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枚烟标背后的故事
  •   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多次说起:咱村里住过八路军的卷烟厂,过年时,他们都要给房东送一盘烟,咱楼上就存放过烟厂的糖和蜜,加了糖和蜜的烟特别得甜,咱村里做的烟叫甜烟。
      也许是听多了奶奶的话,碰到长辈们抽烟时,我就会闻闻他们的烟甜不甜,是加了糖,还是加了蜜?说来也成了习惯,现在在合适的吸烟场合,尽管我不抽烟,有时也会拿一支烟过来闻一下它的糖分如何。“抽烟品香,闻烟识甜”这是我从多年闻烟中得来的经验。
      历史往往有许多回环和交织,想不到多少年后,我竟然要用几年时间,去追寻那支甜烟的袅袅余韵,以及晋冀鲁豫边区贸易总局大兴烟草公司第一烟厂在我们村里的那段历史。
      2017年秋天,我帮助村里收集资料申报国家古村落项目期间,第一次见到了老辈人口口相传甜烟的烟标图片。这是一张发黄的长方形纸张,中间用红色与绿色两种颜色,采用缕空、反白套印技术印出的4色烟标。左边的绿框内的红字是:武乡县上北漳。右边的绿框内红字是:大兴烟草公司。中间的主图用反白居中,从左上向右下倾斜印出2个大字:甜烟,两字间是一颗红色的五角星。最下边落款:第一烟厂出品。背景为:右上角是半轮太阳,竖排的五支红色香烟上一缕烟气飘出,烟气中间也有一颗红五角星。这枚烟标上的字是繁体。参考今天的香烟包装,可以想像,这枚烟标纸,通过折叠、粘贴,再装入卷烟,一盒包装好的甜烟就生产出来了。
      为探究到大兴烟草公司第一烟厂在上北漳村的始末,这几年来,我走访了一些直接、间接了解烟厂情况的老一辈人,日渐积攒起烟厂的一些细枝末节、一鳞半爪。特别是近日,通过王老师,联系到了他远在天津的表兄,作为当年大兴烟厂在上北漳的见证人,已92岁高龄的张鑫镇老先生,通过电话交流,从他清晰的记忆和健谈的讲叙中,大兴烟草公司第一烟厂在上北漳的时空图像,终于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
      1945年冬天,随着“上党战役”的胜利,中国革命解放事业拉开了新的序篇。在新的形势和战略需要下,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贸易局的大兴烟草公司第一烟厂,决定将厂址搬到更利于发展的地方去。几经选择,他们从襄垣城的文庙迁到武乡县上北漳村。这里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党组织发展早,群众觉悟高,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1939年中共北方局党校驻扎太行期间,就选在这个村北头的10多所郝氏院落里,院落相连,房间众多,完全可以满足烟厂100多人的工作、生活,以及大批货物来往存放保管的需要。
      1946年的春天,18岁的张鑫镇随着烟厂搬迁也来到了上北漳村,上北漳村距他老家录村仅十多里路。张鑫镇父母早亡,5岁时就到了舅舅家生活,在舅舅一家的抚育下长大。前几年,已长成半大小伙的他,在亲戚赵书云的带领下来到烟厂上班,成了一名红色根据地的烟厂工人。张鑫镇记得他们当时住在上北漳的村边上,门墙相连各个院子,就是烟厂的车间。每个院里都有人,每个院里的人都在忙碌。
      做出一支烟要经过拣烟叶、抽烟筋、洒水侵润、整理打捆、压制、推丝、炒丝、调制、卷烟、包装等十多种工序。当时他负责炒烟,一口大铁锅和一把特制铁锹在他的熟练操作中,一锅锅干湿适宜,烟香四溢的烟丝就被推到下一道工序中。劳动间歇,擦着头上的汗水,他会哼几句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一曲唱完他就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一个苦水里长大的孩子,有幸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战斗中,能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吗?
      上北漳村86岁的退伍军人张玉生,还记得他12岁那年,烟厂来到了村北头的书房院。用毛驴、骆驼驮来的烟叶就存放在坡地、毕油坊的厦棚里,用时几个年轻人就抬起一大包烟叶,爬上石坡送到书房院,放在中间的院子开始喷烟叶、拣烟叶进行生产。他说,卫生堂的正楼上是打好捆的烟叶的存放处,每天吊上来,吊下去,窗台下的砖上都用草绳磨出拉痕,现在还能看出来。他说,卷烟包装在书房院的后院里,工人们一人一个包装箱,那么大的卷烟包装箱,烟丝随着一个模具放进去,几次翻转就卷到纸的中间,再刷浆糊粘好,一条一尺多长的卷烟,就变戏法一样从箱子里掉出来了。然后到下一道工序裁开,移到包装台上,用简易的包装机械和手工进行包装。包装纸是在村南头印刷好的,就是在上文中介绍的那张烟标纸。包好的大包甜烟会扛到上油坊的库里,然后用毛驴、骆驼驮送到前线和后方。当然,甜烟也向当地的乡亲们出售,以物美价廉受到人们的赞扬。
      1946年以后,晋冀鲁豫边区军民的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张鑫镇的记忆里小米干饭是能经常吃上了。依然是供给制,发一些零花钱。烟厂里有好多武乡人,会计李二胡是吴村人,采购员是窑头村人,有门头沟的尚三木,上司村的赵四维等几十个人。还有大兴烟草公司的经理,老家四川巴山人,年轻的红军干部周广才。和张鑫镇一起炒烟的是龙湍村的郝三孩,尽管郝三孩大他5岁,但两人很快成了忘年交。厂里放假期间,他就和郝三孩相跟着去龙湍,每次去了郝三孩的家里,他的家里人总会给他做好吃的。他们的友谊一直到解放后还相互往来。郝三孩去北京的弟弟家时,都要去天津看他。
      上北漳人记得,1947年村里有三个姑娘,分别嫁给了烟厂里的三个年轻人。以后,三个新组建的家庭,也都融入了解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
      1948年后,大兴烟草公司第一烟厂接上级安排,整体搬迁到了河北省涉县县城。淘汰掉了手工操作,全部用上了大型机器。原大兴卷烟厂的100多名干部工人,有的因家庭原因留在了本地,有的选择上学、参军,大部分技术人员随烟厂去了涉县。经过烟厂的几年锻炼,这些星散四方的年轻人逐步让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享受正县团级待遇,从天津虹桥区中国银行退休的张鑫镇老先生,今天依然记着半个世纪前烟厂里的旧年往事,一个个精神饱满的同事战友。他说我是人老了,但过去我们并肩作战的生活不会老。
      今天,从一枚烟标回望历史,可以追寻到我们的来路和创造;从一件历史信物开始,我们知道如何做好初心到初心的交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委会毁村民麦田强制种烟草 干部称系造福民众
    世界 中国烟草发展史
    中国烟草发展简史
    烟斗丝手卷烟丝烟叶烟草水烟丝毛烟
    一根雪茄 三种功能及222道人工工序
    烟草百科丨烟叶到卷烟的神奇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