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州:十年间崛起一座新城【组图】

  

    位于郑东新区中心地段的CBD(中央商务区)一角(1111日摄)。

 

    郑东新区,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东部黄河南岸上崛起的一座新城。2003120日,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打下第一根桩,拉开了郑东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十年来,郑东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呈现出金融业为主导,高端商贸业为支柱,物流业、会展业、旅游业多元发展,带动郑州市城市形象的提升、产业转型的升级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高速推进。当年提出的“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的目标,至今已陆续实现。目前,这座面积逾8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约80万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正铺展开大气恢宏的画卷,绘出更新更美的明天。

 

   

    郑东新区内,现代城市的繁华与碧水绿树的恬静相得益彰。(1011日摄)。

 

 

郑东新区十年建城记

 

一座“梦想之城”的缘起、规划、争议与改变

 

1018上午,郑东新区龙湖蓄水仪式举行,这标志着开建十年的郑东新区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

 

从规划到建设,从建设到成形,围绕郑东新区的争议一直不断。而在主政者看来,郑东新区是一座梦想之城,好几茬官员伴随它度过了人生最要紧的几年。

 

在龙湖蓄水仪式的礼炮响起前后,数位副省级以上官员,向媒体记者讲述了他们与郑东新区的故事,场面时有动情之处。按照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的规划,对龙湖区域的开发,是郑东新区建设的点睛之笔、收官之作:过去和未来在这里进行交接。

 

回望郑东新区建城十年,并不仅仅只有鲜花和掌声。抛开各种伦理争吵和道德辨诘,郑东新区的十年,无疑是中国式建城的一个极好的标本。

 

 

“黑川先生”的感激

 

赵建才最后一次见黑川纪章,是在2007年初。这个瘦瘦的日本老头看起来很疲惫,面色也苍老了不少。随行的人告诉赵建才,黑川正在竞选东京都知事,主要对手便是中国人并不陌生的石原慎太郎。

 

跟黑川打了好几年交道后,时任郑州市长赵建才已与这位国际建筑大师成了老朋友。他就开玩笑,说市长不好当呀,老黑你都七十多了,竞选那玩意儿干啥,你到底咋想的?

 

黑川纪章答道: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规划设计了很多城市,但没有一个城市是我亲手建造的。我对东京这个城市不满意,我认为它的规划和建设都不行,我竞选不为别的,就是要改造它。

 

接着,黑川纪章又一次表达了对郑东新区的赞扬:它严格按照规划,建设速度快、标准高,为他周游世界所仅见。“对我的触动太大了,我想改造东京。”

 

这次会面后,黑川已无缘再回郑州。20074月,他在竞选中败给石原慎太郎,得票数在14名参选者中名列第四。20071012日,73岁的黑川纪章因心脏衰竭,在东家一家医院内逝世。

 

黑川纪章从事建筑设计40多年,作品遍布20多个国家。在郑州,他无疑是最被尊敬的当代日本人。他曾结识的郑州官员,至今在正式场合,都称他为“黑川先生”。在这些人的回忆中,黑川纪章是国际大师,水平很高,工作又极其认真勤奋,性格倔强但又听得进道理。

 

在黑川生前,也经常称赞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对郑东新区的建设,甚至对当地政府表示感激。在黑川生前的一位助手看来,这并非出于日本人惯有的谦恭,他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原因很简单,在其他地方,尤其是黑川曾去过的西方国家里,根本不可能给他一块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让他施展。 

 

 

 

国际招标选定设计方案

 

20018月的一天,位于日本东京的黑川纪章设计事务所,接到了一份来自中国河南郑州市的传真,发函者为郑州市规划局,邀请黑川事务所参与设计郑东新区的概念设计。

 

这份中文打印的传真,很快被转给了事务所设计部主任、中国留学生周定友。“上边标明了设计时间和费用,还要求参与竞标。”周定友说,“黑川对这份邀请很感兴趣,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郑州在哪里。”

 

按照当时省领导的要求,这座梦想中的新城,规划必须高标准,有国际视野。为此,郑州市与国家建设部专家联系,询问世界上最有名的设计单位有哪些”。最终进入角逐的,除了黑川事务所,还有澳大利亚COX集团,美国SASAKI公司、法国夏氏事务所、新加坡PWD集团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

