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祖《东园语录》
userphoto

2022.07.26 湖南

关注


士之读圣贤书。先须明善恶两途。既明善恶。於事之善者。不独嗜好之。珍宝之。必当身体而力行之。庶几事事归於至善矣。於事之恶者。不独深恶之。痛绝之。必当根拔而株锄之。庶几事事不流於恶矣。然近时之人。善心少而恶念多。要必日置数卷劝善惩恶之书。使之随时观玩。随时体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自不知善心。何以勃发恶念。合意潜消。待至久久遵行。与书合一。则有善念而无恶心。然后嘆善书之有关於世道人心者大。知此。则可以知吾。命刻东园语录之意也夫。

 

士子读书明理。於本原处。固知敦篤。然每忽於细微而失。其孝者一言少有不谨。一事少有不慎。未尝不貽亲以不安处。此所谓小不顺者。未始非谓之不孝也。必於门内一言一动凛凛焉。觉易犯易触。躬常自责。腹不少诽。亲喜亦喜。亲忧亦忧。亲所爱与俱爱。亲所恶与俱恶。一切轻浮躁慢骄衿满假之念。不形於亲。亲有所命。则速应之。即亲无所命。亦当先意承志。曲会亲心而代劳。作之子之女。是亲血脉所贯注。若於亲前怒詈刻责。皆非孝也。工役奴僕。亲未厌恶。若於亲所动加骂唾。亦非孝也。推之待人不以礼。处己不以恭。御妻妾不以义。更不得谓之孝。惜财帛而少善缘。重身家而少施济。更不得谓之孝。恃才华而轻礼节。交綺士而失品行。更不得谓之孝。亲在则跬步不离。亲歿则追思莫释。极之。时过境迁至数十年之久。亲之面貌声音。犹在子耳目之中。则孝思不匱。方成得一箇人子。诸生勉乎哉。

 

人之生也静。则以心为根。动则以心为宰。心之在人。如日月之丽。於天照耀不蔽。如江河之导於地。贯注不绝。有依为生死而已者也。乃人往往将此一点灵光。败坏不惜。无惑乎。招愆积咎累业千般。必待灭亡其身而后已。是果谁主之使然歟。吾今为世人说心。夫心者。方之於物。精也又仁也。精丧则枯。仁坏则槁。未有能久者也。不若将此心。还其本然。不偏不倚。不颠不倒。不反不背。安之中正之为得。心不可私而宜公。心不可曲而宜直。心不可薄而宜厚。心不可忍而宜慈。心不可昧而宜明。心不可奸而宜良。心不可恶而宜善。心不可邪而宜正。心不可暴而宜和。心不可偽而宜真。心不可险而宜夷。心不可高而宜下。心不可傲而宜平。心不可骄而宜谦。心不可肆而宜敬。心不可放而宜敛。可以质天地。可以对鬼神。可以盟幽独。坦坦然。无偏而无党。莹莹然。弗蔽而弗昏。则心源已清。流达於日用应接之间。未有浊而污及其身者也。至若机械之心。计较之心。残刻之心。险巇之心。祸害之心。蛇蝎之心。虎狼之心。誑骗之心。欺凌之心。忤慢之心。坑陷之心。淫邪之心。鄙吝之心。利己损人之心。剥人肥家之心。种种非心。既发而不可阻遏。其伤人实多。而其速败己身也实甚。人又何可不保其初心。而任役於后起之心也哉。心曰田。则寸壤可耕。心曰地。则寸土可种。将欲貽子孙以福泽富贵乎。还求之固有之心可也。人若能创其不可告人之心。惩其不可对己之心。守己心以合天心。涤俗心以学圣心。吾且颂之。曰心福。

 

威仪之学。后儒多不讲究。意以为不必讲也。不知此身成於天地父母。至重至贵。置其身於礼法之外。必弃其身於两大之中。何也。庄敬日强。妄肆日偷。圣狂之机在此分别。未可苟焉而已也。晰礼一书。载威仪详且晰。如耳目手足行动止息。皆有威仪以束之。束其身所以定其命也。世有迂谨之士。以拘牵为威仪。旷达之流。以洒落为威仪。袭取之徒。又以粉饰为威仪。皆不得其威仪者也。有威可畏谓之威。有仪可象谓之仪。流於自然。威仪为我用。出於勉强。我不为威仪用也。必於平日涵养其性。和顺其心。敛其纵肆。化其骄衿。养其纯熟。然后动容。周旋中礼积中。先有一段流行自在之趣发。外自有一段从容不迫之情。一言笑也。有和光之度。一拜跪地也。有诚慤之容。一立也如山。一坐也如尸。一趋也如舒翼。一步也如循规。对尊长而肃然敬。值年少而蔼然亲。遇仓卒而处之恬然。逢忧虞而安之泰然。当忻喜而受之适然。此之谓威仪。此之谓敬身。敬身之谓孝。此之谓威仪。此之谓立品。立品之谓学。盖未可苟焉而已也。若孔子居燕。申申夭夭。此是神化境趣。则又不能骤期也。

