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是慈禧的侄女,一生庸碌,但孙文说她是女中尧舜
导语:清朝结束前,由于溥仪皇帝是个不满六岁的小儿,所以最高权力名义上掌握在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手上。这对满清乃至当时的中国而言,都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电影《建国大业》中范冰冰扮演的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用一句话概括她的一生,或许最恰当的就是:一位长得丑又命苦但心地不乏善良的“庸碌”女子。

    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光绪皇帝的表姐,也是慈禧给光绪选定的正妻,这一亲上加亲,却造成了光绪和隆裕两方面的悲剧。据说,光绪虽然畏惧慈禧,但依然拒绝与隆裕圆房,于是乎,光绪死的时候,并未给隆裕留下一男半女。

    光绪不喜欢隆裕虽主要是出于逆反心理,或也有部分是颜值问题。据可靠的文献记载:“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

   


    真实的隆裕太后

    不过,从以下细节也能看出,此女心地不乏良善:“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它房中。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别人的事情。”

   


    光绪和慈禧相继死后,按照慈禧生前的安排,将光绪弟弟的儿子溥仪兼祧两房,继承皇位。于是,隆裕皇后成为隆裕太后,垂帘听政,是清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清朝在即将结束的时候,由这样一个弱女子执掌最高权力,可以说是满清的福气,否则,清朝的落幕就将伴随更多的鲜血和死亡。

    时人的笔下,隆裕太后“是一位温和的、文静的、谦逊的人,有点冷漠……她根本不想去控制政府……她想要的仅仅是平安而已。”

    当南北议和讨论清帝逊位条件时,恭亲王溥伟等部分亲贵反对逊位,企图顽抗,隆裕太后斥责他们:“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

   


    她对袁世凯等大臣恳切说道:“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袁世凯等王公大臣也一同大哭。哭过之后,隆裕太后进一步表示:“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这寥寥数语表现出来的胸襟和格局,比那宣称“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谁一辈子不痛快”的慈禧,胜出何止万万!

    于是,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奉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的懿旨下诏逊位,实现了南北统一、五族共和,完整之民国正式告成。

    虽然说隆裕太后做出这一选择也有“不得不如此”的苦衷,但要是换个人在位,就未必会做出同样明智的选择,则结果就不一定这样圆满了。是以,后来孙中山、黄兴北上与袁世凯会晤之际,都对隆裕太后做出了较高的评价。

   


    孙中山

    黄兴称:辛亥革命不过3个月就实现南北统一、五族共和,“全赖隆裕皇后……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遂使全国早日统一,以与法、美共和相比并。”孙中山也表示:“孝定景皇后(即隆裕太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

    (以此小文纪念辛亥革命106周年,窃以为,再正义的内战终究是内战,只要最根本的政治目标达成,能够少流血就还是少流一点血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隆裕皇后为何得不到光绪帝的恩宠?除了丑,还有其他原因
最丑太后隆裕:21岁成皇后,一生未侍寝,死前一句话全国为她致哀
六次参加选秀,被册为大清皇后,临终恍然大悟:我把大清给葬送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皇太后——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
被孙中山赞为“女中尧舜”的隆裕太后如何成为“帝制收场人”?
她是死后第一个降半旗的皇太后,孙中山称她是女中尧舜,全因她的一个重要决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