 

一个月后,黑川纪章带着周定友来到郑州实地勘察。他们首先来到的是郑州东郊待拆的老机场,即当时的规划起步区,现在高楼林立的CBD。他们的摄像机和照相机,拍下了机场上老旧的跑道,锈迹斑斑的铁丝网,几架废弃的破飞机,以及机场外半人多高、望不到边际的芦苇。

 

往北走,除了沼泽,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鱼塘。总之,“一片荒芜”。

 

郑东新区当时的景貌,曾让不少国内外设计师感到惊讶,这完全就是平地起新城,设计成了图纸对想象力的考验。但对黑川纪章来说,这并不陌生。他出生于1934年的名古屋,历经二战美军燃烧弹的轰炸,以及之后的占领。在他的回忆文字中,那是一段梦魇般的经历。1962年,他成立了黑川设计事务所,正赶上日本重建的狂飙时代,也是建筑师们最好的年代。直到进入19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

 

早先的经历,让黑川纪章很注意对日本文化的反思和扬弃,警惕欧美模式的粗暴移植。他的城市“共生”思想对东方文化符号在建筑中的植入,以及城市设计中对水的运用,无不源于此。

 

  

“他特别勤奋认真。”周定友说,黑川之前只知道少林寺而不知有郑州,在接到规划邀请后,他让助手找来关于郑州的大量资料,从历史文化、地质条件到城市建设和居民结构。除此,黑川事务所还购买了法国一家公司的卫星图片,以及从前苏联流出的一张郑州的老军用地图。上边,能数得清每一个碉堡。

 

20011115,参与竞标的6家设计单位在郑州一家五星级酒店内参与评审。来郑州之前,黑川纪章和周定友多次演练,将介绍和翻译的时间控制在要求的40分钟内。

 

参与初审的专家来自建设部、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单位。在评审会结束的第二天,20011121日,省领导来到郑州市规划局,听取了前期汇报后,要求“城市发展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规划案形成后,可以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还要加快进度,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

 

 

一个月后,以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为评审组长的国内外权威专家再赴郑州,以绝对多数票选定黑川纪章的设计方案。

 

200231,黑川纪章的概念规划方案在郑州一家艺术馆内公开展示一个月。据当时的报道称,有九万多名市民参与建言,其中超过九成的人支持规划。

 

随后,郑州市人大审议通过该方案。这份方案后来又通过逐层审批,直至报国务院备案。

 

20025月,黑川纪章数次中国行的助手兼翻译周定友被郑州引进,任规划局副局长,以方便郑东新区规划与黑川方的对接。在此前的多次会面中,郑州市领导对周定友颇为欣赏。

 

周定友回忆说,在一次回日本的途中,他与黑川商量此事。黑川说,你回郑州实施我们的规划,我很高兴。不过,如果以后换领导,会不会支持你呢?你得想好了。

 

黑川给这位下属兼弟子留了一个职务,“你哪天干得不高兴了,再回来吧。”

 

周定友没有再回去。现在,他是郑东新区管委会党委委员、副主任,主管规划。

 

 

“中部崛起”破题之作

 

黑川纪章的规划面世后,马上在河南省内外激起争议。有人质疑他没有规划师资质,只是一个建筑师;还有人指责郑州盲目崇洋,歧视国内专家;黑川环形城市的设计,被指必将导致交通问题……

 

最猛烈的质疑,则是黑川设计的如意湖、龙子湖,以及十几天前才开始蓄水的龙湖,被指在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十分之一的郑州,浪费大量水资源。其中,龙湖的水面与杭州西湖相当,蓄水量则相当于两个半西湖。

 

性格外向倔强的黑川不但要在媒体上回复各种质疑,还得处理郑州市专家组的修改意见。事实上,与外界部分传言不一样的是,郑东新区并非黑川个人的画布,在论证交涉过程中,他和郑州方面多次争吵。

 

 

外界对黑川的质疑,也让郑州官方感到压力。但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况且,还有更棘手的问题,煎熬着这个城市的操盘手们。

 

当时的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十年来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关于郑东新区历程的采访。他回忆当年电视台采访他关于新区的规划设想后,镜头摇向一片荒草丛生的野地,播音员说这便是未来的郑东新区。

 

黑川纪章带着助手曾去过的老机场,也成了时任市委书记排解压力之地。有一两个月,他都让司机拉他到这块废弃之地,来回地踱步,脑子里一直盘旋着一个问题,“干,还是不干?”

