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燕南园往事:汤一介家庭往事录 忆当年求学生涯(2)
第2页 :一、燕南园

  书摘正文

  燕南园往事

  汤双

  一、燕南园

  位于北京大学中心的燕南园,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那里,我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记忆。也是在那里,我初尝了人生的苦涩,开始体会到世态的炎凉。我下面讲的,都是在燕南园亲身经历的一些小事,不免琐碎,但却真实。

  燕南园不大,一共只有二十几栋建筑,既有中西合璧的独家小院,也有两层的小洋楼。每户都有很大的院子,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似乎应有尽有。不高的围墙使燕南园成为一座园中之园,一部分墙上还有铁丝网,多多少少让它带上了一点神秘色彩。两个公共出入口,一个朝西,在第二体育馆侧后,被我们称作大下坡;一个朝北,对着哲学楼,被称作小下坡。水泥小路连通着各家各户,小汽车勉强可以在上面行驶。在冯友兰先生家(57号)大门的北面有一小块空地,来接人的小汽车通常都等在那里。当时北大一共也没有几辆小汽车,真正能开的好像只有三辆。每次来接我爷爷的,都是一辆呆头呆脑的黑色吉斯。而我们认为最漂亮的,是那辆经常来接周培源先生的白色伏尔加,可惜我从来没坐过。

  那块小空地也是磨剪子磨刀或锔锅锔碗的人最常出现的地方。我们小时候对这两种工作特有兴趣,每次他们来,都会设法跑去看。对付菜刀,磨刀人会先用一个不知名的工具把靠近刀刃附近的钢刮下几层。

  沿着大下坡走进燕南园,很快就会看到一对驮着石碑的乌龟,也不知道是不是古迹。石碑的顶端刻着“万古流芳”,碑文挺长,我们从来没仔细读过。只记得小时候常常会骑到石头乌龟的脖子上去。由于经常有人爬上爬下,乌龟的脖子被磨得滑溜溜的,爬上去,还真得有点儿冒险精神。

  燕南园中央有一块小小的林间空地,被我们称为“小操场”。这里四周环绕着矮矮的松墙,里面有秋千、跷跷板、攀登架以及一个供儿童用的小小游泳池(可能是为了安全起见,只有早先几年池中有水,后来一直是干的)。我们常常和伙伴们一起在小操场里玩“攻城”、“打梭”、“木头人”、“大本营”之类的游戏,在没有水的游泳池里玩摸瞎子……那时,和我们年龄相近的孩子在燕南园里不是很多,最常在一起玩的有周培源先生的两个外孙、王力先生的小儿子、侯仁之先生的小儿子、王宪钧先生的小儿子、冯定先生的小儿子和陆平校长的小女儿。另外,住在冰窖(燕南园外的一排平房,不知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的姓何的两兄弟也常来玩儿。属于这个年龄层的,还有沈同先生的几个孩子以及王宪钧先生的大儿子,但他们都是少先队里挂三道杠臂章(大队干部)的好学生,平时没工夫跟我们一起瞎玩。只有一项活动他们有时也参加,那就是踢足球。小操场就是足球场,两端各有两棵大树,正好形成天然的球门。美中不足的是,操场中间偏西有一棵大柳树,非常碍事。那时球踢得最好的是王积宪(王力先生的小儿子),他曾是北大附小足球队的守门员兼队长。

  小操场很自然地被我们这帮孩子视为不可侵犯的势力范围。有一次,一群大学生跑到小操场里来排练文艺节目,为了争夺地盘,和我们相持不下。我们当然无法把那些比我们高出一头有余的大学生驱逐出境。最后,还是汤丹灵机一动,声称要把陆平校长请来,径直跑到五十四号陆家去搬救兵(其实陆校长并不在家),终于把那群大学生吓跑了。

  在小操场的北侧有一个小土丘,象征性地围着铁丝网,个儿大的孩子可以蹦过去,个儿小的则可以钻过去。在小土丘的上面有一口井,井台有半米高,上面盖着一块大石板,大家曾想尽办法,试图把石板移开,但以我们那时的力气,这是无论如何办不到的。越是打不开,这口井就越具有吸引力,使我们对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总希望有朝一日能一窥究竟。直到“文革”开始,可能是红卫兵想看看里面是否藏有变天账一类的东西。石板终于被搬开了,也算了了我们的心愿。可惜令人大失所望,那只是一口一眼就能看到底的枯井,既没有妖魔鬼怪,也没有金银财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橄榄,燕南园往事
我和本领高强的哪吒过的一天
左小青和父亲来操场散步,聊起儿时往事感慨万分
燕南园的大师们
兔子为何总是输
芳草街区家祠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