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1.为什么说莲花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

71为什么说莲花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

莲花原产于中国。在中国,莲花被崇为君子,三千多年前就有栽培,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其历史悠久。中国人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历代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美名之赞。在中国古代文学、诗词中,与莲花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

莲花:多年水生植物。根茎肥大多节,横生水底泥中。叶状圆形,表面深绿,背面灰绿,缘呈波状。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花托表面具蜂窝状孔洞,受精后膨大为莲蓬,孔洞内生坚果莲子。依用途不同分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别名:荷花、莲花、水芝、水芙蓉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玉芝等。

莲花是花中君子,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清廉的象征:“青莲”谐音“清廉”;象征爱情:莲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谐音“夫容”。白居易《长恨歌》云:“芙蓉如面柳如眉”。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而并蒂莲尤其如此。二莲生一藕的图画,叫“并莲同心”;“水芙蓉”之“蓉”谐音“荣”,莲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荣华富贵”,莲花和一鹭鸶,叫“一路荣华”;牡丹、莲花和白头翁,称为“富贵荣华到白头”;莲花也能谐音“连”。莲蓬加上莲子,叫“连生贵子”,象征纯净、纯洁。喜联常有“比翼鸟永栖常青树,并蒂花久开勤俭家”等等。又如藕断丝连,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莲谐音“廉”(洁)、“连”(生),民俗有“一品清廉”。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希望荷花能在弘扬和平、和谐文化的进程中,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

周敦颐的《爱莲说》,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群芳谱》中说,“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本草纲目》说:“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南柔而实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淡抒发清闲散淡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诉相思苦情……凡此种种,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写诗人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一、二两句遇景入咏,融情于景。夕阳西下,素月东升,“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一快一慢凸现诗人的愉悦心理。三、四两句即事抒怀,活灵活现。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披头散发,靠窗而卧,逍遥自在,令人羡慕。五、六两句细化身心快感。清风送爽,荷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悦耳,如丝如筝,清幽绝俗。写荷以“气”,写竹以“响”,意境幽深静谧,情调高雅别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诗人悠然自得,闲适自乐的素淡情怀,为下文抒发诗人渴盼知音,怀想故人创设了氛围。荷花可谓清闲散淡之花。

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刻绘荷叶之中采莲少女的美丽形象,意境优美,情调欢快。“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一、二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人花一体,难以分辨的情景。罗裙舒展,绿如荷叶,采莲少女亭亭玉立之姿;笑脸相迎,艳若荷花,如睹采莲少女欢声笑语之态。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采莲女子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竟是荷花精灵!三、四两句写诗人眼花缭乱之际意外发现,展示青春少女的无限活力。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融为一体,忽然不见踪影,诗人踟蹰怅惘,惊奇不已。可是,没过多久,莲塘之中歌声四起,热闹非凡,诗人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然在这绿叶红花的荷塘之中,仿佛是和诗人开了个玩笑。江南女子,聪明美丽,天真活泼,出没绿波红花之中,歌唱劳动,歌唱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如荷飘香,如花美丽的青春意趣之花。

孟郊的《怨诗》以痴心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的相思之情。“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两地相思的闲愁苦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是没大小,没体积,不具形象的东西,测定起来很不容易,可诗中女主人公却异想天开:把两个人的眼泪,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夏的荷花被谁的泪水浸泡而死。显然,在她心目中看来,谁滴的泪多,谁的泪更苦涩,荷花就将为谁而“死”,那么,谁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测定出来了。比试滴泪,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不能设想。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竞为男女相思离情的见证。

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化用典故,抒写情人的离别苦情。“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一、二两句远眺近观,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三、四两句化用典故写行者和送者。“水仙”句暗用琴高事。《列仙传》上说,琴高是战国时赵人,行神仙道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而去,诗人把远行之人比着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化实为虚,奇幻天真。“红泪”句暗用薛灵芸事。据《拾遗记》记载,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到了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诗人将送行者(女主人公)暗喻为水中芙蓉,红润美艳;由红色芙蓉想象泪应该是“红泪”。这样,一朵艳艳芙蓉勾画出佳人泣血神伤的情景。荷花可谓相思愁苦之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中荷花的意象
中国莲文化解读:莲花的各种象征意义
论古典诗歌中的“莲”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出淤泥不染,洒清香天然独秀(美文欣赏)
中华荷文化漫谈
莲花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