 

据一位官方人士透露,当时政府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郑州老城区的规模只有130多平方公里,新区一下子规划150平方公里,人们的怀疑在所难免。尽管,这150平方公里,在眼下全国各地动辄数百上千平方公里的新城规划中毫不起眼。但那毕竟是在十年前,郑州乃至河南的发展方向,正面临着新世纪的第一场大考。

 

 

当时,农业税费尚未取消,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规划尚未出台。河南与其他农业大省一样,正陷入“三农”问题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缓的困惑。据河南省一位现任副省长透露,当年,对搞不搞郑东新区,都有不同意见。

 

“河南还要不要继续走传统农业大省的路子,将农业和农村工作放首位?”这位副省长说,对于这个问题,郑东新区被视作破题之作。

 

当时的主政者提出在全国发展的背景下,重估河南农业大省的角色,在不放弃传统优势的情况下,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要以推动郑州市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强力开发郑州的新区建设为重点,提升其在全省的首位度。两年后,又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概念。

 

 

此期间,郑东郊外老军用机场的迁建,让郑州看到了东拓远景。之前,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市区被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南有南水北调水渠、北有黄河、西为工业区、东有军用机场,深受拓展空间有限之苦。

 

一开始,郑州市以老机场为依托,规划了一个十几平方公里的“港澳新城”,意图吸引港澳客商前来。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省领导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重新设计。

 

2004年年底,郑东已成为一个吊塔林立的大工地。

 

 

 

梦想冲动与现实尴尬

 

  2007年,是黑川纪章人生最后一个年头,也是他不太如意的一年。就在2006年,他的成名作之一、位于大阪的索尼大厦被拆;在2007年竞选东京都知事失败后,竞争对手石原慎太郎“建筑家成不了政治家”的讽刺言犹在耳,他就马上奔忙于挽救另一成名作、东京银座的中银舱体大楼免于被拆。

 

2007年,正是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之时。这样的反差,也许正是黑川对郑东新区倾注感情的原因。在郑州,他拿到了一笔不菲的设计费,纳税就上百万元人民币,还因此成为当地的新闻。但在郑州多位领导看来,衡量一个国际大师水准的,并不是酬劳。背后蕴含了地方执政者的抱负和梦想。

 

一位当时的郑州市委副书记回忆说,2003120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打下第一根桩,标志郑东新区开建。但很快,非典赶走了工地上的工人。

 

之后,更致命的则是资金问题,有一次到了连一分钱都贷不来的地步,“恨不得油锅里有钱都去拿”。这位官员说,这也是郑东新区实行“滚动式开发,自求平衡”的原因。在启动郑东新区规划时,郑州年财政收入只有50多亿元,现在则达到500多亿元,当年的困窘自不待言。

 

还有来自市场的不信任,目前最繁华的CBD,最初挂牌地价一亩地七八十万元,现在在其他地段,超过千万元的“地王”并不鲜见。

 

不过,也正是市场,最终击退了质疑,巩固了官员与设计方的自信。郑东新区赶上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最快的十年。

 

黑川生前曾多次赞叹“中国速度”,但也说过,“你们不要再快了,再快就要出问题了。”

 

 

然而,在飞奔的发展列车上,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领导们实际上可以选择的路径并不多。一位河南官员说,在他看来,一些事情可以选择方式方法,但一些事情就只能那么去做。

 

郑东新区与郑州老城区,是由一条叫中州大道的主干道隔开。当年,这条主干道的改造因拓得太宽,遭到媒体曝光和质疑,上级也要求查处。现在,它几乎是老城区最畅通的一条路。

 

有时候,民间也会与官方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一致。在河南当地的论坛上,不少网友一直乐此不疲地讨论地方发展模式,高铁规划、领导功过等问题。

 

