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谈阴火——孙曼之之阳陷于阴病机及诊治

之前便读过孙曼之先生的书,当时囫囵吞枣,并没有理解什么,只记得其善用风药,近日再读才发现孙先生对于东垣阴火的理论颇有见地,可谓深得其意,后世论述东垣的阴火学说,多以后世理论进行发挥,而不是于原书中求解,渐失其本意,关于阳陷于阴,首先要厘清一个阴阳概念,在古代中医发展的一段时间内,阴阳概念多以位置而言,因此孙曼之先生指出,阳虚指的是外面的虚,阴虚是里面虚,阳在外,阴在内,气在外,血在内(此处的血不是现在中医基础理论的血,是更广泛的概念),所以阳陷于阴,也是气陷于血。孙先生解释是,“阳气不足,陷于阴分,则血不生长,气皆化为火,如果外面的阳陷进去了,里面的血本来就不足,那么就会化而为火,郁到里面就会发热,发热就会消铄津液,也就消铄血液”。因此李东垣发明了升阳举陷的方法,阳虚下陷,它可以陷到脾胃里面,也可能潜入命门。

孙先生此解可谓振聋发聩,道破李东垣阴火之本意,后世解析阴火多简单的从后世概念的肾中阴火而解,而此阴字是里之意,可知即是在里之郁火也,火之内陷概由里虚,即阴虚、血虚。正如脾胃论中所言“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营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此阴、血皆非现在阴、血的概念,与张仲景伤寒论所言是一个概念,如少阳病的“血弱气尽”)。

同时,孙先生认为阴虚而引起的阳陷于阴,与伤寒论中的结胸证、痞证类似,但形成有所不同,与体质有关,笔者以为前者是虚证引起的变证,而后者是实证误治引起的变证。

另外,孙先生提出一个辨识的关键眼目,即是“身倦欲寐”,出自叶天士“身倦欲寐,非阳陷而何?”,理同少阴病始得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孙曼之先生接着提出独特见解,身倦多见于气虚,还必然有气不升,陷到中焦就会有明显的身倦,而血虚则多有阳浮,不常出现身倦;欲寐,即欲寐而非嗜睡,体虚身倦,阳陷于阴,里有郁热,故而有烦躁不得寐,笔者认为,这是少阴病热化的另一种情况,其治疗不仅限于补中益气汤,尚有填精升阳法。

PS: “身倦欲寐,非阳陷而何?”,笔者在《临症指南》、《未刻本》、《晚年真本》中均未找到此句话。

关于阴火,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一奎治痰 : 白浊
医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认病
交待太快,心烦失眠,阴虚火旺,脾胃虚弱,该如何用药?
中医六大门派
《金匮要略》虚劳病治疗特色
《黄帝内经》“阴虚则内热”辨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