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贴脊背”的身法训练

“气贴脊背”,是佛道两界追求的至高境界,秘而不宣,致使该绝技不甚流传。我们要将这个顶级的功夫传授给大家,造福有缘之人。

“气贴脊背”训练,各派练法各异,我们的练法更加切实可行,以身法带动内动,意识之引导外动,就可以练出这门顶尖功夫。

太极拳身法主要有:涵胸、拔背、裹裆、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腾挪、闪展、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

身法既“内形”,“内形”要与“外形”拳架统一,要求做到将精、气、神寓于拳架之中,还要做到有知觉,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意境。

身法就是对各个动作的组织活动的总称,如涵胸、拔背等,身法也是组织的一种方法。各种身法各有一定的用处,目的是节节贯通。

“拔背”是大椎要拔高,(大椎拔高与肌肉松而下沉,自身必然产生一种高大的感觉,这是自己判断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的一种判断办法),两者同时进行,即一个动另一个要相应动,先空后松,用松肩垂肘来帮助涵胸。

“拔背”要互不破坏,与此同时,“后肋”及“扇骨”往下插,以外动引导内气的运动,达到外形运动与内气运行的统一,这叫做“气贴背”。

人的背后的“机关”(或称生理组织)很多,不可忽视。松肩垂肘要求两处关节松脱开来,再配上含胸、拔背,然后才能将内气布于“两膊”,开于手指。因为放松才能贯气,气贯于手指,一定走“膊”的里半边(丹田内气上提,沿双臂内侧运行到手指),这样是为了有劲、有敏感性。

还有“腰”(“腰”指人身上的两肾区域。)和“尾骨”随时要居中,居中是居八个头的中间(一旦站立,即意识到身前身后各有一尺的放长,当然,左右也是如此,自己置身是在十字中心,同样再加上一个十字交叉在一起,自身则在八个头的中心,这是八面支撑的起源)。

无论手如何分合,“腰”“尾”总是居于势法的中央,其次是居他我双方四只手的中央,也就是“腰”和“尾”要紧跟手法步法,不可落后靠边缘,因为四肢的后盾是“腰”“尾”,如若“腰”“尾”没有竖好(这里指尾骨下插的意思),节节贯串不能到手。手用不上是因为失去了支撑(这里指失去了八面支撑的意思)。因此不单要求手活步活,还要求“腰”“尾”更加活,从而达到上下相随一致性的目的,达到发劲如放箭的地步。

再说“形于手指”,首先要将掌根坐好,不能手掌“倒伏”(这里指手腕软下来后,导致没有立掌),必须将掌根之意超过掌前,这样形和意在一根线贯串,推手可以得劲。不然便是好像折断了自己的“矛头”那样(这里指内气没有灌于手指,导致手腕软而无力),没有用处。

如何理解“气贴背”?任何动作,包括蓄而后发,背上都不能丝毫使劲,如使劲背部僵硬了气便下不去,气下不去,劲便沉不下,所以做任何动作,特别是发劲一刹那,务必背肌要放松,用意将“两背”下插“两肋”下达“腰”,背呈鼓面(有含胸相衬)而不是穹背,没有背包袱弊病,使劲能下沉集中,这是劲整的第一条件。

太极拳讲求气敛脊骨,因此,背部不能丝毫用劲,要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将内气沿背部下沉,即劲的下沉,即此道理。做到这一步,才能将这些内气再聚于丹田,然后布于全身,形成内气鼓荡。正因为如此道理,“气贴背”训练非常重要。强调“气贴背”是太极拳的特色,它是八法或十三身法之外的两外一种身法,不可等闲视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622期】太极拳之精华“气贴脊背”身法训练秘笈,甚以為妙!不敢私藏,特毫无保留,原文发佈
(21)[转载]武式太极拳的“气贴脊背”身法训练
[转载]《转》郝少如之气贴脊背
【陈雄聊太极拳95】含胸拔背与沉肩坠肘的练法
太极拳的劲由何而来
练好脊骨,全身一条大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