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污!这个羞耻力Max的颜色竟然是这么来的

文丨邱妍


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词语从来就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红”既是墙上的蚊子血,也是爱豆人气的火焰;“绿”既是春天的问候,也是武大郎头上的草原······

 


不过,文字君就不懂了,自古以来“黄”明明就是皇家的专属颜色,为什么会沦落成表示不可描述的污?是哪个刁民想害朕,难道是嫉妒朕轮着临幸三宫六院的妃子们吗?

 


的确,“黄色”在古代是很高贵的颜色。人家从唐代开始就是纯血贵族的专属颜色,因为唐朝人认为赭黄跟太阳的颜色很接近,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太阳的颜色自然也是君主的象征。于是命令举国上下除了皇帝外,谁也不能僭用赭黄。

 


不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皇帝禁了赭黄,但浅黄、鹅黄、柠檬黄······还没被禁呀!于是,流外官和庶人们纷纷穿起了赭黄同色系的衣服,简直要把皇帝玩死。

 


到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时,皇帝终于看不下去了,心想:朕这么牛逼怎么可以整天跟你们这些无知的凡人撞衫!索性就把所有黄色都垄断了。从此之后,黄色就成了一种代表权力的颜色。



你是不知道,历代的野心家们为了穿上黄色有多拼!五代后周时期“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就是一个例子。想当初陈桥兵变时,第一件事就是穿上黄袍过过瘾。


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但是在古代,高贵的“黄”也是有引申义的。因为善于观察的古人发现,树叶一到秋天就会变黄,一变黄就会枯萎!


于是就用“黄了”来形容事情没戏了,像《红楼梦》第八十回中“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香菱。



不过,就算“黄”从以前就不是个单纯指颜色的词语,但这个引申义也跟“污”没有半毛钱关系呀!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黄”变成了不可描述呢?

 


这还得从一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歪果仁”说起,他就是美国报业大亨约瑟夫·普利策

 


这个人是个牛人,牛到什么程度?按照他的遗愿设立的“普利策奖”,时至今日还代表着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换句话说,他就是美国新闻界的诺贝尔

 

那他到底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呢?呃······他其中一个“贡献”就是搞出了“黄色新闻”。


/ 《纽约世界报》 /


What?靠“黄色新闻”竟然也能走上人生巅峰?看完感觉三观已经不在了······


实际上,事情才没有那么简单。当年普利策还在创业时期就已经火眼金睛地发现,其实吃瓜群众才是报业最大的金主!


于是,他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吸引普通民众的注意,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请来漫画家R.F.奥特考特,在自己收购的《纽约世界报》上连载他创作的漫画《黄孩子》(《the Yellow Kid》)。


/ 黄孩子 /


虽然这种做法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平平无奇”,但从《黄孩子》连载的第一天后来成了美国的“漫画家日”就知道,这在当年可是破天荒的创举!

 

而且《黄孩子》这系列漫画讲的是黄孩子每天在纽约贫民区遇到的奇葩事,其中不乏打架啊,偷盗啊,抢劫啊,还有你懂的······


/ 黄孩子 /


跟以前那些阳春白雪的装逼报纸真是一点都不一样,所以一下子 get 到了吃瓜群众的G点,《纽约世界报》的销量疯狂飙升,成为当时美国报业风头一时无两的当红炸子鸡!

 

连后来《纽约日报》的大BOSS 赫斯特,初出茅庐时也曾在那儿当过一段时间的见习记者。


/ 赫斯特 /


不过普利策应该很后悔收了这么一个见习生,因为赫斯特在离开《纽约世界报》后,不仅在1895年火速购入了《纽约日报》跟普利策竞争,还把普利策的爱将全部挖!走!了!连漫画家R.F.奥特考特和著名的《黄孩子》也不放过!这简直就要了普利策的命!

