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上清凉


主题: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生酒,逍遥谁得知。

分享者:吕波 

分享地点:【国学会】会员微信群 

分享时间:2020–3-21 19:38

今晚分享吕洞宾《百字铭》13-16句: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生酒,逍遥谁得知。

⭕️

首先,我们还是稍微回顾一下《百字铭》之前的内容。 

此次的回顾,我想套用一下佛家和禅宗的概念。

一来, 表示的确真理的道路是相通的,儒佛究其本质无别。(顺说一句,最近看《博伽梵歌》,发现印度吠檀多不二论的系统,其实也完全相通。)

二来,可能也更便于 大家理解,因为今时今日,相对于道家的概念来说,佛家的概念更加普及吧。

前两句:“养气忘言守,降心为无为。”这句乃是“前行”,是修行开悟、认识生命真相的准备工作。

它旨在凝聚能量,收摄心神。这是两件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工 作,其本质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有意识地“斩断” 世俗关系的羁绊和名利欲望的驱动。能量凝聚了,不再耗散于世俗琐事,心神得以专注于心灵的修持,培养出 一种正向的行为习惯,发展出初步的觉察力。

第三、四句:“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可以理解为禅宗的初关。

吕祖直接上来就是“动静知宗祖”,也就是说那个知道动静的,本身是超越动静的,如如不动的。这是对“觉知/觉性”直接的体认。

吕祖颇有禅宗祖师“单刀直入、唯论⻅性”的手段。这是必要的。六祖慧能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只有体认了觉知/觉性——心的明性,真正的修行才算开始。

⭕️

从“真常须应物”到“壶中配坎离”,可以理解为禅宗的 “重关”。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对觉性的直接体验为基础,发展出“正观”,从而持续、深入地体悟觉性。这个阶段的核心练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由观返照。简单地说就是让观(暂且说是注意力)不断地停止跟随念头。当观停止,照(觉性)便会显露出来。关于这个部分,可以参看之前的文章 《回到意念开始的地方》。以后看机缘我也会专⻔就 “止观”做分享。

另一个方面是:以对觉性的体认为基础,当我们不再认生灭的念头为“我”时,便能够渐渐跳出固有的经验和知识,不断体会到万法的“缘起”。也就是我们上次分享的,不断地认识到万事万物正确的因果和正反两面。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这一句,可以理解为禅宗的“牢关”。

它的核心是体悟到心的空性。这并不是说有 一个新的名为“空”的东⻄让我们来体会,而是说,彻底体会到万法赤裸裸地呈现它自己。

可以说,对心的空性的体悟,其实是对心的明性彻底的体悟。

有/万法/存在,明,空,看起来有三个概念,其实只 有“有”与“明”,而有与明“不二”。(顺便说一句,明白了这个,也就明白了《道德经》所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的意思:)

其实,从13句到最后部分没啥好分享的。因为如果真到了“普化一声雷”的地步,这些什么意思也就都知道了。而且,这些部分其实全部都是比喻,“白云,甘露,须 弥,无弦曲,造化机,上天梯......”,统统都只是比喻罢了。不过也只能用比喻,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本着有始有终的精神,我还是打算把这个《百字铭》分享完。

⭕️

好,不那么简单地回顾了之前的部分,我们来看看下面四句: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生酒,逍遥谁得知。”

如果我们对人、对人生、对生命有过比较深入的思考和⻓久的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佛陀所言“苦”这一事实。

我们被欲望和习气驱动,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如果没有成功,会体会失败的痛苦;如果成功了,又幻化出新的未能满足的欲望。然后,我们都将面对死亡,死亡所呈现的“彻底的不知 道”,会击碎我们所有的现世成就。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宗教为我们的死后提供“知道”,但是我们始终心存怀疑。这种苦,烦恼、不确定、恐惧、怀疑......也许可以做一个总结——

我们总是处于一种焦虑之中。

无论我们是何种职位,何等年龄,何等地位,何等样人,其实本质上,我们始终处于一种焦虑之中。

那是一种由最粗重到最微细的疑惑和不安。佛家将其名为“火宅”。

所谓“三界之内,皆为火宅。”差别只在于,有些人还浑然不觉; 有些人只是感受到一点热;而有些人已经被烟呛到了; 有些人已经如热锅上的蚂蚁......

