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工程师成长的另一面,从老书新版开始
我之前推荐过Kelly Johnson的More Than My Share Of It All,虽然这本书很老,但工程师看了一定会非常受启发。

可惜,如果你没时间看英文版,中文版也很难找了。此书的中文版名为《我怎样设计飞机》,由我国飞机设计师程不时翻译的,1990年出版。老实说,这个书名取得有点让人无语,和原名相去甚远。中文版我也没有看过,相信程老的翻译应当还算不错。

不过最近我偶然知道,这本书由后浪出版公司重新出版了。虽然不认识后浪的人,但我仍然希望站出来,义务为这本书多说几句。

More Than My Share Of It All其实是Kelly Johnson的自传。Kelly Johnson是航空界知名的飞机设计师,他的作品包括大名鼎鼎的U-2侦察机和SR-71侦察机,再往前,还有二战时著名的“双身恶魔”,击落了山本五十六座机的P-38“闪电”战斗机。

洛克希德P-38“闪电”战斗机,独特的双尾撑结构让人印象深刻

U-2高空侦察机

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创下多项飞行记录

这本书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先是回顾了作者的成长过程,包括作者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后面一半左右的篇幅都留给了广大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洛克希德的“臭鼬工场”(Skunk Works),详细介绍了几款明星飞机的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法,提炼了许多对技术和工程有用的经验,并展望了航空的未来。可以说,既有脚踏实地的生动细节,也有高屋建瓴的经验总结。

比如,在“臭鼬工场”的第一款飞机研制过程中,Kelly屡次抱怨美国没有足够大的水压机来锻造大尺寸零件(美国的大型锻压机都是战后从德国缴获的),因此只能把采用焊接,而焊接的瑕疵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再比如,Kelly总结的“臭鼬工场工作法”,后来更是得到了业界的普遍推崇,如今的高科技公司Apple、Google之类的公司也从中借鉴了很多。
  • “臭鼬工场”的经理必须有对项目的各个方面都有完整控制权,他直接向部门总裁或更高的领导负责。
  • 军方和企业的参与者都应当专业而精干。
  • 必须严格控制参与项目的人员。只使用少量优秀人才,大约为所谓的“正常”情况人数的 10%到25%。
  • 制图及发图流程必须非常简单,修改必须足够方便。
  • 正式的报告应当尽量精简,但重要的工作应当全部有记录可查。
  • 成本应当逐月审查,不仅要计算已经花掉或已预付的费用,还应预计整个项目的成本。不允许90天之后才记帐,也不允许拿超支对客户搞突然袭击。
  • 充分信任承包商,赋予承包商更大的责任,以便它们找到足够优秀的分包商。民用产品的招标方法往往比军方的好。
  • 当前使用的检验制度应当继续沿用。并且要推动制造商做更多的检验,不要为没有用的检验付费,也不要搞太多重复检验。
  • 承包方必须有权在飞行中实地检验其交付成品。承包方必须有能力,而且必须在初期就做好检验,否则,剥夺其设计其它飞行器的资格。
  • 在签订合同之前就必须对硬件的规范达成协议。推荐使用“预发展型号部”的方式,要有一份规范清楚说明将有哪些不符合军用规范的条款及其原因。
  • 在合同签订之前就应当对规格达成共识。在开展工作之前,务必确保在此领域大家互相理解,否则,就要准备成立一个庞大的合规部门来消除混乱。
  • 项目资金应当及时提供,不让承包方为政府项目反复跑银行。
  • 军方的项目人员和承包方应当有足够信任,密切合作,每日联系,这样才能把误解和文书工作减到最少。
  • 项目外的人员要接触项目或者项目成员,都必须有合适的保密措施严格控制。
  • 因为只有少数人参与工程设计和大多数其它领域,必须对绩效好的人提供足够的激励,而不能根据人数来确定奖金。

关于“臭鼬工场”的经验和故事,已经有足够多的书评在讨论了,这里我不掺合。我想说的是,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谈到的工程师的成长经历,也是非常有启发的。读书的时候我经常在想,如果我刚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能有这样的收获,该是多么幸运,也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

下面随便罗列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Kelly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飞行,希望学习驾驶飞机。在学院(不是大学)毕业之后,一个下雨的早晨,他兴冲冲地找到飞行员Jim White,拿出自己攒的300美元,希望上10小时飞行课。但是Jim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和他聊了聊,问他未来希望做什么。最后Jim说:

Kelly,你希望的职业生涯不应该从给我300美元学开飞机开始。那样你以后必然不会有太大发展。你的成绩很好,如果去读大学,一定会走得更远。你的钱我不会收,你肯定不希望最后像我一样,就这样漂在机场。

Jim肯定非常需要那300美元,但他没有接受。Kelly后来回忆说,Jim是个了不起的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候有智慧的点拨,这绝对是幸运。于是,Kelly听从了他的建议,去了密歇根大学继续读书。

1932年,Kelly大学毕业,当时工作很不好找。于是Kelly和好友Don借了Walter Burke教授的雪弗莱轿车,一路向西开,寻找工作机会。最后他们遇到了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洛克希德,大家相谈甚欢,唯一的问题是,洛克希德当年也没有工程师的招聘计划。但是洛克希德的总工程师Richard von Hanke说:

