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流域水文观测的发展

  黄河水文观测历史悠久,黄河水文的历史可向上追溯到4000年前(公元前21世纪),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时起,就以树木标志进行水位观测。早战国时期(公元前395~前315年)已用浮标法对黄河龙门段水流湍急的程度进行了观测。到秦代有了降雨观测,并建立了报雨制度,开始由地方向中央报雨。西汉后期(公元前77年~37年)开始使用雨量筒定量观测降水。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就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对黄河泥沙的记载和定量描述。隋朝(公元581~618年)设立“水则”观测水位。明万历元年(1573年)开展了“塘马报汛”。此后历代都有许多对雨情、洪水、旱情、泥沙的观测、记载和叙述。水情观测逐渐由定性发展为定量,并建立了快马报汛制度。

  清朝(1644~1911年)自兰州以下多处设立水志桩测报水情,并在泺口观测过含沙量。黄河下游传递水情的手段也由快马改进为电话。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黄河水文工作已发展到采用近代科学技术方法。建国前夕1949年尚有水文站44处,水位站48处,雨量站45处。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水文工作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90年全河水文站网已有水文站451处,水位站62处,雨量站2357处。经过50多年的发展,黄河水文观测技术已经由传统的观测手段,向逐步采用卫星空间技术、遥感、遥测、巡测等新技术的自动采集水文数据的观测现代化迈进。
水文观测船
水文观测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人如何防汛抗洪? 报告水警用独特'羊报'
微科普 | 古人防汛报汛都有什么样的妙招?
抚顺北口前水文站8.16大洪水纪实
芜湖水位站入选水利部第一批百年水文站
白鹤梁:古代中国的千年水文站、当今世界的唯一一座水下博物馆
我国古代的水文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