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菲特经营保险投资范本学习(3)

巴菲特经营保险业务(三)

   “60年代后期,保险业是个相当赚钱的行当。1967年,国民赔偿公司收取了1680万美元的保险费,从中获得了16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到了1968年,保险费收入增至2000万美元,税后利润达到220万美元。巴菲特早期经营保险业的成功促使他大胆在这个行业里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摘自《沃伦巴菲特之路》

—————————————————————————————————————————

   【学习11】国民赔偿公司的保费净利润率:1967年是9.52%;1968年是11%。在《巴菲特教你读财报》中对净利润率的要求是20%。但净利润并不代表真金白银。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认为保险公司能得到10%左右的保费净利润率就是成功的原因——保险公司乃至金融业的净利润的含金量非常高。从下表看:平安的产品销售和公司经营是成功的,蒸蒸日上。08年的糟糕表现,全拜“富通门”所赐,平安计提了227.9亿的富通投资损失。这也足以证明,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另外,我们注意到,这是一次性的充分损失计提,这是按照富通的股价状况来确定的。那么,现在的富通的股价几何呢?如果富通的股价反攻倒算,大幅上涨,这227.9亿中有多少可以“反哺”平安的未来的利润呢?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保费

 548.77

716.09 

858.51 

1007.3 

1291 

 净利润

 26.08

33.38 

 73.42

150.86 

 6.62

 保费净利润率

 4.75%

4.66% 

 8.55%

 14.97%

 

 

 ——————————————————————————————————————————————

   “尽管势头良好,巴菲特却依然居安思危。70年代后期,巴菲特开始对保险公司的业务产生了一些忧虑。某些他不能直接控制的因素开始影响成本,尽管物价指数每年只增长了3%,但医疗及汽车修理费每年增长9%。而且,法庭诉讼中判给原告的赔偿费和保险公司必须支付的赔偿费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巴菲特估计经营成本每月要增加大约一个百分点。按此计算,除非保险费率相应的增长,否则,保险业务的经营利润必然会萎缩。”

   “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保险费率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在商品经营中,低价格是获取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策略。巴菲特注意到,有些公司宁愿以低于经营成本的价格出售保险单也不愿冒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显然,他们在赌保险费率会上涨,从而能重新获得利润,以丰补歉,抵消先前的损失。巴菲特的常识阻止他采用无利可图的方式发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保险业。”

   “由于不愿意在价格上竞争,巴菲特试图通过另外两种方式来表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保险业务的经营特色。首先是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在财产保险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保险公司的净资产价值仅次于国民农业公司。而且,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组合的总价值与保费总额的比值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

   “第二个不同之处在于巴菲特并不看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保险公司的业务总量,对巴菲特来说,他可能在某年签发五倍于前一年或者只是前一年十五分之一的保单业务。他当然希望获得大量的保险业务,但前提条件是价格要合理。如果价格过低,他宁愿发行少量的保单。巴菲特的这种保险业务经营哲学是从国民赔偿公司创始人杰克-林沃特那里学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保险业务一直没有偏离过这一原则。”

—————————————————————————————————————————

   【学习12】保险行业的价格竞争不可避免。在中国也不例外。事实上,保险费率一直呈现整体不断下滑的状况,甚至比不上一些周期性行业的产品还有涨有跌,实质上,保险产品的的价格一直没有涨过,但跌幅也不大,其价格损失部分主要是业务员承担了,因为业务员的佣金也没有涨过,业务员的佣金实际下跌幅度和保险产品实际价格下跌幅度成正比。于是,在公司的经营成果中没有体现出来。中国人多,劳动力成本低,业务员也只有起早贪黑、信心百倍地去签更多的单来弥补怎么越来越少的收入了。

   【学习13】巴菲特42年的保险经营成功的实践证明“财务坚实,价格合理,不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是保险公司经营成功的哲学。这也适用于中国的现状吗?很显然,在现实的中国,不追求规模是不行的——评判管理者成就的大小就是规模,这和追求GDP一脉相承;价格呢?现在基本还可以,但既然下降是趋势,那么的确令人担忧;财务坚实——股权融资就可以了——平安损失了相当于04年净利润10倍的钱依然说“公司偿付能力”没问题——因为05、07年两次上市融资——即使投资亏损巨大,说不定比巴菲特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更强——所以,有时候,股权融资是一块遮羞布。

   【学习14】面对产品价格下降趋势和非理性的价格竞争,巴菲特采取的是“价格合理的宁愿少签单”的策略,平安现在采取的是“交叉销售”的方式,提供更多的价值服务来稳定价格并提高销量,实践证明,这的确提高了平安的销售——“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成效斐然。不过,我有一点疑问是:“金融混业经营”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中国,平安领先一步,在国外,早几十年就有了。且这是可以被复制的经营方式,平安的现实成功会吸引其它保险公司和金融同行也走向更混业的状态中,从而形成新的在“混业经营基础上的价格竞争”。所以,平安的混业经营在现实的中国保险业是先发优势但不是可持久的竞争优势。另外,国外的“金融混业经营”的历史证明风光的背后也隐藏着比“单业”更大的损失风险。是不是这些在中国的金融界会失效呢?——中国特色。我思来想去,还是股权融资最能解决这个问题——享受混业经营的更大“规模”的收益,然后让股权融资来承担风险——尽快庞大起来,庞大到可以“以死相威胁”的地步——即使股民不买单,政府也会无奈地伸手援助,国家会印钞票来买单,最终是全体国民买单。现实股价的上涨已经很快冲淡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事情。伤疤似乎已经抚平了。

   【学习15】对比来感悟:巴菲特的保险、金融经营路子和中国保险业、金融业乃至华尔街绝大多数人的保险或金融的经营路子截然不同。巴菲特是“收益合理,风险自担”,而其它的是“收益无限,风险别人承担”——没人承认,但结果就是如此,尤其是金融危机来临时——其心虽然难测,但至少要判其“渎职”或“误杀”的罪名。至于“道德”和“崇高的理想”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对于我们股民所关心的股票价格,那就两说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从来就不是热门,只是谈论的焦点。而平安的股票价格从19元又昂首向百元挺进了。

   股票价格是我们关心的,但,是否是唯一关心的事情呢?

   钱怎么得来的对公司对个人对股民重要吗?

   或者是“先当强盗再做慈善家”呢?

   或者“管它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呢?

   ——难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秘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保险公司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12-2013年解读
一代股神的保险创富之路_理财俱乐部
【广发非银】巴菲特背后的保险帝国——保险行业深度报告
巴菲特背后的保险帝国——解密伯克希尔哈撒韦
巴菲特致伯克希尔股东的信(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