 

人身眼耳与鼻。皆主於纳。惟口舌则独主於出言。是也如泉之始达。少不堤而防之。则氾滥而无所底止。出言固如是也。夫所以舌之外。以齿为之城。以唇为之郭。以髭鬚为之林木。以围护盖防之严。堵之密也。昔者吾於蜀南。眉水之旁。作戒口孽文。传之久而播之远。诸子谅见而读之矣。夫復何言。然诸子固知戒淫褻之言。尖酸之言。机锋之言。败名丧节之言。害世乱俗之言。瀆圣慢神之言。而未尽戒者。尚不一而足。吾今再为诸子细推之。如出一粗暴语。出一詈骂语。出一高大语。出一狂妄语。出一鄙俗语。出一刻薄语。出一诡诞语。出一气忿语。出一怨尤语。皆谓之口过。不特此也。对父母有一隔膜语。对弟兄有一疏远语。对子孙有一放肆语。对妻妾有一私狎语。对朋友有一支吾语。对老成有一傲慢语。对年少有一夸大语。对亲邻有一衿饰语。对富贵有一迎合语。对贫贱有一轻忽语。对奴僕有一苛责语。对残废有一訕笑语。亦谓之口过。至於拟议阴晴怨咨。雨雪水隔而长嗟。逢岐路而嘆息。亦谓之口过。讽神佛之不灵。誚官府之不廉。讥朝政之不善。亦谓之口过。借古人以作谜。窃古书以行令。述谣语以惑人。亦谓之口过。种种易犯。失於检点者多矣。不知犯造物之忌。干鬼神之怒。问名不遂。求利无成。潦倒终身。冷落穷巷。子孙愚蠢。后嗣益衰者。皆此口过貽之咎也。诸生可不慎於微哉。可不慎於微哉。果能捫其舌。缄其口。谈锋自戢。醕厚居心。庶几免於无过矣。

 

天下之可嘉。可敬者。惟节烈天下之。可悯可怜者。亦惟节烈。彼其人赋天地之正气。指可以断。髮可以翦。头可以截。惟此从一无贰之志。不可以随流逐波。而或存或亡。青年遽失所天。此志坚於金石。所可痛者。天地为之阨。其遇鬼神为之变。其遭以磨礪其人之坚贞於永固。此其中盖亦多故矣。在富者犹有僕从可呼。在贫者则井臼自任。在少时已伤进退之维谷。在中岁亦悲形影之彫残。在有子者。尚幸本支之未坠。在乏嗣者。永叹承继之无人。夜照寒灯。凄凉何诉。书扃孤闥。苦况难言。加以族党横豪。亲邻逼勒。周旋无计。处置愈难。每当负屈含冤。自愿捐躯殞命。或投环以誓志。或赴水以全操。嗟乎。此节妇之苦境也。属在亲谊与夫邻舍。理宜顾惜。曲意成全。当首身而举报。宜採择以维风。汇集多名。幽光代阐。恭遇恩典。捐金以助。或於城厢。或於市镇。建石标明。永垂奕禩。则天地鉴其善全。鬼神钦其义举。彼妇之家。光荣三代。生者如得进身之阶。歿者永感黄泉之府。庶几不愧吾辈之作善也夫。

 

