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帕帕奇 :别用力,彻底放松
userphoto

2022.12.04 湖南

关注

No Effort
别用力,彻底放松
1992年8月24
(节选)



你来这里必然是为了自由,为了摆脱苦痛,为了摆脱烦恼痛苦。人生是一个反复的生老病死的轮回循环;但你能够通过认真听取真相而免除这个轮回。倾听我讲的真相,听取我所说的事实,那么这一切无常之苦就终结。


我不给你什么训练任务或者任何行为造做的修炼。这不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你用不着赛跑。这是沙特桑。这里无须用力。甚至某个单一的想法都不需要有,没有任何念头,那么在此刻,你就可以不受思想的缠缚。如果你不准备在此生解脱自由,那么你等上1000次轮回也不妨。你只须非常细致的倾听。对那些严肃诚恳,真心实意,忠于他们自己,对他们自我内在诚实的人们来说,这是极其简单容易的。那些把沙特桑当娱乐来猎奇的人们不会抓住重点。


你必须很单纯的去时刻觉察心智的活动,把这作为终止这烦恼苦痛的起点。在心智里的那些东西,事实上是起因于意识觉知,那些心智活动只是某个观念想法,也正是这观念想法引发了一个“个体自我”身份认同下的虚幻故事。心智升起或者心智终止,那需要花多少时间?想法念头在一瞬间就引发这个宇宙造物去无休止的呈现出来,包含着它的造物者,保持维护者和毁灭者。如果心智被封闭,那么这宇宙造物的幻象就全部终止了。但它是不会自己结束的。如果它是真实,那么它不可能有终点(凡真实即是永恒不变的),但因为它纯粹只是一个带有意向的模糊想象的想法,所以它将会结束,只要你看到那个升起这想法的本来源头,它就会终止。“我是这样和这样的”以及“你是那样和那样的”这样的概念想法就是心智的活动。“我等于,我成为,我是”-这是心智的最初始的调用,痛苦烦恼就由此而生。


当你早上醒来,你觉得清爽愉快。在意识活动里有一个动向,而你称之为清醒状态。这世界显现给你---它的群山,河流,森林,人物,鸟兽,而你称之为“醒来”。这同样发生在你晚上的诸多睡梦里。根本不存在任何客观实体来让你经验,只不过是在睡梦中,心智并没安静下来;它构造幻化出另一个世界。是谁在幻化营造宇宙万物?谁?你不能说上帝,或者造物主,或者任何其他某个人。那是你正在安睡中,但是甚至在睡眠中,你都不消停,所以正是你,在你自我内在中营造出另一个世界。你在那个世界里,看到群山河流,大象,老虎,虽然他们没在你住的房子里---你是独自一人。那梦中世界既不存在真实的客观实体,也不存在真实的主观实体。纯粹是ego个体自我意识正在投射着它自己想象的世界。


就如同晚上一群小鸡回到母鸡妈妈的羽翼之下,那个体自我意识ego喊道“安静!”。基于ego消停下来,黑暗降临,转天早上,它们会从母亲的羽翼下面跳出来,这所谓“清醒”的世界幻象又再次同样上演,你看。因忙于处理“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各种各样关联关系,心智被耗尽,弄的精疲力竭。给它点时间休息。


超越于“清醒,睡梦,深眠”这三个状态,你会找到另一个状态,而在这状态里你拥有平和安宁。少数人了解[意识觉知,喜悦至福,存在]的这个安宁状态。还有一个超越于这个“图力亚”的状态,极个别的人曾进入这个状态,然后回来讲述它。在这里,一切现象止息---也从这里一切现象开始。这是最基础底层,始终一直被想法念头所遮挡,念头想法正是从这里升起显现。这个至高无上的觉知状态是被概念性的知识理解,概念游戏本身所遮蔽。
(如同一根手指可以挡住太阳,一个想法观念就足以遮天蔽日)


如果我给你看一块手帕,你会看到它的形相,它的长度,宽度,厚度,它的用途以及它的“名”---“手帕”。你不会看到制造它的棉花;你不会把手帕叫做“棉花”。如果我给你看这条方巾---这是一条方巾---长,宽,厚度,它的用途,“名”---“方巾”。你就看到外形,但你不知道它是棉花,因为你不可能看见。棉花是不可见的。没人会说这是棉花....这是方巾,手帕!但是如果你脱去这“名”和外形的“相”,你就会看到这棉花。


如果你脱去这名称和外形,你此时此地所看到的一切---无论你看到什么---脱去它们的名称和外形,脱去它们的“名相”。你就正在那个状态,超越于我所描述的那四个状态,你看。它会显现它自身。它就在此刻当下。它是不可得的,它早就存在。因为你早就“在”,否则你沉迷在空想之中忙于你的幻想,你根本就没时间去审视。被遮蔽的是什么?你只把那重要性真实性都给了你所考虑的那些玩意。现象外形和你的概念想法是你认为最为紧要的最有重要地位的,你看。所以,如果你审查你的观念想法---某个概念名词---如果你核查你的想法和意图,你就会看到,那仅仅就只是因为这个原因---表相和你的概念想法是你认为最重要的。不让任何模糊想法,或者心智里的任何意图升起,你看,就此刻,只保持片刻。会发生什么?所以,怎么去做?这就是一句话的事。别试图去追求什么,毫无动机意图。你必然会问我---为什么呢? 毫无意图,怎么做到?怎么才能根本不引发这心智想法的活动,你们看。当你做自我质询的时候,它就会有这样的效果.....当你做自我质询,反复不断的追问自己,不断探究这个心智活动的过程时。这持续的心智活动是什么?这是你们所有人必须要去质询的。这个自我质询是足够的,反复自我质询就够了,从某个人那里获得自我质询的教导,听从这教导去做自我质询自我探究就足够了。如果你不听取这个自我质询的教导,那么在任何书里你还能读到什么别的?


