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何求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李贽在本节下留下了八个字:“孔子年谱,后人心诀。”但原话过简,有点像哑谜,古今猜者,蔚为壮观,所言或浅或深,迄难得其要领。唯梁溟截断众流,痛下杀手:
要认明孔子毕生所致力的是什么学问,当从这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以下寻求去。然而所云“三十而立”,立个什么?却不晓得其实际之所指。向下循求:“四十而不惑”,虽在字面上不惑总是不迷误之意,却仍不晓其具体内容。“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命”果何谓乎?当然是说在其学问上更进一境,顾此进境究是如何,更令人猜不透。“六十而耳顺”,何谓耳顺?颇难索解。“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字面上较“耳顺”似乎易晓,但其境界更高,实际如何乃更非吾人所及知。试想:在孔子本人当其少壮时固亦不能预知自己六十、七十的造诣实况,外人又何由知之。乃后儒竟然对于如上一层一层进境随意加以测度,强为生解,实属荒唐。
当然,不能确知其所指,不等于不能领会其大意。如果细细悟入,则确如李氏之言,是足以成为后人“心诀”的。即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句而论,贾宝玉作文称“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被贾政痛斥为“不成话”,但“志学”又岂易言哉!据废名的记述:
前几年我对于孔夫子所作他自己六十岁七十岁的报告,即“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能懂得,似乎也不想去求懂得,尝自己同自己说笑话,我们没有到六十七十,应该是不能懂得的。那时我大约是“三十”,那么四十五十岂非居之不疑吗?当真懂得了吗?这些都是过去了的话,现在也不必去挑剔了。大约是在一二年前,我觉得我能了解孔子“耳顺”与“从心”的意思,自己很是喜悦,谁知此一喜悦乃终身之忧,我觉得我学不了孔夫子了,颇有儿女子他生未卜此生休的感慨。去年夏间我曾将这点意思同吾乡熊十力先生谈,当时我大约是有所触发,自己对于自己不满意。熊先生听了我的话,沉吟半响,慢慢说他的意思,大意是说,我们的毛病还不在六十七十,我们乃是十五而志于学没有懂得,我们所志何学,我们又何曾志学,我们从小都是失学之人。
熊氏一代大哲,其自省也如此。我们呢?我们是够格的学者吗?我们是够格的学生吗?“我们所志何学,我们又何曾志学”———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有几个能经得住这一声喝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修证历程 -综观孔子的一生,他真正的开悟当是五十岁以后(尹真著)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有谁知道“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吗?
晓锦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智慧
曾仕强:孔子的人生之卦
【读论语】八佾篇第四章 自由的境界
读经典|孔子生命的五个阶段——钱穆:如何看待孔子达到的生命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