人子求地。是安亲的意思。求之过远。则亲转多不安。譬之在生。亲一日不见其子。则倚门矣。更倚閭矣。歿后置亲於数十里或数百里外。为子者又不能经年累月在其侧。亲其安乎。即有吉穴。葬后即发富发科。而此时之子孙。转不似从前矣。富者骄其富。而服饰饮食游佚邪荡之不暇。何尝念及亲墓。一凭弔乎。贵者出仕他乡。有迁籍者。有宦游者。有慕进不已。乐而忘返者。又何暇念及亲墓。一归扫乎。渐至愈弃愈荒。强邻窃挖等弊。殊难枚举。亲其安乎。不若就近採择。只要不受风水泥虫。即是佳壤。且四时祭扫。便於顾照。亲在九京焉。焉有不乐者。语云。吉地凭心地。有一人自有一地。天不能倒行逆施。以地畀人也。此理识之。且天之生财。袛有此数。其待恒河沙数人。恒河沙数家之取给者。亦袛有此数。惜之则囊橐不匱。耗之则用度终虚。处理固如斯。节俭宜尚。尝见有祖若父辛勤。而子与孙简约。始焉淡泊。继渐赢餘。而仰事俯畜。既鲜焦劳。春禴秋尝。亦足供用。终岁未尝告竭於人。一生惟庆丰亨於己。苟恃心与奢心并生。淫志与骄志共起。所入虽多。而所出益倍。不观夫侈靡之家乎。坐拥厚资。骄奢日起。一饭则罗列珍殽。一衣则饰夸锦绣。屋宇而画栋雕樑。僕从而前呼后应。马皆食粟。车亦饰珠宝。宾客盈庭。欢呼畅饮。亲朋援势。借粟那金。子弟亦习浮华。妻妾更多粉饰。所谓挥金玉而如土者。恬不知大厦将倾也。及至家资罄尽。门巷萧然。车马无音。宾朋裹足。欲言贷而人先告艰难。甫有求而彼反多讥誚。虽亲如骨肉。究鲜矜怜。即好如妻孥。每来訕怨。更有生平知己。值首尾之牵缠竟唾詈而不顾。往日僕童当门户之彫败。亦逃避而之他。即或仗义。有故人通财。多旧识而受人怜惜。益增己羞慙。呜呼。境至如斯。回忆曩时。真堪令人痛哭也。岂非不节不俭阶之。厉乎。倘当丰豫之时。早生困穷之虑。质朴无文。节省有法。又何志不克守其成。而鲜能创其业哉。所愿酒食游戏不靡费於生平。丧祭冠婚不逞豪於当事。识人情之冷煖。守谨厚之家风。不惟本身长享安乐之天。亦且子孙永受无穷之福矣。然独於父母之奉。善功之用。则又不可一例而论。

 

九畴五福首列以寿。寿大福也。人人争羡之。人人争致之。争致之而又恐弗获。於是图谋益力。冀倖频生。吾见设醮谢念弥陀。有禳祷以祈寿者矣。杀鸡豚罗涤随。有颐养以延寿者也。覔参苓市淮朮。有补济以图寿者矣。甚有购千载之首乌。鍊金石之大药以延寿者矣。甚有採战借补。伤风乱俗以希寿者矣。种种悖谬狂惑。天将夺其魄而使之速丧。尚何寿之足云。且夫寿者数也。数不可知也。寿者命也。命不可凭也。凶夭短折在天自有一定之权衡。而老大长年在己。贵有转移之功行。特人只知问寿之年。而不知问寿之理与德耳。理操於制胜。而造物亦无权与。其求诸不可知之数。不若求诸可知之理也。德抱乎有餘。而天心自可挽与。与其卜诸不可凭之命。不若卜诸可凭之德也。彼天之生物与生人心。殊无二致。人能体好生之意。不事戕贼。不起饕餮。相与共安於太和之宇。则好生即自生之理也。葆其真固。淡其嗜欲。奸声乱色之不留。淫乐慝礼之不接。则精聚者寿自长。神足者寿自永矣。此得寿之理。所谓仁者寿是也。至若施济困苦。周恤孤贫。设粥救荒。捐金賑老。育婴养疾。诸大端行之不吝。则遐龄自增。所谓大德得寿者是也。本此以求寿。不独寿一己。且上而寿父母矣。下而寿子孙矣。舍此以求寿。天必不能如愿而偿。徒增干瀆之罪耳。曷弗观古今之享大年。如竇斐范袁诸人。其始本不寿.而具寿之德。操寿之理。卒至挽天心於己。定人如欲寿乎。追踪诸子可也。

 

天地一大包涵也。其丽於天。丽於地者更蕴蓄之不尽也。日月也。风云也。雷电也。时而昏闇也。愁惨也。怒号也。变也不逾时而朗耀也。和淡也。寂静也。当春夏而仁也。当秋冬而杀也。皆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也。无容心也。泰山之於邱垤也。河海之於行於潦也。苗莠之不齐也。人物之互处也。杞梓樗枢之交植也。静观之而高下悬殊也。清浊异流也。苗仍植而莠必锄也。人仍灵而物居然蠢也。杞梓材而樗枢终弃物也。并乎其所不得不并。别乎其所不得不别也。无容心也。人处其中。戴高也。履厚也。度量当上法天也。下则地也。度量之含宏也。无能状也。无能度也。洋洋乎。若千顷之波也。接人则光风也。霽月也。坦坦然。无险巇之情也。持己则庄也。严也。忠也。恕也。油油然易直。子谅之。心因之而发见也。喜怒之不形也。哀乐之有节也。中和也。妍媸之胥化也。瑕瑜之悉忘也。浑沦也。如是人。望之而莫状其春容也。即之而莫测其渊涵也。可以养身也。可以延寿也。可以膺福也。度量之狭小也。贪也。嗔也。痴也。怨也。多烦恼也。多冀悻也。皇皇然。终日终夜而靡宁也。可顺而不可逆也。可常而不可变也。可富而不可贫也。可荣而不可辱也。处己气易动也。性易躁也。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也。处人多迁怒也。多夙怨也。不能容人之所不能容也。偏也。僻也。傲也。慢也。几几乎不能与世而共立也。其实私慾也。刻薄也。损人也。病世也。不足以保身延寿而履福也。度量之相越也。辨之宜早辨也。化其褊小而崇乎光大也。斯与天地同其体。合其德也。

