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新!血压测量和高血压诊断标准变了

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办公室组织修订更新的《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

新版指南保留了2017版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特色,并在管理要求、血压测量、降压目标值、综合干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更新,以保证指南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图源:《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截图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 2.45 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

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 10 mmHg,或舒张压每降低 5 mmHg,死亡风险降低 10 %-15%,脑卒中风险降低 35%,冠心病风险降低 20%,心力衰竭风险降低 40%。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

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

为满足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本《指南》。

《指南》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承担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等管理工作,识别出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并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上级医院确诊的及接收的上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治疗病情平稳后应及时将有关信息推送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便及时纳入管理并跟踪随访。管理目标是降压达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此外,《指南》对管理对象、诊疗关键点、血压测量和诊断标准等也做出明确指示,具体内容如下:

图源:《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截图

管理对象

年龄≥18岁的成年高血压患者。

诊疗关键点

  1. 血压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较2017年新增)、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2. 诊断要点:诊室血压为主,140/90mmHg为界,非同日3次超标确诊。

  3.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4. 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5. 基层高血压转诊五类人群:起病急、症状重、疑继发、难控制、孕产妇(较2017年新增)。

血压测量

除注意测量方式、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外,主要强调2点:

  1. 首诊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若双侧测量值差异超过20mmHg,应转诊除外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可能。

  2. 每次门诊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记录;如果两次差异>10mmHg,则测量第3次,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记录;随访期间如果首次测量<140/90mmHg,则不需要额外测量(较2017年细化)。

诊断标准(较2017年无明显变化)

图源:《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截图

素材来源:好医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南】2017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总结(上)——诊断和转诊
王文:全面解读中国最新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
指南共识丨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美国基层高血压指南建议使用电子血压计,仅推荐四类药物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 版》解读
基层版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