你必须深入自我质询,探究这心智本身的活动---这自我质询摧毁心智。倘若你在一粒芒果树种子里去审视一棵芒果树,你不会看到树叶也不会看到果实,你仅仅看到种子,你在这一粒小种子里审视领悟到,有树叶,有纸条,有花朵,有果实,但你看不到,你体会。所以要领悟自我真相,你必须自我质询,自我探究。这真相是微细中极微细,甚深中的甚深,也许就好比你头发梢的百万分之一。这就是所要讲的。你发梢的百万分之一,那是如此的微细,它是如此的微妙。如此你如何触及它?你无法用你的肉眼看到,你无法用你的手碰到。所以唯有通过自我质询,你就会抵达那最最精妙之地,事实上是它在那儿抵达了你。自我质询吧!


这个自我质询不要去停下。这个质询不要停,除非这个正在做自我质询的“个体自我”本身在质询中融化消失。首先让质询者在质询中自身融化消失,然后质询也将融化消失,进入那无法被描述的那个“ ”---而你就是那个“ ”。你别指望你会在某个时间变成别的什么。不,你早就是那个“ ”。你不会赢得什么。不会获得什么,达成什么,不会学得什么。假如你扔掉迄今为止所有你学来的,你听来的,你读来的,你看来的,把它们全部都扔掉,那剩下的是什么?那所有你修习来的东西都纯粹只是道听途说。你借来的.....你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它们都不是你的本质本性;都不是你真正的本我。你要返回你自身固有的本来自性,而且本来自性是什么,没人有这样的知识概念。你认为本我和本来自性是某种特定的名词和形相,可以被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然而它根本无法被看到或者触摸到,这正是我要说的。所以,这怎么办?你看到的是什么,这宇宙是什么,它的本源是什么---只是单纯的质询探查那本质本性。


这宇宙这世界,它的本源,和你自身带有意向的模糊想法之间是没有任何不同的,因为你首先出现,“我等于这个和这个”,然后就有了这世界。那是一堆关联关系表达式,而这就是世界,而世界就是你的带有意向的模糊想法。如果现在你要去发现那想法的底层,那想法的源头,那怎么去发现?通过单纯的自我质询和自我探查,“想法念头的来源是什么?” 单纯的去俯瞰---没别的路。你无须“做”什么。只是单纯保持安静平和,不要思维。就这样足够。你无须去“做”什么。


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里,你没看到过这一刻的“宁静”---你从来也没“宁静”过。我们正要谈及这个“寂静”,而它就是你的本性,并且它就是你所看到的所有一切事物的底层。没有这寂静,我们无法休憩安宁。这就是所谓的解脱自由,觉悟,智慧,存在-觉知-至福,真理,无论你叫它什么---它都没有任何名字。它没有任何名字---即使意识这个名也没有。它甚至比虚空还要虚空,这如此的虚空你怎么能够去描述它?


当你看到一颗恒星,你能够看到一颗恒星,是基于那天空的背景。如果没有那天空的背景,你根本看不到。当你望向这宇宙,那它必然有某种东西---觉知---它迫使你看到宇宙。当你观看你自己的身体,也必定是“觉知”,通过这个觉知,你才感知到你身体的体验。这觉知是什么?你过去从来也没审视过它。你看到东西的这个视觉能力,它基础来源是什么?即便这视觉是以你的身体为起点,那么这个身体是怎么被看见的呢?这必定有某个基础,透过这个基础,你感知到身体。那必定是有某个底层,某个源头,透过这个本源基础,你正在感知着,体验着这个身体本身。那么,这本源基础是什么呢?


如果你保持安静,那么只有你会觉知到这平静感;而不是通过概念名词的运转。如果你动用心智,那其实是身体,然而你动用心智去认知身体的本源基础,那个根本源头,你就把它自相重叠了。所以,怎么办?别做任何动作;别思维任何东西。试想一下,如果你不思维---纯粹去观察你这个“身体感”是哪儿来的,而不是去思考。现在,那来源是什么?你只是在用概念知识来回做着思维层叠。所以,如果你试图去理解它,纵然你觉得理解了,你就错过它。你不必去理解它。如果你去理解它,你就在思维,在搜索概念想法。所以,放松。你必须完全放松,别在你的概念认知方向上投入任何紧张和活力---全然放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宇宙的五个阶段(二)——以语境为定义和“万物本于一”
道家哲学:宇宙的本源是道
观测心智的空间
“道”以何为根本?成就“生命的大光明状态” 回归宇宙万物本源
《道德经》第一章不同的断句有不同的意义,这样解释比较合理
我读老子之三:有无相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