人当成婚后。每以得子为望。茍得子。则幸曰我有子矣。我免不孝名矣。不知有子固免不孝名。有子究不即免不孝名。有子象贤则已。有子不肖。则不如无子之为愈也。祖若父遗我以產业门第。我不能使我子孙守此產业门第。虽未尝斩绝宗嗣。而弗克继续家声。有子如此。又何乐而有是子哉。盖义方之教不容缓也。閒尝观古今人情。见有縉绅之裔。人人羡之。曰此为鸞鹤之姿也。不数十年而浪荡无底止矣。田舍之子。人人轻之。曰此草茅之贱也。不数十年发达而不可阻遏矣。是何故歟。夫亦教不教之所由致也。然教子有二。以言教以身教。言教则朝夕勤恳教以孝悌忠信。教以礼义廉耻。教以恭敬慈让。教以侧忍羞恶。教以勤俭节约。及教以善恶果报。出就傅。则又教以尊师重道。使之学习有造就。斯其子耳闻日熟。端士日亲。自趋向正。而材可成矣。身教为之父者。一言不可苟。一行不可亏。一事不可错。即心曲中不可怀私而蒙垢。品正行端。可模可范。其子目覩既久。自然亦步亦趋。舍此则别无他道也。顾世有非不教其子。而终不能教成者。其弊又失於过宽。与失於过严。过宽者。轻言低语。似恐触忌。溺爱情私。怒厉不作。有所指说。能听随之。弗听随之。彼其子恃亲之慈仁。而弗敬畏。骄纵日滋。此教不成之弊一也。否则动加唾詈。或加以捶楚。加以锁闭。加以追逐。加以饥寒。在己以为苛责严。斯率循谨。不知天性之恩反成仇敌。有父愈刻而子愈忤者。此教不成之弊二也。不若相子而施谨。厚者以刚克。愚悍者以柔克。刚克所以鼓舞其志。柔克所以潜化其偏。譬之驹犊不事绳韁。放纵而性难驯。苟束缚其身。又加鞭挞。则又性惊而触栏。逝矣。教子者顾可忽乎哉。吾於窠山之阳。见一苍老。縊将绝命。吾解而甦之。问彼何为。苍老曰。吾世家裔也。门楣不弱。家亦中富。生二子。一朴一顽。顽者吾刻责之甚严。防制之甚密。益成冤懟。日与群小人酒食游戏。相徵逐。淫色赌博无所不至。家破半。吾犹幸尚有朴者可守半也。乃平日因朴而疎於教诲。朴者无他能。一切家事世事毫不分得。惟噉饭而已。不十年又将半业破去。及今顽子踪跡无。耗朴子束手饥饿。吾亦屡空不能挨此苦。况又不足以对先人於地下。故求尽耳。吾闻言。知此老之不得教子方者。因为之叹息。而作此以醒世云。

 十一

人之可以为豪杰。可以为卿相。可以为圣贤。可以为佛仙。冲霄汉而壮河山者。其惟此志乎。志者忠孝节义所由著。人品学术所由成。志之不可不立也。有如是夫志以帅气。气馁则志不伸。志以行义。违义则志不达。在昔孔子至切东周。而陈蔡之阨所不顾。孟子志在仁义。而好辩之讥所弗辞。何其志之奢且远也。后世如班子之志封侯。范子之志宰治。庄子之志虚无。朱程等之志道学严。蜀庄之志龟卜。皆一一履其境而偿其愿。何其志之坚且确也。人若志惰。则一事无成。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若志昏则一生无望。孔子曰。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人若志纷。则一物不如。孟子曰。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志之不可不立也。有如是夫。且夫人一持其志。虽鄙夫妇孺。鬼神所不得而忌。天地所不得而夺。一堕隳其志。即英豪杰士与瓦罐同毁。共草木齐枯。是人成於有志。而败於无志也。閒尝观田夫牧竖。尚志桑麻瓜菓种植。以收其利。牛粪马渤蓄积以待其需。其志虽微。而未始非志。较之儼然七类而无一志愿者。其有靦目实甚也。读烈士暮年壮志不已之诗。未尝不叹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而坛下有数辈。竟悠忽自处。碌碌无所短长乎。圣门中如樊迟。志日卑下。请为农圃。夫子尚责以小人。彼无一志可告父母而对苍天者。即欲自居於小人。又将不可得矣。自兹以往。尚其急思变志哉。

