坡花大心血建起的新居刚住了两个月,到四月十七日,朝廷又把他贬到了儋州,命他立即离开惠州。这是东坡始料未及之事,但他不敢违抗朝廷之令,只好把家人留在惠州,而后由苏过陪伴前往天涯海角的儋州。

林婆蜡像

林婆蜡像

关于东坡为什么又接到再贬之令,有些史料上说这跟他写的那两句上梁歌有直接关系,曾季狸在《艇斋诗话》中说“东坡海外上梁文口号云:‘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章子厚见之,遂再贬儋耳,以为安稳,故再迁也。”

但是有些文献上说,东坡把那两句又用在了另一首名叫《纵笔》的诗中: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翟夫子舍

翟夫子舍

即使是换了一首诗,其实传到章惇耳中,他还是不能让东坡这么快活。《舆地广记》中说:“苏轼谪惠州,有诗云:‘为报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传至京师,章惇笑曰:‘苏子尚尔快活邪?’复贬昌化。”

章惇为什么这么恨东坡,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当年章惇在关键时刻也帮过东坡,但是两人后来因为朝争彻底决裂了。东坡是性情中人,他有时说话口无遮拦,言谈中也有得罪章惇之处,比如《道山清话》中载:

章子厚,人言初生时,父母欲不举,已纳水盆中,为人救止。其后朝士颇闻其事。苏子瞻尝与子厚诗,有“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之语,子厚谓其讥己也,颇不乐。

匾额

匾额

章惇出生之时因父母不喜,准备把他溺死,后被人救下。没成想,他以自己的聪明混到了位极人臣,成为当朝一品后,他当然不愿意别人讲起当年的故事,但东坡在给章惇写的诗中却专门点到对方的痛处。其实年轻时两人的关系很不错,《拊掌录》中称:

章子厚与苏子瞻少为莫逆交。一日,子厚祖腹窗下卧,适子瞻自外来,摩其腹以问子瞻曰:“公道此中何所有?”子瞻曰:“都是谋反底家事。”子厚大笑。

四合院式样

四合院式样

两人在年轻时乃是莫逆关系,那时章惇还未发达,所以还开的起玩笑,后来章遽然发达,东坡依然以从前的口吻对他,显然这令章惇不爽。虽然许多文献都在骂章惇为人之奸,但若撇开感情成分,客观地来看待此人,其实章惇也有敢言直谏的一面。比如《退斋笔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神宗时以陕西用兵失利,内批出令斩一漕臣。明日,宰相蔡确奏事,上曰:“昨日批出斩某人,今已行否?”确曰:“方欲奏知。”上曰:“此人何疑?”确曰:“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意自陛下始。”上沉吟久之,曰:“可以刺面,配远恶处。”门下侍郎章惇曰:“如此,即不若杀之。”上曰:“何故?”曰:“士可杀,不可辱。”上声色俱厉曰:“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惇曰:“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

东坡与翟夫子在喝酒

东坡与翟夫子喝酒

某官在陕西作战失利,皇帝一气之下要杀了他。第二天皇帝问宰相蔡确已经行刑否,蔡确委婉地提到,按照祖宗之法,皇帝不可以杀文臣,所以蔡确希望神宗皇帝不要破例。皇帝沉吟一番,又提出了给此人刺面,将其发配到蛮荒之地。章惇闻言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还不如把他杀了,因为士可杀不可辱。皇帝听到他的话大为生气,他觉得自己身为皇帝,竟然不能做一件随心意的事,但章惇却依然敢于回皇帝说:“这种快意事,还是不做为好。”

章惇那时敢说这样的话,也许是他还没有当宰相吧。当然人心是易变的,这正如白居易所言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里说的是王莽。如果正当章惇敢于直谏之时离世了,他定然被后世目之为一位直臣,但可惜他与东坡都活到了晚年。章惇晚年得意而东坡失意,所以章惇想办法来报复东坡,这样说来,章惇根据那两句诗把东坡再贬到儋州,也并非不可能。

德有邻堂

德有邻堂

那么这两句诗究竟有什么问题,纪晓岚在评价此事时说:“此诗无所讥讽,竞亦贾祸。盖失意之人作旷达语,正是极牢骚。”

在纪晓岚看来,《纵笔》一诗并无讽刺朝廷之事,其只表达了东坡虽然被贬,但依然有着旷达的人生观。这种态度更让对手生气,纪晓岚认为,越是旷达,越表达了写诗人的不满。也许这正是章惇看到该诗而恼怒的原因吧。

东坡离开惠州后,其家人仍住在白鹤峰。元符三年,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东坡也在被赦之列,故他很快北返。东坡与家人在广州团聚后,一同向东北方向行驶,之后到达了常州,后东坡因病去世在了那里。

白鹤峰故居后来渐渐荒废了,到元代时,惠州的地方官将此改建为东坡祠。《惠州西湖志》中转载元邢世衡所写《记略》:“仁宗延祐丙辰,广东佥宪张世荣行部潮惠,势使亚申脱儿赤公曰:‘惠之白鹤,苏公寓焉;公今行,余无憾白鹤矣。’公抵惠,命佐史皮叔宝、邢世衡、王继祖有事于祠。见祠湫隘,慨焉捐修,官属乐助。屋东西偏,匾德有邻、思无邪,存旧也。”

复建介绍牌

延祐三年,张世荣前往惠州履职,有人跟他说,惠州的白鹤峰乃是东坡旧居,希望他能予以照应。张世荣到达惠州后,命下属前去探看,发现那里已经建成了东坡祠。但祠堂建的规制很小,于是众人捐款扩大该祠,并且修复了几间旧居。为什么这些官员如此重视东坡,邢世衡在《记略》中感慨说:“公格新法,居万里,风海孤航,不能餍忌者之心,饱惠州饭,和渊明诗,而迈往之气弥厉,以祸福不动其心故也。夫道体固无外,非滞一偏局一隅之谓。”

对于东坡祠的创建时间,我未查得相应史料,明杨载鸣在《记略》中说:“先生卜筑于兹,徙昌化,留其家以行。惠人以先生惓惓于此邦也,即其居建祠祀焉。”

东坡井

东坡井

惠州人感念东坡为当地人所做的善举,故东坡家人离去后,惠州人将其改建为东坡祠,可见祠堂之建出自惠州人之手,只可惜没有记下姓名。另外,白鹤峰故居还有一度改为东坡书院。元危素在《惠州路东坡书院记》中先说了白鹤峰地理位置之佳:“鹤峰临大江,瞰数百里,惠之胜处也。”而后称:“至正六年,周公伯奇谒祠,顾瞻徘徊。同知观驩即斥大其祠,作孔子燕居,殿为东坡书院。”

此后白鹤峰一直作为东坡祠,后来该祠荒废了,近查得东坡祠又改回为东坡故居。2020年12月6日,我前去探访白鹤峰。

井口封了起来

东坡井文保牌

东坡井文保牌

从地图上查得,此处处在风景区内,想来难以停车,我将车停在一公里外,然后沿着东江边走边探看。而今江边已经建成了休闲公园,但有几处还未完工,只能沿着工地的间隙四处穿行。走出约一公里后,远远地看到江边有仿古高墙,我觉得那应该就是白鹤峰。走到近前,方看到江边有很多空的停车位,这让我后悔自己的多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白鹤峰东坡故居诗词联语钞
那年二月,苏轼在惠州的新屋盖好了
天来大字:苏轼榜书考 | 李跃林
苏东坡在惠州(下)(哲宗时期59岁至61岁)
苏东坡为什么把自己一生的功业归结于黄州、儋州、惠州?
感应九百年前的诗人心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