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9.《人面桃花》

69.《人面桃花》----影响深远的爱情诗  

这是中唐诗人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意思是:去年的今天,这扇门里,一个姑娘的脸与树上的桃花,互相辉映,光辉相照。到了第二年,不见姑娘,人面不见了,桃花依然怒放。

这首诗写作的背景:这一年,崔护赶考,进士落榜,比较失落。清明这一天,他去踏青,不知不觉来到长安南郊的一个村庄。这里花木葱茏,桃花怒放,忽觉口渴,想喝点水。来到一户人家,大门紧闭,他就敲门,一个姑娘出来答应:谁啊?姑娘从头到尾就说了这么两个字。崔护说,是我,路过此地有点口渴,想讨一碗水解渴。姑娘打开门,然后进去端了一杯水出来,又拿出一把椅子,请崔护坐下来喝水。姑娘把水杯递给他以后,就站到桃树边看着崔护。崔护看姑娘长得很美,想跟她交谈几句,姑娘不回答。古代,男女之间是不能随便讲话的。姑娘依然默默地站在桃树下。喝完水,崔护道了谢就走了。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又去了,一看这家人门上挂了一把锁,家里没人。看看园子里桃花依旧怒放,还是那样鲜艳,于是就在大门上题了这首诗。过了几天,他放心不下,想去看看。正好门里出来一个白发老头。老头问,你是谁?我是崔护。老头一把将他揪住,你还我女儿!原来崔护在大门上题了这首诗以后,姑娘回来看见了,难过得饭也不吃,水也不喝,觉也不睡,昨天下午就断气了。崔护知道后,大惊失色,把人家一个好好的姑娘耽误死了。他就进门去哭,痛哭流涕。忽然,这个姑娘眼睛又睁开了,人又活了。老头就把女儿许配给了崔护,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后人把这个故事改写成剧本,在舞台上演出。明朝人改的剧本名叫《桃花人面》,清朝人改后的剧本名叫《人面桃花》。

他们两个人虽然匆匆一面,姑娘从头到尾就说了两个字:谁啊!一个简单的交往,后来就分开了,但是,爱情已经产生。两颗年轻的心,已经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爱情就是这样,尤其是在古代,在那封建社会,礼教势力非常强大,青年男女之间除了一见钟情以外,没有更多的机会去谈情说爱。即使到现在,青年朋友恋爱的初始,恐怕也是一见钟情。  

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郡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人,字殷功,贞元进士,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俊逸,官岭南节度使。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字面简单,语言率真自然,明白流畅,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世人传诵,经久不衰,“人面桃花”被引做典故和成语使用。说到这首小诗,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诗纪事》载此诗云: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唐诗纪事》所记载的这个“本事”,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兴许是先有了诗,后据以敷衍成上述“本事”,并非没有可能。不管这个“本事”真假与否,应该可以断定,这首诗是有情节的,这个“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有一定的帮助。崔护此诗,整篇写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后两个物是人杳又相互依托、交互衬映的场面。 
  诗的今昔之感是从对一位乍见貌美情多、靓若桃花的少女的回忆引起的,由今思昔,利用追叙的手法,先写“去年”,由此引起了第一个场景:寻春艳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去年、此门”点出时间、地点,说的非常肯定,毫无含糊,可见认象深刻、记忆确切。当时“此门中”正春风拂煦、桃花盛开,立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其容面与桃花交互映照,着实靓丽。诗人没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娇艳和女子的美丽,而是抓住“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用“相映红”三个字一点,把人面花光交互辉映、互为陪衬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托出少女的容颜,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神驰目注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这动人的一幕,而激发读者对前后情事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以花喻美女佳人,古往今来,沿用既久。但该诗却有不同,一是诗人没有直接的去描写桃花是如何的绚丽多姿和那位少女是如何的漂亮美丽,是用熟识的绚丽桃花作为映衬,用“相映红”间接的来烘托少女的美丽形象,将景色与人很好的融化在了一起;二是诗赋眼前实景,正所谓“本地风光,顺手拿来”。诗人本可以把寻春遇艳的场景继续写下去,但诗人没有,而是笔锋一转,直进入“今日”。便勾勒出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同是“今日”,同是“此门”,但美丽少女已经走了。依旧是春光烂漫、百芳吐艳的季节,依旧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那张与桃花“相映红”的美丽“人面”却不知“何处去”了。唯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更加勾起了诗人对“去年”的“人面桃花相映红”思念和怜惜,使诗人的重游感到失望和惆怅。“依旧”二字,正隐含了诗人无限失望、惋惜和怅惘的情绪。 
    综观全诗,前两句由今到昔,后两句由昔到今,两两相形。尽管情绪上的转变剧烈,但文气却一贯而下,转折无痕。写作技法主要是采用“人面和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人去景存的映照对比,把两次不同的游遇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面对现实的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的传神描绘;因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而有“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这首诗可以说带有某些戏剧的色彩,还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所抒发的人生体验才是最重要一个的方面。“本事”对于它的广泛流传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即在偶然或不经意间遇到某种美好的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它时,却再也不能复得。这兴许正是这首诗几百年来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品读】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丨一日一诗
**题都城南庄释析【摘录】(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
(50)2018年4月10日题城南庄
崔护仅有六首诗存世,其中一首助其奠定诗名,还衍生出了一个典故
古诗词赏读三十一 [唐]崔护 题都城南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