 十二

读书人。大半食舘者多。此係关乎阴騭。不可以不慎。吾见有久为人师。而终身落寞者。皆缘於不尽厥职故也。教子弟有三层。童蒙则先教之以行坐端正。衣冠整齐。言语收敛。与夫拜跪进退等事。温情敬让谨信等端。然后授之以书。随读随讲。务浅近其说。使之易听。稍长至成人之列。人禽之界在此一时。则又与讲明人品心术。功过因果。以正其趋。五经四子书。不徒诵其文。务令嚼其义。力防匪僻。时亲贤士。则心不驰而身亦不玷矣。继此又与之究。克己復礼之功。天人性命之学。明德新民止至善之理。则真学也。而真儒出矣。今之为师者则不然。童蒙入塾。终日苦以咿唔。以了其课。餘无一善策啟其良。固其根成人之列。徒责以文章诗古字。学诸端以为梯荣取科之计。问经学则不知。问理学则不解。遑问其他哉不知。陶成无术。误人终身。其罪非浅。斯人也。后嗣愚鲁。门第衰微。盖亦天报彼之不称其职也。诸子均居西席。吾故及此尚其识之。

 十三

在坛人眾半於属生理。抑知生理之义乎。生者生机勃发。如树之有枝而有叶也。而又生字下。著一理字。理犹根也。根固则枝叶愈荣。行商坐贾。固属将本以求利。而一分之利。暗寓十分之害。故术不可不慎也。然执是说也。利将不可问乎。非也。於分内之利取之。分外之利则莫贪也。於自然之利取之。勉强之利。则莫求也。宁利微也无使利大。宁利短也。无使利长。利微也而我俭用之。则微也而如大矣。利短也而我节费之。则短也而如长矣。且人生之富贵无常。而在己之精神宜惜。若徒逐日揣摩。谋获人人之利以肥己。吾恐己未肥。而心先枯矣。生理者知之。谋足衣食而已。何多求焉。

 十四

士生不偶。有数朝而生数士。有一朝而生数十士。有数家而生一士。有一家而生数士。盖必由天地诞降之。奇山川钟毓之盛。祖宗积累之厚。君国需求之。然后士始应候而出。士有士之学。学则天德之学。士有士之才。才则王佐之才。士有士之器。器则瑚璉之器。士有士之识。识则广博之识。所以士未出而草芦啸歌。士一出而苍生待命。士之为士。诚重矣哉。自古如八元八愷。及周之八士百男。固称极盛。由春秋而递。及各代往往有非常之士。名震当时。勋垂后世者。指不胜屈。考其持身行事。大都有裨于学术。有功于名教。有补于国家。有利于民生。非若沽名戈誉。空疎无本者也。今之为士者则不然。稟天地之灵。得山川之秀。承祖宗之泽。而无实际以酬君国之用。论学则自谓学贯天人。论才则自詡才倾元白。稍擅雕虫。即以为攀龙附凤之具。目空一世。倨傲千般。风流自夸。轻薄殊甚。不必究其继也。即此飞扬浮躁之习。已负天地山川祖宗君国之心矣。独不思士者民之首。为真士不为偽士。然后士品端。为诚士不为华士。然后士风正。为道德之士。不为旷达之士。然后士习醕。昔诸葛布衣而草芦三顾。文正秀才而天下己任。此何等士。而顾不为特出之士。而为盗名之士乎。其在诗曰。济济多士。克广德心。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则士之称。诚不易。多士之代诚难数覯也。吾愿为士者。仰体天地山川。祖宗君国之心。以克副天地山川祖宗君国之望。庶多士之篇。可再作於今日。

