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行法的观照

经行法的观照

法增尊者

我们因为不能照见五蕴的生灭,被色相续 (Rūpassasantati ) 的假相所覆蔽,所以不现起无常相。又因为不能观照生灭的逼恼,为四威仪所覆蔽,故不现起苦相。又因为不能观照种种界的分别,为坚实所覆蔽,故不现起无我相。

经行法的观照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观照我是五蕴 ,是名色法;念是想,和触,受属于名法 ; 身与动作是色法,是四大组合。

观照时不论是在经行法四阶的那一阶,仔细和敏锐的专注力(正念)当脚被'提起’时,能明白的观照到是名法生灭后的色法的生灭。 '提起’涉及意门,身门与眼门,在意门的心路过程的因缘条件是:心所依处,法所缘和有分。心依不同的缘生起,包括前生心,所缘,门及依处色,在生起后执行了它的个别作用完毕后就坏灭,然后成为下一个心的缘。在身门的心路过程的因缘条件是:身净色,触所缘,地界和作意。在眼门看经行道的心路过程的因缘条件是:眼净色,色所缘,光和作意。这“提起”的 经行是一种混合的心路过程。

从色法来看,在经行的姿势'提起’上,根据《阿毗达摩论》的分析,它只是名法 (即意门的心路过程心)所产生带动的色法 (即我要'提起’行走的心所带动的色法 ) ,《阿毗达摩论》分析色法有两种:即四大元素( Mahābhūta) 与四大元素所造色,所造色( Upādāyarūpa )共有二十四种。四大元素如大地,所造色如树木依地而生长。四大元素,有地界、水界、火界和风界。地界扩展,相是硬,它能作为其他元素立足处,水界黏接同一色聚(Rūpakalāpa ),特相是流动或溢出,它的作用是增长其他俱生色法,火界特相是热或冷,作用是使同一色聚里的其他色法成熟,风界有移动与压力,特相是支持,作用是使其他色法移动。

心能带动色聚里的八色法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这八色法中风界特强,由风界而生身表,即是身体的动作'提起’的行走。其他五门心路过程心 (眼、耳、鼻、舌、身)与有分心不能産生带动的色法,只能産生被带动的色法 (即业生色 (Kammasamutthānarūpa) 、心生色 (Citta samutthānarū-pa) 、时节生色 (Utu samutthānarūpa) 与食生色 (āhāra samutth-ānarūpa)),这五门心路过程心与有分心都能生许多心生色聚,也都会含有八色法,但都是被带动色法。'提起’的走动时,带动的心生色法持续地生起,被带动的四色法也跟着移动。因此身体的动作'提起’是地界的皮肉腱骨等粗的色法,被特强的风界推动和支持而産生'提起’的动作,此外上升的过程是火界与风界的作用。而在'放下’或'触压’时, 则 火界与风界的作用较 劣而钝,其他的二界地界与水界较优而强。

经行时开始只是我走,慢下来时看到是脚在走,再慢下来看到是皮肉筋骨的动作,再慢下来看到是火大和风大产生压缩的腿上升的作用(火大使筋收紧,风大压缩而筋骨动),水大和地大产生腿下降的作用(水大使筋松软,地大重而皮肉筋骨下沉)。至此你已超越概念,见到真实法。

(2) 观照名色法无常;色法的步行一直在生灭,故是无常;名法的想念与脚步的触受也一直在变易,故是无常。

因为五蕴的名色法是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所以必须仔细并经常地观照经行的名色法。当心念'行走’时,'左脚’'右脚’等,心念一生就灭,'站立’,'停止’,'转弯’等也是一样,心念一生就灭。跟随的是脚步的各种动作如'左脚’ ,'右脚’,'站立’,'行走’,'提起’,'上升’,'向前’,'放下’,'触压’,'停止’,'转弯’等,当'行走’时,'站立’已经坏灭;当'停止’时,'行走’已经坏灭;当'转弯’时,'站立’已经坏灭;当'提起’时,'站立’已经坏灭;当'上升’时,'提起’已经坏灭;当'向前’时,'上升’已经坏灭;当'放下’时,'向前’已经坏灭;当'触压’时,'放下’已经坏灭;当'停止’时,'触压’已经坏灭;每一个动作都有'生’ ,'住’, '异’,'灭’的四个过程。'生’是新的动作的开始,'住’是动作住在某一特定的空间位置与刹那的时间,'异’是动作从某一特定的空间位置与刹那的时间移动的过程,'灭’是某一动作的消失。就像电影里的演员的动作,它是由一系列许多拍摄的小胶片组成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生了就灭。

观照的结论是,经行名色法只是缘生缘灭之法,因此没有我、人、众生的存在,心中的智慧就生起,因此这样观照走路的过程,只是一系列的名色法在生灭而已,并没有一个“人”在走。这些名色法都是无常、苦、无我,这样才能破除, 舍离,放下,和息灭对五蕴的邪见与执取。

(3) 观照名色法是苦;变易的名色法是苦。

接下来观照每一个生灭的心念或经行的触受(名法),以及不停地在生灭的名法,它们是完美吗?园满吗?是快乐或是苦呢?执取于这些不停地在生灭的名法有什么利益吗?这 数数逼恼的相是不是苦相呢?然后观照每一个动作的生灭(色法),以及不停地在生灭的色法,它们是完美吗?园满吗?是快乐或是苦呢?执取于这些不停地在生灭的色法有什么利益吗?这数数逼恼的相是不是苦相呢?

