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生平事迹表

李白生平事迹表

(搜集)

历史记年、公元 唐代纪年 重要历程 事迹纪略

 

697 神功元年 祖籍陇西郡 李白系陇西汉将军李广之后,其先世因事迁西域。其父李客,神功初年,逃归蜀中。

 

701 长安元年 出生在蜀中据唐李阳冰、魏颢、范传正、刘全白、宋欧阳修、明杨慎、清王琦等著作,《新唐书》及近代学者考证,太白生于蜀中。

 

约在706 神龙二年 大悟磨针溪李白少时好嬉戏,见武母磨杵作针,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大悟,乃发愤读书。时年约六、七岁。

 

约在706/716 开元四年 匡山读书处在匡山读书十年,其间,从空灵法师学剑术、从赵蕤学纵横术,以诗文见长史苏受到赞扬:“此子天才英丽”,“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此肩也。”

 

717/719 开元七年 蜀中览名胜登剑门山(作《剑门赋》),青城山、峨眉山(《游峨眉山》),锦城散花楼(《春感》)、窦团山(《窦团题句》)。即“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

 

720 开元八年 当县作小吏太白少时即有令名,应聘作县吏。先后赋《谢令妻》、《观山火续句》、《观潮续句》等诗,因县令庸俗,不合而去。

 

725 开元十三年 辞亲远游 二十五岁时,别匡山,辞亲远游。乘船经三峡出蜀。 727 开元十五年 十载寓安陆寓安陆,与故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安州都督马公评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游江夏,历洛阳,“遍干诸侯”。

 

736 开元廿四年 携家向任城 携家南下。子(伯禽)、女(平阳)同寓山东任城(济宁)。许夫人已逝世。

 

742 天宝元年 受诏赴长安初至长安,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滴仙人”,并说:“此诗可以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在宫中作《清平调》三章,作《答蕃书》。救郭子仪刑责。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观。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

 

744 天宝三年 李白与杜甫太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在洛阳相遇,同游同咏,亲如弟兄。杜甫诗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750 天宝九年 漫游复漫游已与宗氏夫人结婚,南北飘流。北去幽燕,预感祸乱。意欲“沙漠收奇勋”,作出《雪谗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与魏颢同游。

 

756 天宝十五年 从竟蒙冤 “安史之乱”起,为济世平乱,参加永王李幕府。“不惜捐微躯,所冀旄头灭”。肃宗李亨以弟为叛逆,灭,李白受株连。初囚浔阳狱,狱中读《留侯传》。

 

758 至德三年 长流夜郎道江南宣慰使崔涣、御史中丞宋若思营救、获释。但肃宗以太白“附逆”有罪当诛,郭子仪以官爵赎罪,乃流放夜郎。

 

759 乾元二年 半道遇赦还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作《早发白帝城》。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宿五松下荀媪家》、《丁都护歌》。

 

761 上元二年 白发请长缨叛贼史朝义凶焰复炽,副元帅李光弼带兵平乱,太白前往入幕报国,患病,半途而返。依靠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

 

762 宝应元年 沉疴逝当涂太白逝世,一说患病,赋《临终歌》而卒。又一说泛舟彩石矶,因醉入水捉月而亡。代宗即位,拜白为拾遗,而白已逝世。

 

817 元和十二年 长眠青山麓 初葬于安微当涂龙山,元和十二年正月,范传正为实现太白“悦谢家青山”遗愿,迁葬于青山。

 

李白“少为当县小吏”事迹,记载于宋代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匡山大明寺碑记,可供 考证。

 