 十五

父在。斯为子。兄在。斯为弟。弟子者。去日尚少。来日方长。而一生之成败。实基于此。何也。子弟必有个执业。身为业束。则身有依据。若无所事事。有日流于放荡而不觉矣。盖士农工商。尽人事也。不士。不农。不工。不商。则为游惰之民。古者有禁。凡游惰者杀无赦。则知游惰之大不可也。然执业固重。而守业尤贵专。或有始无终。或见异思迁。究与无业者等。其何以安生计。而慰父兄乎。为子弟者其思之。凡人之生。生於心。心善则百脉流畅。心恶则群体憔悴。不见夫树之有枝叶乎。树有枝叶。固是人事栽培。雨露滋养。而生机畅达。实本乎心。纵加之以斧斤。践之以牛羊。只要不伤其心。仍无恙也。苟伤其心。立见乾枯耳。子弟之心葢可戕贼乎哉。近时风气不古。一切勾引日盛月炽。以酒戕者有之。以色戕者有之。以赌戕者有之。以烟戕者有之。更有以争鬬戕。以奢侈戕。以饮食戕。种种戕心。难以枚举。甚者心怀鬼蜮。心存刻薄。心长骄傲。心滋放肆。心挟毒害。如是等心。以心贼心。子弟之面目犹是也。而气魄已夺之矣。惟上不欺天。下不欺地。中不欺人。自然心坦气和。心朗神生。为子弟者。其思之。心正矣。品更宜端。六尺之躯。偹五行之秀。不端其品。辱父兄矣。端品者。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当於非礼。勿视听言动。以绝其妨害。然后出入有常。举止有则。兼以不尚艷服。不著邪履。不谈闺閫。不履邪径。不进歌楼舞馆。不坐茶亭酒肆。与老成游。与道德近。与奸邪远。与便佞疎。自尔端人可拟。否则失品。为子弟者其再思之。至於银钱。虽属人生不可少之物。而採取奸利。每貽父兄以恶名。若一味贪图。殊不足以对我父兄。莫谓弗得。即得必失也。且子弟正属有为。而利欲薰心。却损无限福泽。慎之慎之。父兄有善继之。恐其不增。父兄有恶讳之。恐其不尽。父兄有欲。思满之。父兄有忧。思释之。为父兄之爱。子弟勿为父兄之怨。子弟兄弟间。或二三人。或四五人。勿起私积。勿听枕言。勿伤天伦。作一箇田氏荆花。姜家大被。方是如手足的真处。转眼簷滴。则傚依然緜远有庆矣。为子弟者其更思之。

二十二

凡人不可存获报之心。亦不可存冀倖之心。我生当作当为之事。我作为之。乃是分内事。即如有亲当孝。我孝之。无他图也。有兄当敬。我敬之。无他图也。图则孝敬。从有所为而起。并非从血性中流溢出来。为善亦何独不然。人之初生。性本至善。我今日为善。乃我天性未漓。天良未泊。以此还其最初之本然。无事勉强。无事艰难。无事图其报应。如少有一毫图报之念。则善根先不真切。不稳固。报则善犹有餘孽。不报。则善并无根蒂矣。吾故曰。不存获报之心也。人每以冀倖为心。谓我日奉仙佛。仙佛必如我之所求。如问病。问寿。问家宅。问坆地。问名利等端靡。不求於仙佛之前。此即冀倖心也。不知问仙问佛。不如问之自身所为。自心所向耳。问得过身心。天神佑之。仙佛保之。吉神随之。恶星避之。随时随地。无不如意。如以杯水来。即欲易河流返。乌有此易易事哉。劝尔等把这两样心肠逐去。一心皈命。至诚无欺。善念日坚。私情胥化。则大报至矣。

 二十三

人家户口。或病符缠扰。或官非口舌。或横祸奇灾。皆係本身应受之阨。今生应受之报。及前人貽下之孽。必待愆尤消释。餘殃尽净。然后解免。否则妄干仙佛。徒增益其罪耳。故有不求仙佛。而仙佛寻救者。其人之修德行善感之也。有求仙佛而仙佛不之救者。其人之立心制行。不问而可知矣。欲弥灾咎。无须祷禳。还当自责诸己心。

 二十四

惑之为害大矣哉。自古英雄豪杰。非不慷慨立功立德。而一朝迷惑。较妇孺而不若。卒至败名丧节。不可挽回。至於庸愚不待言矣。惑之为害大矣哉。而其所以受惑者。由见理不明。以人言为是非耳。夫见理明者。中有主持。百折不回。即指可截髮可断。而欲行其所行之志。必不可易今日之事。固理之至可明。而势之无可疑者也。圣贤著书立说。为天下后世计较。著彰明无可议者。仙佛演典传经。亦为天下后世计。岂有可疑乎。吾由儒入道。所言皆圣贤之言。而世人不察。动云。鸞降大干法令。独不思如果干法。吾岂故为此以害人哉。在昔毘陵等处。以言救世。有惑之者。吾愈解之。而人惑如故。他如齐云等坛亦然。呜呼。人心之不明。今古同辙也。昔子张问辨惑。孔子曰。知者不惑。圣贤皆以去惑为教。盖念天下人之惑者眾矣。然则何以解之。以理与势解之而已。见理明则惑自解。揣时势则惑亦解。吾愿尔等以今日之事。而自审之。自度之可也。夫何惑。

