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硬核一家人将400平米后院改造成食物森林,年产蔬果5500斤


关于爱与坚持的食物体系观察笔记

“亲耕是地球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因为它能让人获得自由。”

——朱尔·德尉

 城市里的亲耕之 

开车从洛杉矶市中心出发,沿110号公路朝东北方向开大约15分钟,可以到达帕萨迪纳市(Pasadena)。从卫星地图上看,这里的土地被公路切成网格状,每格又被精确地分割成好几个长方形的小条,挤挤挨挨盖满了房子。

其中一个小长条与别处不同,从空中飞过的鸟儿很容易就能找到它——屋顶上铺了太阳能板,树比其他院子多,花草也更茂盛,有各种美味的虫子可以吃,还不必担心被杀虫剂药倒!

这就是德尉三姐弟的家(the Dervaes'),它还有个朴实的名字:“城市亲耕之家”(Urban Homestead)。小院儿长40米,宽20米,房子占去一半面积,剩下约0.6亩的土地都被见缝插针地种上了蔬菜水果。

从前门看去,这院子不是一般热闹,高高低低满眼都是绿色,简直是个小森林。四季更迭间,园中可以找到400多种作物,每年收获5500斤蔬果不成问题。换算成亩产,要接近1万斤了。

很难想象,30年前,德尉一家人刚搬来的时候,这个院子和市里其他人家一样,只有平整的草坪和寥寥几株观赏植物。院中的土壤经过长年踩踏和喷药,干巴巴,黄扑扑,“硬得像锅底”。

1986年,德尉三姐弟在新家门前

如今,院中的土壤已经从不透水的粘性土(左)变成了疏松肥沃的样子(右)

带着孩子们把院子改造成食物森林的,是德尉家的爸爸,朱尔(Jules Dervaes)

德尉一家四口和现在的院子

 亲耕之 

朱尔对亲耕的探索始于60年代。他和那时美国众多年轻人一样,大学刚毕业,就赶上越战征兵。环保运动和民权运动方兴未艾,抵抗来自利益集团的压迫和侵犯。

朱尔被现实推着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需要做什么?

再往深处想,人来世间走一遭,为的是什么?

当一个人开始问这种问题的时候,就离世俗定义的“怪人”不远了。

朱尔思考的结论很简单:不想吃大企业生产的垃圾食品,不想让化学农业毒害环境,那就得亲自耕种。1973年,他开始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985年,朱尔带着三个孩子从佛罗里达乡下搬到南加州的帕萨迪纳市。作为乡村生活的延续,他们在新家的院子一角种上了玉米和蔬菜。

“当时没想在市里长住,总惦记着再搬去乡下,所以只是种着玩儿,”朱尔在采访中回忆道,“但现实让我不得不留在城里。”

90年代,加州大旱,水费上涨。为了节省资源和开支,朱尔决定不再给前院的草坪浇水,而是把它改造成生态园,种点“有用的”。

如今,小小的前院里栽满了紫罗兰、三色堇、蒲公英、金银花、向日葵、扶桑、玫瑰、苋菜、罗勒、无花果等花草树木,不仅赏心悦目,而且95%都能吃。

 目标:自给

21世纪初,转基因问题进入公众视野,让朱尔又气又急。实在不想让孩子吃转基因食品,朱尔毅然决定把所有空间都利用起来,以自给自足为目标,能种多少种多少。

前院满了,后院种;地上满了,吊盆种;有条件要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

一切技巧,只要符合安全、生态的前提,都用上了:基础堆肥、虫虫堆肥、波卡西堆肥、种养结合、轮作套种、覆盖免耕、伴侣密植、一米菜园、垂直菜园、食物森林、滴灌、陶罐渗灌……

一个一个试,一点一点加,绿油油的小森林就这样诞生了。

这块一米菜园里种了一对伴侣作物:黄瓜和万寿菊。万寿菊可以促进黄瓜生长,还能防虫。黑色的水管用于滴灌,红色的陶罐用于渗灌,智能节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近30年的亲耕实践中,德尉一家的食物自给率稳步上升,目前已达九成。换算成市价的话,相当于每年省下了7.5万美元伙食费。

随便几张丰收照,都让人流口水

全年产出的5000~6000斤蔬果,去向分为三类:

 1  自己吃(60%):夏天下菜时,大量新鲜蔬果吃不完,就用老办法储存起来,冬天慢慢享用。

自制的泡菜、腌菜、番茄酱、水果酱把橱柜塞得满满的。大姐安奈斯(Anais)每次看到这一柜子罐头,心里都觉得特踏实:“这就是粮食安全的王道!”