犹如一位妇人有三个儿子犯了王法。国王下令斩他们的头。她的长子已被斩首。刽子手已开始斩她次子。她看见了长子的头已斩,又看到次子的头被斩,她便放弃对三子的爱着,知道这个儿子必死无疑。修行者见到诸行的生灭,知道未来生起的诸行也将破灭,因为认知是变易法,是苦,不可乐。

因为生灭的名色法是屡屡逼恼的,是有苦的,是苦的根基,是病患,是痈疮,是箭伤,是苦恼,是疾病,是祸害,是怖畏,是灾患,不是救护所,不是避难所,不是皈依处,是过患,是痛苦之根,是杀戮者,是有漏,是魔食,是生法,是老法,是病法,是愁法,是悲法,是恼法,是杂染法等的种种理由而观「苦」。能作如是观照,而生起怖畏现起智( Bhanyañāna ),这是对无常相、苦相和无我相的怖畏。因此观照生是苦,不生是安乐,不生是涅槃,这是通向寂静涅槃之道智。

(4) 观照名色法无我,若名色法无常,一直在变易,是苦,故是无我。

在走动时,是心法先生起,然后色法跟着生起,心生起'左足’的念,然后左脚才动,心生起'右足’的念,然后右脚才动,这是发生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这走动只是 心法与色法的共同作用。没有一个'我’在走。若是我们死时,心法不再生起,因此色法也不再生起,由此可再次证明这走动不是'我’,或'我的’。

接下来观照诸名色法(行),以是他、是无、是虚、是空、无主、不自在、不自由等种种理由而观无我。

( 5 ) 观照的成果是远离 ( Vivekanissita ) 对 五蕴的执取,这是心念处的' 定心 ’和' 心离贪 ’。

( 6 ) 观照的成果是 离贪 ( Virāganissita ) ,离于五蕴的执取,这是心念处的'有上心’'心离贪’ 和'心离痴’。

( 7 ) 观照的成果是灭尽 ( Nirodhanissita ),灭尽对五蕴的执取,这是心念处的'心解脱 ’。

佛陀说: 「为对未生之善法令生,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为对已生之善法令住,不忘失,倍修习,广修习,令圆满,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而持。」 ( 《 相应部.正勤相应 1 经 》 ) 修习的过程是不忘所修的善法 ( 经行 ) ,不为恶法 ( 杂念 ) 所侵夺,能念念不忘。然后令善法增长广进,直到断舍尽恶法,生出诸善法,清白无垢染的法,现世乐行,能以知见智慧分别断除诸漏,而达到灭苦的利益。

这个舍离放下和息灭对五蕴的执取 过程,佛陀说 : 「是故比丘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 ( 《 杂阿含 710 经 》 )

若是心有贪欲,瞋恚,愚痴垢,烦恼垢,障碍,覆盖,系缚,等不善行垢,障碍心,覆盖心,遮蔽心,心则不开,不明白,不净。若是心无贪欲,瞋恚,愚痴垢等,心则开,明白,清净,因为无有覆盖,故心开悟。

阿难陀 (Ananda) 在 佛涅槃后以三个月的时间,精进经行,并配合观照,在证悟前夜,他就是以经行法,整夜经行然后再修观,要天亮时,他感到疲倦,走回草寮,坐在床上,慢慢躺下时,头还未触及枕头,他的七觉支波罗蜜已臻圆满,而从初果直证阿罗汉。观照走路的过程,只是一系列的名色法在生灭而已,并没有一个“人”在走,这些名色法都是无常、苦、无我。

阿难陀的例子说明一个修行者依经行达到禅定,平常生活中持戒清净,常作观照无常、苦、无我而达到解脱。

在《增支部经典 五 集 第三 五支品 三二》里佛说:“诸比丘!此等是经行之五胜利:何等为五?

(1)耐于远行,

(2)堪能精勤,

(3)无病,

(4)食、饮、嚼、味正而消化,

(5)依经行而得定者久住。

诸比丘!此等即是于经行之五胜利。

经行(cankama)的好处很多:既可锻练腿力,堪耐远行,又能增进精勤,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健康无病,帮助饮食肠胃消化,又能对治昏沈,提升专注力,心易得定,培育观智力等等,好处很多,但许多行者往往忽略了经行的重要性。

注:本文摘自法增尊者著作《圣道行迹》 

本文由宗谛排版、宗航校对发布。

解脱

正道

法施胜众施,法味胜众味,

   法喜胜众乐,爱尽灭众苦。

----《南传法句经》354偈

Idam me puññam, āsavakkhayāvaham hotu.

Idam me puññam, nibbā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ññabhāgam sabbasattānam bhājemi,

Te sabbe me samam puññabhāgam labhantu.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诸有情众,同得此功德!

Sàdhu! Sàdhu! Sàdhu!

编辑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行
谈六法出苦处
听经闻法有八种功德·远离贪欲获十种功德
《四念处三相智修程》
[转载]四禅八定与证四果罗汉
陇道子法次法说《五蕴不实正入平等际说》2018.2.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