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 )夏天诗人在杭州刺史任时所作。诗的前四句描述登楼远眺时见到的景色。
“海天东望夕茫茫”点有时间是傍晚。“茫茫”的意思有二,一是说明日暮时分模糊不清,二是形象旷远的样子。联系下文来看,两个意思兼而有之。
次句“山势川形阔复长”即是对“茫茫”二字的具体化描绘。杭州浙江,即钱塘江的入海处,有龛、赭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每至涨潮时节,江水由山门涌出,水势凶猛,犹如万马奔腾,是古今中外闻名的胜景。这两句是诗人登楼远眺看到的远景,意境阔大高远。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是近景描写。自中唐以后,东南一带城市经济繁荣,杭州城外,人烟稠密,傍晚时分呈现万家灯火的繁华,加之钱塘江内过往船只众多,灯火闪烁,场面蔚为奇观。这些都是诗人在江楼上俯瞰到的,是紧扣题目中的“望”字所言。
诗的颈联则使人产生凉爽之感。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意境何等清新,而诗人用“晴天雨”、“夏夜霜”加以修饰,更可谓别致、新颖。风吹古木之声音可比雨声,古木落叶状如雨点。虽然实际并无风雨,而身临其境,已然有暑气顿消之感。同样,铺洒在大地上的月光,皎洁晶莹,宛如霜雪,更增添了夏夜的凉爽。
因此诗人在诗歌的末句自问自答,请他的朋友来江楼消暑。
诗的颔联和颈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又对仗工整、自然,为全诗增添了不少光彩。
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
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这首诗描写夏夜登江楼的情景。时值夏季,城中酷热难当,所以登江楼以消暑。登上江楼,极目远眺,只见暮色之中,一片苍茫,海天一色,难以分辨,回过头来,则山峦起伏,气势雄奇壮伟,江流浩荡,直向大海奔去。开篇两句展开了阔大的视野,足见江楼地势高峻,同时,山势川形,海天茫茫,也正是暮色之中临海江楼的景境特征。山川形势既阔且长,景境也就有了层次和深度,诗人自然会进一步向上下四方寻觅、感受,俯身望去,万家灯火,环绕四周,仰望天空,则银河闪烁,倒映江中,这两句写出灯火、星光,与苍茫大海、山川形势形成辉映之势,为暮色添上璀璨的光彩。下二句突然宕开一笔,写出夏夜特殊感受,明明是“晴天”,却感到耳边“雨”声一片,原来是海风吹过,参天古树枝摇叶曳,酷似雨声,明明是“夏夜”,却感到眼前白“霜”一片,原来是月光照耀在江畔平沙上,晶莹洁白,酷似霜色。这虽然是诗人想象的产物,但却入情入理,喻比贴切,更重要的是当晴热的夏夜,在对清凉的心理期待中,如此景境特征,自然使人想象凉爽景物,而经过这样的描写和感受的过程,显然给人的心理上带来更多的凉爽之气息,因而结句点明消暑之事与邀客之题,就十分顺乎自然了。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
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
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
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
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
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
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
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为传诵名句。此联最精妙处是多重感官的运用,构成眩目之想象。先是「风」(风吹是触觉,也从风声生听觉),进而「雨」(是视觉也是听觉),及至霜(视觉),最后当然使人有凉意(这是触觉)。
千姿百态的古树,以古、怪、奇、俊的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景观,如果你从心灵上聆听它独特的形体语言、从精神上感应它独有的存在价值、从思维上展开一种跨越时空的意境想象,你就会找到诗意的栖居所在,感受体味到其唯美性、人文性。
一棵古树就是一处景致。它们是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活动的画,“树老根弥坚,骄阳叶更荫”道不尽古树的挺拔傲天,铁骨铮铮;欺雪凌霜,伟岸粗犷说不完古树的苍劲之美、传神之韵。一棵古树就是一种情怀,有“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的亲切,有“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的苍茫,也有“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辽远,还有“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的感叹。
⊙当你把脚印留在我家园,你就走进了我的心田里,我会用感激的目光注视你,紧追寻着你离去的足迹,把幸福与快乐给你带去。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日历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这首诗得到苏轼的高度赞赏,颈联乃千古名句
爱看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夏天诗人就这样约朋友来凉快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唐代·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