 

/ 普利策 /


普利策虽然觉得好气哦!但是也没有办法,总不能一蹶不振吧?这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于是他请来另一名漫画家继续主持《黄孩子》专栏。然后,亲自下场撕!说自家才是最正宗的“黄孩子报纸”。尺度不要了!节操也不要了!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什么新闻耸人听闻登什么。

 

/ 普利策与赫斯特 /


而赫斯特也不是吃素的,果断迎战!所以那段时期,两份报纸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写的震惊


真是一场好戏啊!本来就眼红的那些同行们趁机落井下石,一语双关地把这两家报纸的报道风格戏称为“Yellow Press”,讽刺他们既肤浅又Low。

 

/ 李鸿章访美 /


无独有偶,1894年腐国人也办了一本杂志,专门刊登“颓废派”的文学家们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不算淫秽,但也有点不可描述的意味在里面。而这本杂志的名字就叫做《The Yellow Book》


/ The Yellow Book /


而且,刚好就在赫斯特办报向普利策宣战的那一年,据说腐国著名剧作家王尔德因为“好男色”被捕时,腋下就被怀疑夹着一本《The Yellow Book》!这让鸡怎么看?鸭怎么看?大鹅怎么看?

 

/ 电影《王尔德》 /


当然是觉得《The Yellow Book》也是有伤风化的啦!再加上大洋彼岸美国“Yellow Press”的助攻,“Yellow”在西方就理所当然地跟色情、恶俗等不可描述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了。

 

 

因为普利策和赫斯特这场撕逼大战搞出的动静实在太大了,所以在民国初期,中国的文人学者们也开始研究“Yellow Press”,然后简单粗暴地把这个词翻译为“黄色新闻”,再一知半解又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报纸上所记载关于盗窃、风化及其他一切足以迎合一般人低级趣味的新闻,就是所谓的“黄色新闻”啦!


/ 民国时代的“大腿舞” /


不明原委的吃瓜群众于是被洗脑,顺理成章地将“黄色”理解为低级趣味。

 

加上就在这个时候,才女丁玲恰好被爆出一则让人三观碎尽的八卦:不仅公开和胡也频冯雪峰的三角恋,还打算跟这两个男人一起在西湖边三人同居!


这个“赤色圈里的黄色新闻”在当时可以说是轰动一时,也让“黄色新闻”这个词在报章杂志中迅速发酵。


/ 丁玲、胡也频、冯雪峰 /


所以“黄色”的污化过程真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从此之后,“黄色”这个词的语义就像一个刹不住车的老司机,朝着不可描述的方向一路狂飙!

 

到上世纪40年代,“黄色”背后那段“报业巨头为拼销量不择手段的进行商战”故事早已被人遗忘,反倒是各种拥有色情意味的产品都被冠以“黄色”之名。例如有很多美好肉体的《良友》杂志,就是“黄色刊物”的代表。


《良友》杂志 /


除此之外,“黄色音乐”“黄色电影”“黄色文学”这些如今耳熟能详的词语也纷纷出来刷脸,甚至连“扫黄”一词都有了!

 

对此,著名学者朱光潜也是看得一脸懵逼!他提到“印着电影名星乃至于妓女照片的红红绿绿的小型刊物”时说:‘红红绿绿的’,本是事实,不过据说它们的通行的头衔是‘黄色刊物’,为什么是‘黄色’,恕我无知。



明明封面就五彩缤纷,却说是“黄色刊物”,以为读者都是色盲吗?

 

只能说,“黄色”这个词的意义,其实早已经完全超出它本身表示颜色的范畴,成了污文化的代名词。



所以,如今大家一说到“黄色”,第一反应不是浅黄、鹅黄、柠檬黄,也不是牛逼哄哄的帝王气派,而是老司机硬盘中那些不可描述的小秘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虽然黄,可我们不“污”!
为什么人会谈“色”色变?
为什么用黄色代表色情?
好好的黄色,怎么就变污了呢? | 意外
“你提供照片,我提供战争”,黄色新闻如何参与挑起美西战争?
一场“黄色”新闻引发的血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