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籍收藏频现怪圈
毕刻《经训堂法书》黄庭坚《梵志诗》底本拍出了582.4万元。
刘申宁收藏的《御制资政要览三卷》在保利上拍。
刘申宁收藏的清朝土地契约文书。
今年春拍中,多家拍卖公司都推出了古籍专场,拍品十分丰富,成交也不断创新。从1994年开始成为拍卖门类,到目前15家拍卖公司有这个项目,古籍善本一直以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份额比较小,在艺术品收藏中也属于比较冷僻、比较偏的一个门类,而这两年,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已渐露头角,势头迅猛。
5月中旬,中国嘉德春拍推出的古籍善本部分,总成交额达5190万元,创出这一门类新高。其中,毕刻《经训堂法书》黄庭坚《梵志诗》底本以582.4万元成交,《铜官感旧图题咏》481.6万元被藏家收入囊中;6月初,保利5周年春拍古籍专场总成交额达3050万元,总成交率达72%。其中,深圳学者刘申宁将自己收藏三十多年的149部明清线装书以及1453张清朝土地契约文书一并上拍……
“如今古籍收藏有个怪圈:宁要明代的版本,不要清代的稿本。”从北京的保利春拍现场回到深圳,面前的刘申宁仍有些风尘仆仆,这是他对刚刚结束的古籍文献专场拍卖所下的结论。
今年是保利5周年春拍,深圳学者刘申宁将自己收藏三十多年的149部明清线装书以及1453张清朝土地契约文书一并上拍。这些藏品在今年保利春拍《古籍文献及名家翰墨》图录中占了整整20页。
经过近一小时的竞价,尽管有一半流拍,但成交的一半藏品中有的战绩相当不俗。这位来自深圳的藏家,在让京城拍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悄悄转换着自己古籍收藏的方向——就在春拍之前,他花了一笔可观的资金购入蔡楚生的珍贵档案资料,“版本价值在退潮,文献价值在上升”,他笑言自己之所以愿意把收藏了二三十年的珍贵古籍版本上拍,正是因为要适时买入“原始股”:具有唯一性的民间历史文献。
“看到就是眼福,不买就是后悔”
曾任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现为电视时事评论员的刘申宁,在深圳古籍收藏界绝对是“少林方丈”级的。他的藏书颇有名气,上千册线装书,那十几册明版书和一册珍贵的宋版书足以在深圳民间藏书家中坐上头把交椅。
“1993年底,我在当时深圳最繁华热闹的国贸对面,发现了一家古籍书店。”这间曾盛极一时的古籍书店,让许多深圳文化人都记忆犹新。最令刘申宁心动的是古籍书店里不仅有旧的平装书,而且有线装书。那时他正研究晚清上流社会,吴汝纶、盛宣怀等名人文集对他最有用。“买得最中意的书是《涧于日记》,这是才女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的日记,清末石印本,共14册,是套足本。”
说到古籍收藏的门道,刘申宁先给记者上了版本一课。以年代而言,宋版书是目前最有价值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宋版书一页就值100元,相当于当时一人一个月的工资,而现在,一页至少要1万元。在我国,宋版书是珍稀文物,可以说是一册难求。
元版书的价值仅次于宋版书,用刘申宁的话说,宋、元版书只要看到就是眼福,不买就是后悔。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夏天,刘申宁在上海的庙会上,看到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拿着元版的单本《史记》,要价1000元。“我觉得挺贵的,就跟他砍价,出价800元,没想到小伙子一分不让。我想没多少人懂元版书,等转一圈回来再买。”没想到等他回来,小伙子不见了,急得他四处找,也不见影子。没过多久,他在上海朵云轩的拍卖目录上看到了这本与他擦肩而过、又让他一直惦记的书,著名作家黄裳在后面题了跋,标价2万多元。他一直弄不清楚这本书是怎么被黄裳发现的,至今仍后悔得搓手叹息。
“版本价值退潮,文献价值上升”
此次保利春拍让刘申宁最遗憾的是:现在的买家不太关注稿本和抄本,只关注版刻,他的明清抄本几乎全部流拍。特别是那批1453张的清朝土地契约文书,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个人收藏土地契约之最。
30多年的收藏道路,让刘申宁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献的唯一性比任何版本都有价值。他将历史文献的收藏总结为9大类,第一大类就是档案,包括个人档案、单位档案和卷宗。刘申宁曾从北京一个破烂王那里,买到了我国某部完整的档案、卷宗,这些是该部被撤销、合并时清理出来的,是研究解放初期某段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碰到好档案,他宁可把古玩卖掉换钱来买。因为古玩的价值众所周知,但档案仍不为人识,不是被外国人买走,就是面临被化为纸浆的可能。“购买档案就是抢救历史,能抢多少算多少。”刘申宁的语气添了些急迫。
文书是刘申宁除了档案之外的第二大类历史文献收藏,此次流拍的1453张的清朝土地契约就属于此类。“土地契约对研究土地关系史、物价史都非常有意义。”比如他收藏的一张盖有乾隆年间“官契”的地契原件,每一道转手资料都历历在目。随后,他又展示了一张卖身契,“古时活人买卖都是布契,往往夹在棉袄的夹层中,伴人一生。”已褪色的红布面记录了一个孩子的悲惨命运。
刘申宁特别强调了地图的收藏价值。他说,中国在甲午战争之前的地图,只能叫“山水示意图”,并没有精确的测绘。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在中国测绘的局部地区的、小于十万分之一的小比例尺地图最有价值。这段历史时期的中国地图,是研究“二战”以前中国变迁的重要依据。
此外,笔记、书信、手稿、读书卡片、照片、音像资料、“文革”专题资料等几类历史文献,也是他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申宁说,现在正是收藏历史文献的好时候,相对于古籍版本而言,历史文献是当今最需要抢救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群贤毕至,雅臻流觞(上)
陈丽萍| 敦煌契约文书整理所得与展望
《鄱阳湖区文书》: 独特的水上社会资料
明万历本《十三经注疏》惊现地摊
王振忠:徽州文书收集、整理与研究的方法及实践
《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一部家族契约文书的分量/中国文化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