一位官员私下表示,高校园区的地价为新区最便宜的,政府的做法,并不是为了扩大财政出政绩,而是想发展河南高校教育。长期以来,河南的这块短板导致其成为高考分数歧视的主要受害区域。

 

在国家法律政策,以及被征迁百姓利益诉求相夹之间,地方政府的规划和建设,还会遇到其他压力。“我们将规划案立法,就是为防止不同领导依据喜好进行更改,我们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位曾主持郑东新区的河南官员说,规划朝令夕改是基层常态,但是大忌。

 

 

改变与争议

 

20121018是龙湖蓄水的庆典。这个“收官之作”,政府为筹款为规划,曾拖延了好几年。据称仅研究龙湖水质,就出了9本书。这本应是一场期待已久的庆祝。

 

在龙湖蓄水这一天,有少数村民前来围观。他们带来的两只土狗,摇着尾巴穿梭于24门礼炮,和四面6×8米的LED屏幕之间。蓄水开始后,数平方公里大的湖底内,燃起多处五彩烟花,声震四方。

 

在明末清初之前,龙湖区域还是一片大湖,可行船捕鱼。百年来,这里又变为稻田和鱼塘,直到现在又将恢复成湖,但跟渔民们已再无关系。郑东新区原址的8万多农民,都被转化为市民,告别了土地。他们曾居住在100多个自然村的600万平方米的房屋内。现在,村子和房屋都已成了回忆。

 

时移世易,郑东新区的“和谐拆迁”,已成为国土部调研推广的典型。一位市领导对拆迁等问题的解释是,政府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满意,政府需要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

 

据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吴福民介绍,政府对失地农民实行“两好”政策:住得比原来好,生活比原来好。对农民的安置补偿,主要依靠已升值后的土地。每个农民按照90平方米的标准安置土地,在此土地的安置房小区内,每个农民可获得70平方米的面积。其余,则为村里的预留用地。

 

这些之前靠气力吃饭的村民几乎都是一夜暴富。当地一位媒体人感慨,他在郑东新区见到一个清洁工阿姨,房产价值超过千万元,出来做工纯粹解闷。

 

据郑州官方介绍,他们的补偿安置远高于国家标准。一位主事官员否认郑东新区是在搞“土地财政”。在郑东新区,修有全国最好的省级残联,仅市政配套费就减免1800万元。“我们所有的土地收益都用到了基础设施开发上。”

 

不过,郑东新区“滚动开发”的模式,依靠的正是土地流转及转让所产生的收益。在祭城社区,一位长期观察拆迁征地问题的前农民、现市民很羡慕五洲汇富社区的居民。该社区将村委会旧有资产和现有的商业用地入股,公司化运作,每个股民年均有3万元的收入。

 

而五洲汇富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周云祥,则在后悔当时没向政府多要一点预留用地。“地太值钱了。”周说,他所在社区原来的村庄,共有7300多亩土地,现在政府预留80多亩地让村里经营。就这样一块土地,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土地升值后近乎可怕的效益:他们在这块土地上,人均收入是改制前的10倍。

 

 

在每一个安置的社区内,年轻的前农民们有的出去打工,有的开豪车炫富,老人则喜欢聚在一起聊过去的事情。郑东新区劳动部门一位负责人说,政府安置失地农民难度并不大,问题是,“你找的活儿他们不一定看得上。”

 

十年之后,郑东新区已聚集了15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住进了5000余家企业,80万人口。这里的房价,是郑州商品房均价的三到四倍;这里的每亩地平均创造5万元的利税;这里的路很少堵,绿地和水面更大;连这里的地下管道,都比老城区的粗了二分之一。

 

在龙湖蓄水前一天,国家发改委签批了中原经济区的规划征求意见稿,准备转到32个部委,和安徽、山东、河北、山西四个省征求意见。

 

未来的中原经济区,将以河南尤其郑州为区域中心,涵盖5省、30个市加上3个县()1.8亿的人口。可以预料的是,将有更多的新城破土而出。(记者孙旭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6个人的10张照片说起,郑东新区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郑东新区不会忘记一个名字:黑川纪章 - 发展河南 -
为这事,郑东新区被新闻联播点名批评!
随豫而安
昔日鱼塘荒地 今朝如意之城
日本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生前作品饱受争议,但数十年后成为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