  为了明白始末,关于李白作小吏期间的诗篇,以及野史传说,在此加以略述。本来,大如一国历史,小如一人经历,都只能撮要勾奇。同时,对于那模糊情节,也只能“略貌取神”。其所以一记,一则此一事迹类似桃源旧事,尚未外传;二则这非山巅水涯,可以寻访而得,三则藉此小吏事迹的一斑,还可窥见李白故里时期的全部活动。 初露头角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又“三拟文选”,年纪轻轻,能诗能赋。长史苏见了李白的诗赋,向幕僚们热烈赞扬道:“李白这位少年,才华横溢。如果再努力学习,将来可以跟汉赋大家杨雄和司马相如并驾齐驱呢。”这一称赞,影响很大, 李白在故里崭然露了头角。

 

  当年彰明县令,便聘请李白使吏。这样,既可受到选贤任能的称誉,又可得到上级长官的嘉许,一举两得,何乐不为?至于李白,不久前就学了赵蕤的《长短经》,正在为实现自己抱负而努力增长才干。接受县令任用,只能算是屈就。然而,所学所习,如何不可及锋而试?何况,要始而齐家,继而治国,最后才能平天下。李白把小吏职位当作高飞的准备。 牵牛过堂下一天,李白在县衙门里散步,步子纡徐,踏步沉重,每个脚步都留下了思考印痕。蓦然,牧童牵牛而过,李白借用了这头牛,并且牵牛从大堂下面的敞厅走过。

 

  县令的妻子看见了,怒火勃然而发:这像是县衙里一个小吏,怎么如此不顾体面?“牛都牵进衙门来了!”她的眼睛都绿了,嘶声嘶气吼叫起来。回过头来,向县令丈夫使着眼色 :“该责问他的过失啦!” 县令尚未动声色,李白已经感觉到气氛的紧张,但李白镇定自若,想化厉气为祥和,随 即高吟出四句诗来: 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

 

  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 由于满含激情深意的诗句打动人心,更由于李白的气度宏阔,姿态高雅,博得了县令的惊佩,县令妻也为之缓和下来。

 

  然而,李白深心处却怏怏不乐。原来,李白欲展雄才大略,以为借牵牛使县令悟到“民以食为天”的至理;振兴农业,才是为政的第一要务。而县令使李白有些失望。尽管从上以后,县令读书、作诗以至宴会,总要李白作陪,可李白初来时的热望,仍然没有恢复起来。

 

  夏夜观山火 一个初夏晚上,南边的紫云山和北边的观雾山上,一条条长龙蛇船的火光,蜿蜿蜓蜓地燃烧着,映红了夜空。那是山地农人烧草坡的野火,他们还是“刀耕火种”生产方式:把茅草烧成灰,算是遍地施了肥料,再用刀挑窠,播下玉米种。当秋风磅爽时候,农民们就上山 收庄稼——扳包谷。

 

  县令见了火景,心情感动,不由得咏起诗来: “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 县令得意洋洋地重复着这两句,又把“火不归”三个字重复了几遍,终于思路滞塞,咏不下去了。他望了望陪同而来的李白。李白才思敏捷,立即接续咏道: “焰随红日远,山逐暮云飞。” 李白是一个直道诗人。有的诗人,在也会作诗的上司面前,总是有才而不全露,甚至故为拙诗拙文,这是为人的曲道。李白自少至长,一贯走的直道。而这次的《观火续句》,李白的直道没有受到优容。县令不关心民瘼,使李白失望情绪又进了一步。 观潮续句 雨季来到,山洪暴发。

 

  县令要到涪江去“观潮”,衙役们前呼后拥,李白这次又作了陪同者。观看洪水暴涨,李白以为,县令会因此想到摒除水患,振兴水利;这次观潮,很有意思! 一具死尸,忽隐忽现,时浮时沉,由远而近,漂流、翻荡。随着拍岸的浪涛,渐渐漂到 堤脚的芦苇边来。那是一具女郎的尸体。看到女尸,县令眉开眼笑,捋了捋胡须,他想咏一首五言律诗,想了又想,而后踌蹰满 志地咏道: “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 跟上次观看山火一样,县令咏诗又阻滞了。老是沉吟“眉上翠”,“口旁朱”,咏不下去,不住摇头摆脑,再摇摆也摇摆不出诗句来。