 二十四

惑之为害大矣哉。自古英雄豪杰。非不慷慨立功立德。而一朝迷惑。较妇孺而不若。卒至败名丧节。不可挽回。至於庸愚不待言矣。惑之为害大矣哉。而其所以受惑者。由见理不明。以人言为是非耳。夫见理明者。中有主持。百折不回。即指可截髮可断。而欲行其所行之志。必不可易今日之事。固理之至可明。而势之无可疑者也。圣贤著书立说。为天下后世计较。著彰明无可议者。仙佛演典传经。亦为天下后世计。岂有可疑乎。吾由儒入道。所言皆圣贤之言。而世人不察。动云。鸞降大干法令。独不思如果干法。吾岂故为此以害人哉。在昔毘陵等处。以言救世。有惑之者。吾愈解之。而人惑如故。他如齐云等坛亦然。呜呼。人心之不明。今古同辙也。昔子张问辨惑。孔子曰。知者不惑。圣贤皆以去惑为教。盖念天下人之惑者眾矣。然则何以解之。以理与势解之而已。见理明则惑自解。揣时势则惑亦解。吾愿尔等以今日之事。而自审之。自度之可也。夫何惑。

 二十五

吾抱婆心下游尘世。不一代矣。向人即教以善。无非望人同归於善也。而劝善实难。有听吾教而不入善者。有听吾教而向善不固者。此等人吾欲绝之。吾又不忍遽绝之。再三叮嚀。以期终底於善而后止。而人任其千言万语。卒不感发其天良。吾其奈之何哉。即有好善之士。方一念向善。即一念思报。此有所图而为善者。非真向善人也。向善必如死呆一般。一善为。百善为。千万善亦为。不知为善之有果报。只憾为善之有遗漏。此方是真心乐善。吾惜不多逢。今尔辈如果坚於为善。吾最重之。不负吾屡来斯土也。

 二十六

回道人抱一腔惻忍。逢人即谆谆训诲。虽亲之於子。兄之於弟。师之於门人。不过如是。吾岂好为论说哉。春秋以降递及軻老。歷数百年。而朱程等大儒出教化。又復振兴以后。间有真儒垂言救世。至於兹而教化几灭。斯民秉彝之德。往往不復。致使世日卑下。风气无復有古遗意焉。吾以慈悲心志。孔孟诸儒之志。为天下振其聋发其瞶。吾之心亦几瘁矣。吾之言亦几穷矣。前载乘鹤閒游。偶遇陶子復等。诚心叩恳。吾於云端感其真意。因驻於兹。以救蜀西之苍生赤子。所言并不涉於诞妄。忠孝等事之言也。吾又何尝有负於斯人哉。乃斯人却负吾言。聋者仍安於聋。瞶者仍安於瞶也。吾责之过。未勉失於刻。吾容之过。未免失於宽。吾不得已。又多方动其天良。啟其性善。蚩蚩者终无变志。呜呼。斯世斯民。其将伊於胡底也。

 二十七

古今大医王惟吾克当。盖不仅能起死回生。更能起顽转善。能化奸成忠。能使偽归真。能解暴就和。一切有知识无知识。如植物潜物腾物。皆能感吾之化导。而遂其生。復其性。岂独衣冠中人哉。吾鹤游於兹。将以医此地风俗。医此地人心。使归於醕厚浑朴。内不失其良。外不失其体而后快。诸子从吾数年。吾千言万语。为诸子励其志。发厥良。端其品。正大其心。和平其气。善念日增。而孝思日篤。吾之待诸子不薄矣。吾之望诸子靡穷矣。孰意过而輒忘。立心立志。依然不堪告人。是吾之负诸子乎。是诸子之负吾乎。可惜吾一腔心血。付之东流。可惜吾数百金科。如对木偶。可惜吾奖之。终不能诱进於至善。可惜吾哭之。亦徒劳其神思。吾其难哉。而今而后。吾欲无言尔。诸子莫谓吾前慈悲。而后淡漠也。