 2  卖给邻居和餐馆(30%):德尉家和其他几家本地食物生产者合作,以“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形式把菜卖给60个家庭,口碑甚好。

每年卖菜的收入达2万多美元,扣去成本还有结余,可以用来买面粉、大米、糖和豆子。毕竟后院只有这么点儿大,实在不够种这些作物。

 3  喂养动物(10%):是的,在这不到一亩地的空间里,还活跃着一群鸡鸭和两只山羊。

“茄子~”

德尉家都是素食者,只取鸡鸭蛋和多余的羊奶来吃,不杀生。动物们吃菜园里的虫子和下脚料,粪便是上好的肥料,循环利用,一点也不浪费。

“最初我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坐在鸟语花香的院子里,朱尔说道,“一定要克服怀疑情绪。你得承担风险,得勇于尝试,得相信即便是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好。”

 简单生 

如此硬核的亲耕背后,是一整套生活哲学。身处城市之中的德尉一家,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实践着自力更生、生态友爱的原则。

衣:善用围裙,缝缝补补,一件衣服可以穿几十年。如果实在需要买衣服,就挑质量好、耐穿的,二手为佳。

食:亲耕素食,身土不二,将古老的食农智慧和食物储存技术发挥到极致,不贪求反季节食材,也不贪求异国的新奇食材。

住:不用任何小电器,冰箱电视都是节能款。不用空调,夏天开窗通风,冬天多穿几层。能自己做的东西都自己做(比如蜡烛、肥皂等)。将淋浴间设在食物森林中,节省水资源。

不插电厨房用具,前排左至右:手摇咖啡磨、面团割刀、手摇榨汁机、开罐器;后排左至右:手摇搅拌机、研钵、爆米花锅;后面架子上还有煤油灯,这些基本都是老物件

将脚踏车和磨结合起来,一边运动一边磨面

行:主要靠步行、单车和公交。开柴油车,并且在朋友的帮助下,利用餐馆废油在自家车库里制备生物柴油。

……连柴油都自己做,真是不服不行。

这么过日子,辛苦不辛苦?辛苦!但习惯了也觉得还好,毕竟像朱尔所说:“以前谁都是这么过的。只是现在大家动动手指,就有人把世界各地的产品送到家门口,我们这种活法已经不流行了。”

既然如此,放弃便利而选择劳动,值得不值得?值得!因为在劳动的过程中,德尉一家人尝到了自由的滋味。这自由,不是指靠金钱权势为所欲为,而是一种摆脱资本控制,万事不求人的自主和自信。

就像他们在网站上所写:“作为现代的亲耕者,我们把权力交给了自己,无论身在何处,不管发生什么,都能靠双手自力更生,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这种自主和自信,是朱尔留给三个子女的最宝贵的财富。在他离世后,德尉三姐弟依然过着亲耕生活,并且更加积极地开展社区活动,进行食农教育,分享心得。

有不少街坊邻居被他们的精神和活力所感染,也在院子里栽下果树,种起了菜。在信息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想必世界各地都有人受到他们的激励,开始行动了吧。

但同时,肯定还有更多人,虽然苦于城市生活的种种限制,向往着自种自食的安心,却难以迈出第一步——大环境这个样子,我能怎么办?

德尉家的三姐弟会将老爸的话送给这些踟蹰不前的朋友:“不要等着别人改变,先从改变自己做起。政府想改也难改,企业更不会主动改变。

“从简单的做起就好。出门买菜带个布袋,亲自下厨做一顿饭,邀请邻居来分享美味……一步一步来,没有关系。

在哪被种下,就在哪开花

“在直接与自然协作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一件对于改变世界来说最重要的事,那就是改变我们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硬核!一家四口将院子改造成食物森林,年产蔬果5500斤
家里废弃的草坪改造小森林,400㎡,年产蔬果5500斤
除却车水马龙,还可以在都市建农场
民间故事:小媳妇清晨洗漱,感觉屁股有凉意,回头一看是只黄鼠狼
八路老街纪事:后院西屋(赵成海)
延时拍摄,后院建造一个游泳池真是享受,等我有院子也搞一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