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经 42、天道益善

人们将有盈余的奉献给社会,补充给那些不足的;像水那样,处于低位,利于他人,不与他人相争。

如果百姓达到这样的道德修养水平,可以算是合格的道德社会了吧?

老子摇头。

我问,那还差什么?

 

老子说:和解了表面的大怨恨,必然在心里还会有余怨。这怎么是真正消除人们之间怨恨的最好办法呢!

 

您的意思是,百姓之间存在差别,就会有怨恨产生。因此,只是帮助别人,不与他人相争,还不够彻底,是这样吗?

那么,怎样才算彻底走上道德社会的正轨呢?

 

老子说:远古的圣人保留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向借钱的人索取偿还。

 

这个我难以理解。把自己多余的送给那些不足的人,利于他人,不与他人相争,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别人借钱借物,有借据,也不向他索还。这不可以吧!如果这样做,不是助长那些好吃懒做的人,败坏社会风气吗?

 

老子说:有道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而不向他人索取偿还的人那样,态度宽容;无道德的人就像掌管国家税收的人那样,严厉苛刻,毫不留情。

 

您是说,这就是有道德和无道德的人的差别,是吗?

如果说有盈余的人持有借据,也不向不足的人索取偿还,才算彻底走上道德社会的正轨的话,我暂时还是理解不透。

 

老子说:自然的道德规律是没有亲疏的,总是给予心地善良的人更多。

 

您的意思是,这样做的人是不会吃亏的,是吗?我要好好想一想。

 

原文:《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9,80)
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道德经》中有办法,老子告诉你借钱真理
84、天“道”是偏爱有上德的善人——聊《道德经》
如何理解“道德”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4
《道德经》第79章:报怨以德 原文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