听着,情况不会一成不变的。你们俩为什么不回学校呆一年,明年再来?我想,到时候我们会有一些机会。

Kelly和Don非常喜欢洛克希德,他们真的回去密歇根大学继续读研究生(学费还要自己挣)。第二年,也就是1933年,Kelly果然顺利入职洛克希德——其实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是”和“否”,你努力去谈,还可以谈出第三选择。可惜,许多技术人员并没有这样去谈的意识。

Kelly刚刚加入公司,就指出当时在研制的新飞机Electra飞起来肯定不稳定。设计这款飞机工程师Chappellet和Hibbard都比Kelly经验丰富,尤其Hibbard毕业于麻省理工航空专业,是绝对的内行。现在,这款飞机被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直言设计有问题,场面当然很尴尬。

不过Hibbard还是保持了足够的理性,后来他回忆说:

这小伙子看起来太年轻,估计读写都还不熟练吧。我们的想法很棒,但他告诉我说,这个设计不好,在所有轴向上都不稳定,我有点被吓到了。我想,大概不该雇佣这家伙吧?不过我还是从好的方面去想,他毕业的学校不错,看起来也机灵。说不定,我们是该给他个机会……

事实证明Kelly的判断是对的,另一方面,Hibbard的判断也是对的。技术人员谈起技术的时候往往足够自信,但有时候,也应当听得进一些不同的声音。

在Kelly改进了Electra,让飞机成功首飞之后,他的信心逐渐成长起来,做事也更加顺手。这时候,Hibbard屡次把他叫到车库后面单独谈话,指点他如何工作。

有一次试飞时,Kelly因为着急,没有等待机械工程师一同准备,就自己把飞机上的负载铅块(模拟乘客体重)卸下来了,因为他确信自己“干得了”。之后再装载铅块时,他又只叫了一个帮手(没有按规定叫更多人)。在Kelly看来,这样做当然是对的,等不了就自己来,既省时又省力。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与他配合的工人拿的是计件工资,这样做让人家损失了收入。知道此事之后,Hibbard告诉他:

Kelly,你必须学会与各种不同的人相处。你越早明白这一点,就会发展得越好。

Kelly从此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要学会带领(lead),而不是驱赶(drive)。必要的时候驱赶自己没有错,但绝对不要去驱赶其他人。

在我看来,“驱赶”的做法对体力劳动或许有效,但对于脑力劳动,尤其是需要高度使用创造力的脑力劳动,“驱赶”绝对是不明智的。积极奋进的人或许很难找,但一门心思偷懒的人也不多,大多数人是需要被带动的。而且越是挑战大的项目越是不能用强,也越是需要尊重员工。

实话说,看这些章节,我是很羡慕Kelly的成长过程的。

年轻时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期望,而要定得高一点;世上许多事情并不是只有“成”和“不成”两种结果,努力去谈,会有第三选择;对自己的技术足够自信的同时,也要保留听得见其它意见的态度;即便是做技术的工程师,也要学会与其他人相处。这些道理,很少写在课本上,对于人的成长却非常重要,越早知道,就越早受益。

可惜普通人离开学校之后已经没有了“绝对权威”的概念,再也没有老师有权利“强迫”你接受什么学说。普遍的规律是,时间越晚,年纪越大,接受新东西的难度就越大。所谓“理性”,很多时候纯粹是惰性和惯性。这可能会让人更沉稳,更不容易被煽动,但如果缺失正确的信念,也可能一直缺失。

所以我认为,在人生的早期阶段,相对单纯尚且没有那么多怀疑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树立正确的信念,灌输也好,植入也罢,其实都是好事。否则,自己挣扎、质疑、摸索,很可能要走一大段弯路。起码,我就是花了很多年才明白,“即便是做技术也不能逃避与人打交道”,这是逃不掉的。但是看看周围,还有很多同行为这个问题纠结、困惑、苦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们也需要看到,Kelly在成长的早期能有这样的教诲当然是好运,但如果持续有这样的好运气,原因一定不仅仅是“运气”本身了。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的工业化突飞猛进,除了有需求拉动之外,工程师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Kelly的遭遇是一个侧影。这也提示我们,如果要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应当有怎样的从业者,怎样的行业氛围,才能让有才华的年轻人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投身其中并获得成就感。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Kelly的经历固然让人羡慕,重要的还是我们今天要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而不是单纯羡慕,惋惜自己知道得迟了——只要心态开放,任何时候都不迟。Kelly早期获得的一条终身受用的教诲来自他的大学教授Felix Pawlowski:

绝对不要想当然否定任何事情(Don't automatically write anything off, anything)。
所以我建议,凡是对工程和技术有兴趣的人,凡是希望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人,凡是希望成为真正的工程师而不仅仅满足于“攻城狮”自嘲的人,都应该去完整读读Kelly的书。简单猎奇“臭鼬工场”,实在对不起Kelly的坦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臭鼬管理法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创新灵魂 和 波音的“鬼怪工厂”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洛克希德·马丁工程师讲述创新故事50则
使命驱动创新:洛马公司庆祝臭鼬工厂成立74周年
白头鹰之翼
苏联科学家发了这篇论文,竟是送给美国最大的礼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