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找个好老婆 需要按这些规矩办事


中原民间,找对象俗称“寻媒”。找到了对象,称“寻下了”,没找到称“没寻下”,迟迟找不到称“寻不下”。


男女之间的感情归属,微妙,复杂,深奥,难究其理,古人便编出了“月老牵红线”的故事。月老按照天书上的规定,用一根凡人看不见、摸不着的红线,把一男一女的脚脖连在一起,那么,这对男女以后无论是贫是富、是丑是美、是老是少,即使相隔千里,也注定要结为夫妻,也就是说,千里姻缘一线牵。


尽管如此,而姻缘的实际操作,还得靠人。“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难成亲。”欲结秦晋之好,就得靠媒人。媒人主要是那些热心肠、好管事的妇女,所以称媒人为“媒婆”;因《莺莺传》之故,媒婆又有了“红娘”的雅号,可民间仍习惯性地称“媒婆”。某个妇女偶尔撮合成了一桩婚事,于是就又有人请她说媒,久而久之,她便成为专业媒婆。


孩子到了婚嫁年龄,家长便找媒婆帮助“寻媒”。媒婆帮人“寻媒”,除年龄相当、长相相配之外,更要考虑两家门当户对,有首民谣是这样的:


官寻官来民寻民,

同行还寻同行人。

富女只嫁有钱户,

贫女还进穷家门。


门当户对的“寻媒”原则,肯定有出错的时候,但在民间还是流行了很久,特别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家庭,更看重这一条。



 


旧婚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三媒六证”,遵循“六礼”古制。“父母之命”好理解,“媒妁之言”即媒人的话,那么“三媒”、“六证”、“六礼”又是什么呢?


“三媒”指男方媒人、女方媒人和中间媒人。


“六证”是在成亲仪式上用的,拜天地时放张桌子,称“天地桌”,在天地桌上摆放一个斗、一把尺子、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一杆秤,称“六证”,意在暗示:已经知道家里有多少粮食、多少布匹,能够分辨衣服的好坏、容颜的丑俊,能够把帐目算清楚、办事也知道轻重了。什么意思?意思是用这些物件当证据,含蓄地表明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懂事了,有了成亲的资格。


“六礼”是从议婚到完婚过程中的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也叫行聘,是婚礼中的首礼,男方安置求婚礼品,送到女家。


问名是指男方准备庚柬帖,写上姓名、出生年月日时,送到女家,女方也写出姓名、出生年月日时回柬。


纳吉是正式订婚礼仪,问名之后,以双方的生辰八字合宜,定下吉日,男方把定婚礼品送往女家,算作婚姻已定。


纳征有纳聘之意,定婚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成婚条件均已成熟,男方便具礼品,到女方家告知,准备聘娶。


请期是指纳征后,如果女方没意见,男方选定吉日,写一迎亲帖,上面注明迎亲日、时,请求女方答应,女方回帖同意,即可进行最后一礼。


迎亲即成婚礼。


这一套子弄下来,表面上有板有眼、循规蹈矩,也似乎听天意、和古训、尊父母。而实质上呢?仔细看看就会发现,男女从“寻媒”到成亲,一次面都没见过,姻缘的红线完全由父母和媒人操纵。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归宿,所以很慎重。父母都是过来人,阅历深,经验丰富,看人看事的眼光相对稳重老到,父母亲自出马为子女找媳妇、挑女婿,就是为了让子女在婚姻大事上少走弯路。



但是,父母看中的人,子女未必喜欢。鞋子是否合脚,脚最清楚,也许是公认的、天设地造的一对新人,但两人的爱好、性情、生活习惯未必相同,硬是把二人撮合成两口子,别别扭扭地过一辈子,子女能幸福吗?弄不好还会有抗婚、逃婚、私奔、殉情等悲剧的上演,这不是把孩子害得更苦吗?



为反对包办婚姻,便出现了自由恋爱。自由恋爱固然很好,但是,怎么恋爱?找谁恋爱?总不能姑娘、小伙儿见了就说:咱俩恋爱吧。于是,一种介于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之间的模式迅速流行开来。


说媒之后先相亲。相亲俗称“见面儿”,就是安排男女相见,有偷见面儿、小见面儿和大见面儿之分。


偷见面儿没有固定的地点,或在集市街头,或在某个商店,男女均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到了约定地点后,偷偷地打量对方,不进行接触和交谈,所以叫“偷见面儿”。


由于时间仓促,只能看个大概。以前,人们比较腼腆,偷见面儿时往往拉上好友壮胆,张冠李戴的事情时有发生,本来是给张三说媒,结果对方看上了李四,让媒人无所适从。


如果男女双方基本满意,就安排正式见个面,称为“小见面儿”。地点设在媒人或亲朋好友家里,姑娘由家中姐、嫂或婶子领着去。安排一间僻静的房间,男女单独接触交流,而其他人聊天等候。男女短暂交谈后,如果都觉得合适,男方就给女方少量的见面礼。如果一方觉得不合适,经媒婆调解又无效,那就一拍两散。


小见面儿顺利通过后,媒婆和双方家长便商定吉日,举行“大见面儿”。大见面儿其实就是订婚仪式,地点设在男方家中,男方安排宴席,本家和亲戚前来赴宴,但不能白吃,须准备一些礼金,当媒人向姑娘一一介绍他们辈分的时候,见面礼就该出手了,不过数目不大,大数目的礼金由小伙子拿着,在送姑娘回去的路上单独送出去。家庭情况不同,礼金的数目也不等,但一定不能太小气。女方收了礼金,也要象征性地回赠一些诸如手帕、袜子、钢笔之类的小礼品,称“换表记”。



大见面儿后,男女就成为公认的未婚夫妻,逢年过节要来回登门拜访,平时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单独交往,农忙季节,双方还要到对方家去帮助干农活。交往了一段时间,如果一方要反悔,这是允许的,不过,若男方反悔,多不好意思收回见面礼,而女方反悔,则应主动退还见面礼。如果都觉得对方满意,那就等着成亲吧。



婚姻由父母完全包办发展到见面儿后再结婚,同时也不再讲究什么“三媒六证”、“六礼”等陈规,应该是进步。


喜结良缘的夫妇是不会亏待媒婆的,要给媒婆买鞋子,意思是媒婆为了撮合婚姻,跑了不少路,鞋子都磨破了,所以要给她添新鞋。结婚的时候还要给媒婆封礼答谢及叩拜致谢,而且婚宴主桌上的主位要让媒人坐,这礼遇可不算低。一定的报酬和很高的礼遇,就成为了媒婆说媒的原动力,不过,夫妻婚后若不如意,骂得最多的也是媒婆。


 


千里姻缘一线牵,如果换句老土话来讲,叫做“谁该寻谁是一就了的。”美满婚姻自然好解释,离了婚怎么说?还是不该成一家人。琢磨不透男女之事,只能这样理解。很多人婚后都有不如意的地方或时候,拿这句话自我安慰一番,一切释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相亲已经商业化,媒婆成职业中介
客家媒人
传统婚俗 ---壮族
张巨孔:迁民村张氏人的婚俗(一)
回不去的故乡之:相亲
晋江人的婚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