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熟读课文,能积累文中部分优美的语言。

3.深化文中第三自然段内容,基本上能做到熟读,部分孩子能背诵。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今天老师是第一次借我们这个班级的同学上课。初次合作,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课件出示:春天的画面

问: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你会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

评价:会用词语;词汇丰富;有想象力……

2.这么美的花,一般在哪里能看到:

预设:山上、田野、花圃、院子里……

3.但是,在德国的街道,到处可以看见这奇丽的景色。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老师请大家来读一读,你能把他读通顺吗?

(2)关注: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2生读)

(3)你能想象得到山阴道大概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吗?

(4)不是非常准确,没有关系,老师用几张图片来帮助你。

(5)齐读句子。

一、导入课题

1. 其实,这份美丽来自我国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的笔下,他就是季羡林先生。他被尊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课件逐一出示,学生逐一读。)

2.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故乡。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重返哥廷根》就是这一路的所见、所思、所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重返哥廷根》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

自由放声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思考:随着季羡林的描述,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预设:A.美丽

     师:是啊,这是一份多么夺人眼球的美,美得让人陶醉。

      B.特别、奇特

     师:这个奇特的民族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奇丽的景象。

      C.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你真厉害,连季羡林这位文学泰斗也有这样的感受:

2.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学生齐读)

三、品味“奇丽”

1.在先生的眼里,哥廷根的景色是——“奇丽”的,这个民族是——“奇特”的。
  (板书:奇丽的景色)

在文章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奇丽”,你能发现吗?

(1)生找——2生读

(2)单单读正确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自己练练,尽可能地把奇丽展示在大家的面前。

(3)谁敢试一下?那么多人想试啊,看来是一个肥差,要不先把机会让给我把?

怎么没有掌声啊?你从哪里看到鲜花没有枯萎吗?

女生: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读着这两个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A.预设一:多,怎么个多法呢?你仿佛看到了这个窗子前……那个窗子前……,这个段落中也有描写花很多的词语,比如: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预设二:你似乎还闻到了什么?

预设三:这万紫千红的颜色都有哪一些啊?

预设四:有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偷偷探出了头;有的……有的……

预设五:有的娇艳欲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完全舒展开……

板书:数量  气味  颜色  姿态  拟人  比喻……

(用课件图片帮助,前面两个方面1生读词语,两个学生合作读,其余2

个的读句子。)

(2)同桌两个同学能不能试着把你们想象到的画面说成一段话,可以是一

个人一段,也可以是两个人合起来说。

(3)你看,你们刚才所说的画面,有这样的吗?有这样的吗?……这所有奇丽的景色,在哥廷根的街头都能看见。

(4)就让时光慢一点流逝,让我们用笔尖描绘出这最难忘的景色。(颜色、数量、味道……)

学生练笔……

(5)交流其余学生的习作,觉得怎么样?——自己读一读,稍作修改。

在小组内读一读,推荐你最想推荐的内容。

(6)选三篇优秀短文进行串联。

连接词:在哥廷根的街头,随处都是风景。追随着季老先生的足迹,我开始了最幸福的旅程……春意盎然的清晨,推开窗子,迎面总有一股淡淡的气息浸润我的脸庞……你看,那一扇扇窗,一处处景,就是为我们绽放的天堂……

(7)真好,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8)这么美的画面,怎么可以遗落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呢?赶紧用心读一读。

(9)大家都读得很好,把老师带到了奇丽的哥廷根。给你们一个奖励吧!(出示哥廷根街道图片)我带你们去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
  领背:我们走过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到一户人家的楼下,抬头向上看——

我们又走过一户人家的楼下,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5.美吧!真美!那应该就叫美丽啊!“奇”在哪里呢?快速地再到这两个句子里找一找。

“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

只是凑巧看到一条街吗?我发现季老先生在文章里多次用到了家家户户,赶紧找一找。(3处)
  .对啊,这就是奇特之处。

四、体会风情的奇特 
  1.其实文章还有很多地方都说到了德国人种花的奇特之处,快速地找一找。

2.难怪,先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3.(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
  (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五、了解异国的文化
  1.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
  2.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这是这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一种习俗、一种性格、一种文化。就像德国人爱花——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4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德国,去哥廷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六、主题升华
  这样奇丽的景色,在中国看不到,在美国看不到,在法国估计也看不到。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异域风情、异国文化。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数量  颜色  气味

                                                                                 姿态  拟人  比喻……

 

◆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经过三天的研磨,终于告一段落。回首过往,感悟更多的应该是“学为主”如何在课堂中得到真正的落实。

1.如何让朗读更扎实?

这堂课,孩子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磕磕绊绊到朗朗背诵,需要一个质的提升。我需要给孩子一个环境,让孩子在发现中朗读,在熟悉中背诵。对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教学,自然是重点。试教了一个班级,发现孩子对“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这个小短句节奏朗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这堂课的课前谈话部分就力求把句子的朗读做扎实。然后从课堂中的句子引出,到想象读,再到引读和引被,都希望孩子们能在创设的环境中熟记这段文字。我想,一个课堂,我们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有所得就是最好的收获。一堂下来,孩子们是会背诵了,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点味道。

2.如何让想象更丰满?

课堂上,为了能让“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更好地铺开在孩子的脑海中,我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在这个环节上。故意读错引出自己想要的内容,到孩子想象画面,再借助图片和学过的内容同桌夯实想象,借助错误的范例进行修改。一般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告一个段落,比赛的课堂,我们所期盼的是一种完整,所以就算有想法,很多老师也不敢在这个过程中再多花时间。一开始我也是很忐忑的,力求做到课堂的完整性,但是,这样对孩子的写作指导仿佛只到面上,而忽视了课堂锻炼,缺少了一种提升。因此,我又让孩子通过走进街道进行练笔,寻找小组中最美的画面进行串联。最后展示的这几个孩子的文章真的很美,很多并不在视线口头描述的内容上,而是有了自己更深的想象,拓宽了视野。教学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很多想法,总能激起孩子思维的波澜。我期待这样的深入能多多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上,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3.如何让生成更及时?

我想“学为主”的课堂,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提升,强调孩子在课堂中是不是真的进步了。这堂课,我从第一个孩子的朗读中发现了句子的朗读是有困难的,也从一个孩子的回答中发现画面是单调的,表达是简单的。对于这样两处,我希望在课堂中不要错过,要让孩子在课堂中真正有所悟,真正有所得。第一个孩子的朗读,我强调的是读正确,借助停顿符号的运用,让孩子明白朗读时应该要注意的内容。孩子发现后,我及时对“山阴道”的解释更进一步。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意会的过程,不需要讲解得很深入,让孩子对这样的一个画面有一个印象即可,后来让孩子朗读这个句子,停顿就好多了。孩子画面的单调,我在课堂预设是想到的,但是却缺少了方法上的引导,索然虽然孩子在后面部分说的也是不错,但是还没有达到内心想要的那种效果,所以很是郁闷。

上完课,回到座位,整个人的身心都放松下来。聆听下一节课,心头总有很多的思绪。朋友问我上得怎么样,我的回答是:“砸了!”不是说我课堂发挥不好,而是我在课前已经思考到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竟然忘记的一干二净。或许是教案一直在改变,我也一直在适应教案,已经从之前的顺手到了后来的面目前非。我想,一堂好课,不在于你的设计有多完整,而是更应该注重课堂生成的引导,这一点我还是欠缺的。今后,这方面的思索还将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课件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王珍华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