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机的发展过程

2000多年前,我国学者韩非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个人请一位画匠为他画一幅画。3年之后,画匠完成了“作品”。他一看,这是什么画呀,只是一块大木块。他正要发脾气,画匠慢条斯理地说道:“请你修一座不透光的房子,在房子一侧的墙上开一扇大窗户,然后把木板嵌在窗上。太阳一出来,你就可以在对面的墙上看到一幅美妙的图画了。”

这个人听画匠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只好半信半疑地照画匠说的去做。果然,房子盖好,并照画匠说的那样安上木板后,在房子的墙上出现各式各样的景致。不过所有图像都是倒着的。

这难道是真的吗?

这确实是有科学道理的。房子外的景象可以通过小孔反映在对面的墙上。这在物理学上叫“小孔成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

16世纪初,意大利画家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一种“摄影暗箱”。著名画家达·芬奇在笔记中对它做了记载。他写道:光线通过一座暗室壁上的小孔,在对面的墙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当然,它只会投影,要用笔把投影的像描绘下来。

接着,又有人对“摄影暗箱”进行了改进。比如:增加一块凹透镜,使倒立着的像变成了正立的像,看起来舒适多了;增加一块呈45°角的平面镜,使画面更清晰逼真……

然而,这时候的“摄影暗箱”虽具有照相机的某些特性,但仍不能称为照相机,因为它不能将图像记录下来。

18世纪初中期,人们发现了感光材料,特别是达孟尔发现的感光材料碘化银,仿佛给照相机的问世注入极有效的催产剂。于是,在“摄影暗箱”上装上达孟尔的银版感光片,就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真正的照相机。

照相机的问世轰动了世界。许多达官显贵要求拍摄自己的肖像照,尽管那时候要照一张相就像受一场刑罚一样。

初期的照相机体积庞大,十分笨重,携带十分不便。且照相时要选择好天气(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电灯),必须在晴天的中午,让照相的人在镜头前端端正正地坐半小时左右。为了让自己的姿容永留人间,养尊处优的老爷、小姐们只好耐着性子忍受这一苦楚。

新事物的产生,对世界必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照相机诞生伊始,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巴黎一批靠画肖像画为生的画家,联名上书法国政府,要求取缔照相术。他们的理由十分简单:怕摄影师抢走他们的饭碗。

然而,新生事物的成长是任何力量都抵挡不住的。不久,随着感光技术的发展,曝光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照相机显得更为实用了。

1858年,英国的斯开夫发明了一种手枪式胶板照相机。由于其镜头的有效光圈较大,因此只要扣动扳机,就能拍摄。有趣的是,一次,维多利亚女王在宫廷内召开盛大宴会,邀请各国使节。斯开夫作为新闻记者也应邀出席了宴会。当斯开夫用他的照相机对准女王拍照时,被蜂涌而上的警卫人员扑倒,一时会场秩序大乱。事后,警卫人员才弄懂,那“凶器”原来是照相机。

之后,随着感光材料及摄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照相机也不断地得到完善。

1946年,兰德和宝利金发明了新型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可以“一次成像”。具体地说,拍摄以后,只需要短短的几十秒钟的时间,一张照片就会从照相机内慢慢地“吐”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课——摄影的魅力;照相机构成与成像原理
摄影教程 | 摄影概论
摄影简史
郝秉键:摄影术在晚清的传播
UU谈摄影(3)——摄影的原理与相机的构造(转自蓝天网)
相机是如何记录影像的?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