最初,这种焦虑和不安会推动我们去满足欲望,然后会失败;

接着,这种焦虑会推动我们去寻求一个寄托,或 者说价值,然后发现也会失败;

再然后,这种焦虑会推 动我们走上心灵的道路,去寻求一个高于我的,可以依赖依靠的永恒绝对的“真理”,然后也会失败;

最后,因对外界彻底的绝望,这个焦虑会推动人真正向内审视这股力量本身……

以上,无非只是想说,无论是何人,只要他未能彻悟生命的真相和本来,他一定处于焦虑之中,这种焦虑,仿若身处火宅。

这是生命的一个悖论:一个幻象,拼命想要确认他实存。

⭕️

那么,回到吕祖这两句“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当一个人彻悟了生命的本来,体悟了心的本质,那么他便不再受这种焦虑的煎逼。

因为焦虑和焦虑者同时消失了。

如同《圆觉经》中的那个比喻:两块木头相互摩擦,产生了火,把两块木头都烧掉了,没有了。

 当生命不再焦虑,不再受业力习气的驱使,那是一种什 么样的生命境界呢?

《华严经》有一句话,因为弘一法师的书写而被广为知道,这句话是——

无上清凉。

这就是“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当然,道家修炼的过程中,身体的转化,也会出现这种轻松和清凉感。但那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并非本质的 “清凉”,无上清凉。

佛陀在临终前,背痛难忍,但他的心是“无上清凉”的。

圆悟克勤禅师未悟道前,去拜⻅真觉禅师。真觉禅师正 在生大病,膀子上生疮,疮烂了,血水直流下来。圆悟克勤禅师去⻅他,他指着肩膀上流下的脓血说:此曹溪 一滴法乳。尽管大禅师身患病痛,但他的心是“无上清凉”的。 

所以,“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乃是指破除法我二执,心不再受苦乐外境的粘缠所呈现出的境界。

⭕️

接下来再看“自饮⻓生酒,逍遥谁得知”。

⻓生酒,也是个比喻,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因对世俗谛、万事万物正确的因果和正反面的深入认识,心不再妄作,并且可以对身体之前的业力做一些有益的矫正,于是体现出肉身的健康⻓寿。

其二:因为对真谛,对万法本质的体悟,对“我”这个幻象的堪破,对“天⻓地久,天地之所以⻓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生”的道体的认识,对真正“长生”的认识。

于是焦虑与不安之心彻底熄灭。

而这种彻底熄灭,所展现出的状态,吕祖用了一个《庄子》中的词:逍遥。

但这句的重点,从某种⻆度来说,不在“逍遥”,而在“谁 得知”。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三个字。这种状态是任何外人,任何没有这种体悟的人,都不可能得知的。它只能 是佛教经常拿来用的那句老话:

如⻥饮水,冷暖自知。

但凡我们有一丝一毫想要向人“证明”我逍遥了的想法, 那么,他就不再逍遥了。

因为这个证明,就是焦虑和不安的体现。

这个证明,就将我们重新置于“火宅”。

生命的“锻造”再一次开始,再一次进入“轮回”。

只不过,彻底破除过“我”的幻象的生命,能很快看到这种证明之心,能迅速地让它消失在心的宽广空间。

这就是佛教所言:五毒自解脱。

今晚的分享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愿吕祖加持我们,让我们有生之年,能够脱离火宅,亲尝“无上清凉”的滋味。

*吕洞宾“ 百字碑”之前分享如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觉--- 生命中清净的本质
性命百字碑??内经图
吕祖《百字碑》中的甘露洒须弥
白云朝顶上
吕祖百字碑
吕洞宾祖师所传,《性命功百字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