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说四类句子在文中含意的理解
        理解句子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特别是一些关键句子,含意深刻,如果理解不清,直接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每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下面就目前高考中常见的四大类句子理解题谈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 主题句的理解
        主题句——启人心智的哲理句,表露态度的观点句,深化主旨的抒情句。
  主题句就是直接针对主题表达的,是作者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句子,也是读者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句子。主题句主要是一些议论性的句子,也有一些抒情性的句子。有些主题句的意思是深层的,含蓄的,只从句子字面上读不出来。理解这类句子的方法:第一步,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第二步,抓住句子中显示主题的“关键信息”,紧扣主题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1.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007年全国卷I《总想为你唱支歌》)
  ①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②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2 .“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2007年重庆卷《告别三峡》)  
        3 .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2004年全国卷Ⅳ《痛哭和珍》)
  题1是两个“启人心智的哲理句”。要理解这两个句子,先要把握《总想为你唱支歌》一文的主题。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西北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的意志,讴歌了大西北人民的顽强抗争,号召人民到大西北去创业。然后抓住这两句话的“关键信息”:“长不大”到“长大”;“玲珑剔透”“经不起”。这两句话是直接表达主题的。①句从正面揭示主题,可以理解为: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它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②句是从侧面表达主题的,可以理解为: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题2是一个“表露态度的观点句”。本文主题是赞美三峡人民舍小家为国家的献身精神。这是理解这个句子的背景。继而扣住这个句子本身的“关键信息”:“游人”与“移民”。作者在这个句子中通过两种人情感的比较,来表露自己赞美三峡移民献身精神的态度。如果只注意移民而不写出“游人”的感情,失去了比较,作者的观点就失去了力度。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①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②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题3是一个“深化主旨的抒情句”。本文和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主题相似但又有区别:鲁迅的文章悼念刘和珍、控诉反动派和激励人民相结合,积极向上;本文主题只是悼念和控诉,但激励的内容不够明显,有点消极。题目中的两句话都分别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深化了文章主题。但两个句子的“关键信息”有区别:鲁迅句“灭亡”与“爆发”相比较,强调“爆发”;而本文句“沉默”与“悲哀”相呼应,强调“悲哀”。按照这样思路答题,答案就出来了: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二、语境句的理解
  语境句——回味隽永的描写句,看似矛盾的相关句,意在言外的含蓄句。
  语境句指文章的一个层次中的重要句子,这些句子分散在文章各个意义群中。一篇文章应由多个语义相对独立的意义群构成,每个意义群有一个相对的意义中心,同一个意义群中的所有句子,都应该指向这个中心意义。那么,我们就要联系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来理解语境句的含意。具体的理解方法是:第一步,确定句子所在的意义层,概括层意;第二步,抓住句子中的“特定信息”,联系层意具体理解这个句子的含意。请看下面的例子:
  4. 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007年山东卷《梦碎雅典》)
  5. 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2007年广东卷《泥泞》)
        6.“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006年广东卷《夕照透入书房》)
  题4是个“回味隽永的描写句”。理解这个句子先要确定这个句子所在的意义层,思考层意。这个层次描写奥蒂百米短跑竞赛的场面:奥蒂跑到80米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发现自己犯规了),观众静默,奥蒂重新起跑。句子中的“静默”“朝起点”“一步一步走着”的描写都是“特定信息”,有着特定含义: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题5是两个“看似矛盾的相关句”。这两句话处在文章写泥泞作用的语段,而且这里的“泥泞”是有象征意义的。泥泞的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它既有负面作用也有正面作用。因为泥泞有负面作用,所以我们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去制造;因为泥泞有正面作用,所以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这看似矛盾的句子其实是不矛盾的: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题6是个“意在言外的含蓄句”。句子表面上写泥公鸡“大叫”与“哀鸣”,但意在言外。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是写作者在书房里看到河北省白沟传统工艺品泥公鸡时的想象与感想。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表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联系上下文可以这样来理解: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民间工艺遭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消失的现状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三、 技巧句的理解
  技巧句——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托物言志的象征句,耐人寻味的拟人句。      
  技巧句的特点,就是作者有意识地在这些句子中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隐含起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类句子只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它们的含意,必须从分析写作技巧入手,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目前的高考,考的技巧句主要是比喻句、象征句和拟人句,其它的技巧考得很少。理解这种句子的方法:第一步,要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技巧,必须从分析具体技巧入手来理解句子的含意,这就需要以语言表达方面的基础知识为指导;第二步就是要结合具体语境来揣摩,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如果是比喻句,首先要找到它的“本体”,本体意义就是这个句子的含意。借喻句不出现本体,就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本体。
  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一种特殊的意义的写作手法,也叫托物言志。“物”和“志”之间,“形”和“神”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因此理解这类句子也分两步走:第一步,联系文章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出“具体事物”与“特殊意义”之间的相似点,根据这个相似点来理解句意;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子的含意。
  拟人句的理解:先找出人物的动作特点,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者在这些人物动作中所寄寓的特定含意。理解这类句子是需要有过硬的语文基本功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7. 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06年福建卷《泪与笑》)
  8. 请分别说明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2001年全国卷《门》)
         ①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②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9. 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 2005年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
  题7是个比喻句,而且是个很难的比喻句。题干是比喻句的喻体,没出现本体。那么先从句子前面找出这个比喻句的本体,然后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和概括这个本体的含意: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题8是个象征句。《门》全文都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与作者要表达的特殊意义的相似点是 “开”“关”,文章给“开”与“关”赋予了象征意义:(1)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2)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题9是个拟人句。这个句子赋予“汉文化”以人的动作:咳血和低吟。为什么作者要赋予汉文化这样的动作?只要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来理解,“咳血和低吟”的意思也就出来了:即使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也有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
  四、 结构句的理解
  结构句——总领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上文的结论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结构句是指在结构上有明显特点,起重要结构作用的句子。理解这类句子并不难:首先从结构入手,找准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辖区”寻找其含意。但这个“管辖范围”不是那么容易找准的,非下力气不可。如果句子在文章、段落中是总起,那么理解句子就要从它领起的那些内容去分析概括;如果句子在文章、段落中起小结作用,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分析概括。如果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那么就要联系这个句子的前后文意去分析理解。请看下面的例子:
        10. 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2005年全国卷Ⅲ《张家界》)
        11.  “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 (2005年湖北卷《土地》)
         12. 作者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①“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的含意是什么?②香格里拉“发现自己”的含意是什么?(2002年北京春季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题10是个“总领下文的中心句”。结合文章看,它总领本自然段。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本段是从三个角度描写张家界的山水与众不同的:山峰、峰顶、山壑山涧。只要把三个景点的特点找出来,就能答出这道题。有三个方面:①山峰的形态;②峰顶的松柏;③山壑山涧的气象。
  题11是个“概括上文的结论句”。上文例举了人们与自然界越来越陌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例,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
  题12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这句话是在文章上段的末尾。文章上段写“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下段写“香格里拉也同时发现自己”。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必须联系这句话的前后两段话来分析:①认清自己是否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②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转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解读现代文比喻句的含义
小说语言题之“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谈怎样提升阅读能力 理解词句意思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之散文鉴赏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解读重要句子含意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