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话打油诗
打油诗的历史由来
由来之一: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自己的诗为“打油诗”。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由来之二:中唐时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了来。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呤道:“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打油诗流传开来。
记录几首打油诗
(1)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2)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3)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4)   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歌舞几时休?
香风熏得诸公醉,九州处处作杭州。
此诗是讽刺那些肆意挥霍人民财富的所谓的公仆们
有关对格律诗的一些看法
格律诗基本规则,无非平仄对仗粘连,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已经比较宽泛了,久已成为共识,比较费工夫的是第三句和第四句要求对偶,第五句和第六句也要对偶,这个马虎不得,平时阅读古人诗作,凡属格律诗的,欣赏之余,顺便核对是否工整,发现古人果然都十分严谨。总而言之,都是规矩人。互联网上喜欢写诗的人相当多,诗作堪称海量,水平各有高低,其中有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五言、七言诗冠上五律或者七律的招牌贴出去,如不合韵律,还不如归入古风一类,或者就叫打油诗又何妨。有的人也许真的不懂,既然喜好,先把规则弄懂。尤其是词牌子,不能只按字数填词,那里的韵律,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不一而足。
古人说勿因辞害意,是指特殊情况下,偶有违规,改之可惜,姑且保留,并不否认意好辞工为基本标准。
话说回来,按格律要求写出来的,不一定就是好诗;只是写成一诗,觉得好,又于格律不合,那就老老实实归入古风,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贸然冠以律诗之名,并不会为作品增色多少。
如今是市场经济,写格律诗的人,95%是业余爱好,半数以上的是娱乐而已,不是用以谋生的手段。而那些5%的是专门研究格律诗词的,是课题或研究的需要。是正业的,大多是教授级的人物。论述的观点要符合语言逻辑,要有针对性。更不能信口开河,误人子弟,误导初学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油诗和诗的界限在哪里?
叶浅予爱写打油诗
诗歌的要素与欣赏(图)
【诗词赏析】(诗词评点、名篇赏析、交流探讨、理论研究)
能写四句“话”就以为是诗了?你估计连啥是诗都不知道
说说打油诗的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