 二十八

吾为大慈亦为大悲。又号度人无量天尊。吾之刻不忘斯民也。久矣。夫天生蒸民。有物有则。不有圣人出而教导之。则性真日牿。仁义礼智信等端。日漓而不讲。幸孔子木鐸振响千秋。而世道为之大变。厥后群贤大儒。体孔教以教世。世虽就衰。而閒有古遗意焉。降至於今。数百年中。谁为振聋发瞶。使民风还醕而返朴。民德日新而月茂者。教化日衰。则人心日偽。本初日亡。其士林纵欲败度。其小人作奸犯科。甚至害理。忍心逆伦干分。吾俯仰其间。惜斯民之不能愧励自新也。慨斯民之不能争自濯磨也。伤斯民之不顾身家而保命也。因随地结坛。逢人开导。使一人向化千百万人。俱感奉而復其良。吾之心乃慰。笔机所至。非空谈炫俗。言伦理。言德性。言躬修。言因果。言报应而已。此数者圣贤皆先吾而论之详矣。特意语浑厚。智者知之。愚者不省也。吾始浅近其说。或托於诗歌。或形於唱叹。无非使智愚皆明其义。晰其理以听吾言。而行所当行。尽所当尽。吾之心血半劳於兹歷有年。所奈何愚昧之子自暴自弃。不能即吾之片语隻字而遵奉之。更有士农工商。未尝不知自好。每随听而随亡。吾欲就之。彼偏远之。吾欲劝之。彼转谤之。吾欲提出之。彼安於堕落之。呜呼。真可痛哭哉。一隻渡人舟。一架上天梯。谁来问及而欲登者。吾不得意极矣。吾转念復思。民犹三代之民。天之爱民。终不絶以自新路。吾即不得意。亦当强顏重宣誥诫。务使风清俗美。民无浇漓之习。尽成龎古之风。为子者言孝於亲。为臣者言忠於君。为弟者言恭於兄。为友者言信於朋。如此而已。乩沙飞舞。立出千言。一章一心血。一节一心血。一句一心血。一字一心血。吾不惜心血。将以治斯人之有奸者。有诈者。有恶者。有孽者。有不孝。不忠。不弟。不友者。使尽听吾言。信吾教。以慰吾引诱开导之意。吾之劳苦若是。尔辈其代谅之。莫谓忠孝等事。老儒迂谈。试自捫心。果尔是孝子。忠臣悌弟信友否。少有欠缺。即负疚毕生。吾愿尔等实践。方是真孝。真忠。真弟。真信等人。吾每谈孝。发孝子之幽光。谈忠。发忠臣之軼事。此忠孝誥之所由作也。即礼称文王世子。书列伊训君陈等篇意也。谈弟近。则喜称王览孔融诸辈。谈交远。则乐述遽孔管鲍诸贤。盖看去似易。而行所难行。尽所难尽。故极重之。且夫。天道亦昭彰矣。不孝。不忠。不弟。不友。岂有善其身以终者哉。岂有诸恶皆作。眾善不行。而能昌厥身以及子孙哉。岂有好善好学。明忠孝弟友之义。而无所报施哉。惜乎奋勉不生。私情未化。不念身无所贵。以心为贵。心无所贵。以良为贵。身能毁。心能毁。惟此一点灵光则不灭也。尔辈重身重家。直等靠诸冰山耳。痴呆孰甚。讲空心之法。并不是教尔等不食饭。不著衣。不养父母。不畜妻子。不过名利心较道义心。有差别轻重耳。重道义而轻名利。则道义中人终不是穷汉。重名利而轻道义。则名利中人每多成为鄙夫。轻重之间须当辨别。况吾此身是父母生的。君王养的。师傅朋友教的。吾不自贵其身。待如珠玉。重若兰芬。徒为本身后嗣。而今日磨之。明日磨之。今岁损之。明岁损之。渐至血枯心瘁。髮秃齿摇。使父母顾而忧。亲友见而悲。妻子覩而慨。亦何趣哉。何若本身修德行仁。遗型於后世。留名於乡邑之为愈也。昔孔子忧道不忧贫。孟子富贵不能淫。从古圣贤何尝顾及身家哉。究之子孙昌炽。门第丕新。千百世而未艾者。皆积德以致之也。望尔辈打开迷障。觅得坦途。乐善不倦。后其所私。自然菓熟子圆。天报迅速矣。吾重重复复言之。殊无伦次。无非付尔辈一贴解毒散耳。(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永年申颋 ‖ 劝世箴言①
养正遗规卷之下
【儒行国学】初学备忘(清)张履祥
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襄惠张净峰先生岳
图文:句句皆经典,处世奇书——《围炉夜话》名句赏析【增附全文】
围炉夜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