 

  李白早就想抒发义愤,看县令那搔首弄姿的窘迫状态,可怜亦复可恨,乃脱口而出咏道 : “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

 

  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李白咏了“续句”,随从中的文人墨客,都替李白捏了一把冷汗。然而,他们都向李白投来钦佩的目光。

 

  对于如此的县令,李白绝望了,观潮返回之后,李白毫不犹豫,挂冠拂衣,愤恨而去。相传在观潮的前一天,县令和小吏、幕僚,以及跟班等人,都看过下面三折川戏:第一折是《江油关》:那是三国时期蜀汉末季的事。在后主刘禅炎兴元年(公元(263年),魏国向蜀国发动战争,由钟会、邓艾两员大将带兵分道袭蜀。邓艾军穿过阴平小道的时候,山险无路,军士们裹脚不行,邓艾裹毡滚下摩天巅,大军随即攀援而下,直接威胁江油。江油关的守将马邈不惊不诧,若无其事。其妻李氏夫人有所觉察:马邈意欲降魏。李夫人百般劝说,仍如春风过耳。当魏军迫近江油关,马貌竟不战而降。本来,江油关具有云崖铁壁之险,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马邈投降了!李夫人怀抱国仇家恨,投江而亡。最初,忠骨葬于南坝,后迁徒于江油城(今武都),后人为李夫人修建墓园和“李夫人庙”,墓碑题为“汉忠义李夫人墓”,碑上对联云:“大节迥殊沟渎亮;幽光长共日月明。”据说李白留蜀期间,曾凭吊过李夫人墓,可能题诗散佚,深感遗憾! 第二折是《伍子胥之死》。伍子胥,名员,后因功封于申,又称“申胥”。子胥生长于楚国,父亲伍奢,官至太子太傅,因遭谗毁,边同伍尚(子胥之兄)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奔吴国,作为吴王阖闾的辅弼(相),伐楚破楚,因而吴国国势强盛。其后夫差为吴王。吴越之战,越国大败,勾践称臣请和,子胥竭力谏阻,夫差听信太宰伯谗言,逼迫子胥自杀,并将伍员尸体,投向大江。第三折是《秋胡戏妻》。故事出于西汉刘向所著《烈女传》。秋胡,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原来,秋胡婚后出门求学,多年未归,妻子忠贞自守,多年如一日。后来,秋胡官拜大夫,荣归时,路过桑园,见一少妇,面貌美丽,顿然产生邪念,而加以调戏,采桑妇愤恨而去。及至秋胡回家里,见了母亲,母亲叫了儿媳出来,秋胡一看,又是吃惊又是羞愧。儿媳一看:他,自己的丈夫,就是桑园那个下流夫耻的东西!她痛斥了秋胡,忠贞遭到背叛和污 辱,绝望绝念,投河而亡。

 

   李白的《观潮续句》,以上三折戏便是最好的注脚。据说,李白吟了《观潮续句》,抒发了愤恨感情,及至观察女尸,从人丛中了解到,因为她被一个恶少企图占有,坚强不从,投河而死。李白回头寻找到那个恶少,剑起头落;替死者报了仇、雪了恨。这便是李白“杀 人红尘里”事迹的由来。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历来就争论不休。有说李白出生于四川彰明(今四川江油县)的,有说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的,有说李白出生于陇西成纪的,也有说李白出生于山东任城的,甚至还有人说李白出生于秦地长安。“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人,死而千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李贽《焚书》卷五《李白诗题辞》这是李白的光荣,也是李白的不幸。李白究竟出生在什么地方呢?事实证明,李白只能是出生在四川江油县,是地地道道的 蜀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戴伟华:李白与科举相关问题分析
李白:一辈子都太天真
《李太白全集校注》荣获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
郁贤皓| 35年了,我与《李太白全集校注》
王琦生平事迹小考
清代的吏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